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艺术对清乾隆粉彩装饰艺术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1-22 18:54
<正>17与18世纪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尤以康熙(1662—1722)、雍正(1723—1735)、乾隆(1736—1795)三朝的瓷器最佳。清代唐英(1682—1756)曾在《陶冶图说》中对景德镇有如下描述:"景德镇袤延仅十余里……以陶来四方商贩,民窑二三百区,工匠人夫不下数十万,籍此食者甚众。"1可见,无论是制窑数量还是制瓷工匠人数,都已颇具规模。
【文章来源】:艺术品. 2020,(02)
【文章页数】:4 页
【部分图文】:
清乾隆黄地粉彩勾莲纹大尊高56.3cm,口径20.7cm故宫博物院藏
相比雍正时期,乾隆粉彩总体色调饱和度更高,出现了具有巴洛克风格的粉彩,而巴洛克色调在欧洲地区是为了迎合上层社会的审美趣味,或多或少都体现了一种政治身份。例如法国巴黎的凡尔赛宫内部的装饰,其地毯通过描金的方式来凸显金色底子,这种色调在教堂的圣像图案中常用于基督背景的光芒。另一件乾隆时期的黄地粉彩勾莲纹大尊(图1),整个器瓶极具装饰趣味和明显的巴洛克风格。10其中莲花瓣纹的色调与凡尔赛宫殿地毯的色调几乎相同,这种色调的相似度对于捕捉色彩的敏锐程度有着相当高的要求。从当时皇家烧制粉彩的色调看,不难看出巴洛克色调在乾隆粉彩上的演变,甚至已将这种色调赋予各类媒介的器物上。而这种华丽明亮的图像,正是统治者为表现太平盛世理想所需要的。2.“中西合璧”式纹饰
乾隆粉彩在受到西方艺术风格影响下,逐渐呈现出多样的风格特色,看似一场西方风格潮流对中国器物的影响,实则是东方的物质文化与西方艺术风格的交汇。这次交融不仅出现在工艺美术的范畴内,更扩展至书画、漆器等其他领域。如今,乾隆粉彩已然陈列于各大美术馆的陈列柜中。同时也因构成了中国历史文化系统的一部分而载入史册。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浅析雍正粉彩的艺术特征[J]. 高怡丹,张朝晖. 陶瓷研究. 2018(01)
[2]西方巴洛克艺术对清朝陶瓷工艺的影响[J]. 林巳琦. 现代装饰(理论). 2016(09)
[3]论清代粉彩轧道装饰的兴起与审美观念变迁的关系[J]. 李祖华,李祖强. 江苏陶瓷. 2012(05)
[4]瓷尚西风——清代宫廷瓷器上的巴洛克和洛可可艺术(上)[J]. 马伦. 紫禁城. 2012(02)
[5]巴洛克在中国的发展[J]. 刘旭东.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3(05)
本文编号:2993735
【文章来源】:艺术品. 2020,(02)
【文章页数】:4 页
【部分图文】:
清乾隆黄地粉彩勾莲纹大尊高56.3cm,口径20.7cm故宫博物院藏
相比雍正时期,乾隆粉彩总体色调饱和度更高,出现了具有巴洛克风格的粉彩,而巴洛克色调在欧洲地区是为了迎合上层社会的审美趣味,或多或少都体现了一种政治身份。例如法国巴黎的凡尔赛宫内部的装饰,其地毯通过描金的方式来凸显金色底子,这种色调在教堂的圣像图案中常用于基督背景的光芒。另一件乾隆时期的黄地粉彩勾莲纹大尊(图1),整个器瓶极具装饰趣味和明显的巴洛克风格。10其中莲花瓣纹的色调与凡尔赛宫殿地毯的色调几乎相同,这种色调的相似度对于捕捉色彩的敏锐程度有着相当高的要求。从当时皇家烧制粉彩的色调看,不难看出巴洛克色调在乾隆粉彩上的演变,甚至已将这种色调赋予各类媒介的器物上。而这种华丽明亮的图像,正是统治者为表现太平盛世理想所需要的。2.“中西合璧”式纹饰
乾隆粉彩在受到西方艺术风格影响下,逐渐呈现出多样的风格特色,看似一场西方风格潮流对中国器物的影响,实则是东方的物质文化与西方艺术风格的交汇。这次交融不仅出现在工艺美术的范畴内,更扩展至书画、漆器等其他领域。如今,乾隆粉彩已然陈列于各大美术馆的陈列柜中。同时也因构成了中国历史文化系统的一部分而载入史册。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浅析雍正粉彩的艺术特征[J]. 高怡丹,张朝晖. 陶瓷研究. 2018(01)
[2]西方巴洛克艺术对清朝陶瓷工艺的影响[J]. 林巳琦. 现代装饰(理论). 2016(09)
[3]论清代粉彩轧道装饰的兴起与审美观念变迁的关系[J]. 李祖华,李祖强. 江苏陶瓷. 2012(05)
[4]瓷尚西风——清代宫廷瓷器上的巴洛克和洛可可艺术(上)[J]. 马伦. 紫禁城. 2012(02)
[5]巴洛克在中国的发展[J]. 刘旭东.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3(05)
本文编号:29937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inazhuanghuangshejilunwen/29937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