宋代多管瓶瓷器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19 05:10
宋代多管瓶瓷器起源于东汉时期的五联罐,经历了魏晋时期的堆塑罐,从唐五代时期的多角瓶演变而来。多管瓶大多装饰五管,也有装四管、六管、七管和多至十管、十五管的,数量不一。北宋时期的龙泉窑多管瓶瓷器已有学者进行过分析,关于两宋时期全国范围内多管瓶的生产、流传、器型及功能的演变却少有人关注。本文的研究对象是两宋时期,即960年至1279年间,瓶身带有多管装饰的瓷器,主要以龙泉窑五管瓶为主。大部分宋代多管瓶是从宋墓中出土,出土地点主要集中在以龙泉市为中心的浙江西南部地区。宋代烧造五管瓶最多的窑口是龙泉窑,其它南北窑口如越窑、繁昌窑、登封窑、磁州窑、邛窑、湖田窑、定窑等也都有烧造。其中,越窑、龙泉窑多烧五管瓶,越窑、繁昌窑等主烧六管瓶。国内宋代多管瓶的传播范围有浙江省、安徽省、河南省、四川省、江西省、福建省、辽宁省、湖南省,国外已知的出土地点只有菲律宾。从宋代龙泉窑多管瓶的器型演变来看,北宋早期,龙泉窑多管瓶的形制为矮胖丰满;北宋中期以后,龙泉窑多管瓶由肥矮丰满向纤瘦修长的方向发展;北宋晚期与南宋时期龙泉窑多管瓶在器身上的分级逐渐减少,器型变回矮胖型。从装饰技法来看,宋代龙泉窑多管瓶在北宋早期流行...
【文章来源】:景德镇陶瓷大学江西省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各窑口生产的多管瓶造型定窑、繁昌窑、湖田窑、登封窑多产六管瓶,越窑、龙泉窑则多产五管瓶
硕士学位论文 4 宋代多管瓶的分期瓶器型相似,覆斗式盖,盖顶开六孔,管作流状,长过瓶生产的六管瓶通高只有 9 厘米。《湖田窑址发掘报告》中为 99H 补·T6④:251,根据地层年代判断为北宋中期。器型随意,六管较粗,造型差异较大,制作不够精细。巨乡独田村墓葬出土的一件五管瓶(图 4-1),瓶身墨书原王记”,“庚戌”为神宗熙宁三年(1070 年),器型泉市林垟乡秋畈田村北宋元丰年(1078 年)纪年墓出土同一器型。日本大和文化馆藏的一件龙泉窑五管瓶(图 年(1080 年)又九月十五圆月增添福寿……”,器型为 F器型以塔形 F 型为主,即器身分五层,五管较短,器身呈中部或中部以下,器身拉长,器身高度在 30 厘米左右,
图 1-2 图 1-3
本文编号:2925317
【文章来源】:景德镇陶瓷大学江西省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各窑口生产的多管瓶造型定窑、繁昌窑、湖田窑、登封窑多产六管瓶,越窑、龙泉窑则多产五管瓶
硕士学位论文 4 宋代多管瓶的分期瓶器型相似,覆斗式盖,盖顶开六孔,管作流状,长过瓶生产的六管瓶通高只有 9 厘米。《湖田窑址发掘报告》中为 99H 补·T6④:251,根据地层年代判断为北宋中期。器型随意,六管较粗,造型差异较大,制作不够精细。巨乡独田村墓葬出土的一件五管瓶(图 4-1),瓶身墨书原王记”,“庚戌”为神宗熙宁三年(1070 年),器型泉市林垟乡秋畈田村北宋元丰年(1078 年)纪年墓出土同一器型。日本大和文化馆藏的一件龙泉窑五管瓶(图 年(1080 年)又九月十五圆月增添福寿……”,器型为 F器型以塔形 F 型为主,即器身分五层,五管较短,器身呈中部或中部以下,器身拉长,器身高度在 30 厘米左右,
图 1-2 图 1-3
本文编号:29253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inazhuanghuangshejilunwen/29253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