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装饰艺术论文 >

水性硝化纤维乳液的改性及在涂料方面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7-04-16 11:04

  本文关键词:水性硝化纤维乳液的改性及在涂料方面的应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溶剂型硝基漆历史悠久,是我国比较常见的木器及装修用涂料。但是溶剂型硝基漆以有机溶剂作分散介质,挥发性有机物(VOC)含量高,不利于环境保护和人体健康。水性硝基漆具有硬度高、VOC含量低,环保,对人体危害小等优点,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但现有的水性硝化纤维(WNC)乳液存在胶膜较脆,柔韧性、耐水性、热稳定性差等缺点,限制了其在涂料方面的产业化应用。因此,探索乳液及胶膜性能良好的水性硝化纤维乳液的制备,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及应用前景。本研究参阅了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以提高WNC乳液涂膜综合性能为目的,选择甘油做交联剂,制备了综合性能优良并且具有核壳结构的交联型水性硝化纤维乳液(GWNC)。采用甲基硅油改性,制备出有机硅改性水性硝化纤维乳液(SWNC);选用聚乙烯醇共混改性法,制备出聚乙烯醇/水性硝化纤维复合乳液(WNC/PVA)。具体工作分为三个部分:(1)以甲基硅油对水性硝化纤维(WNC)进行改性,制备了改性的水性硝化纤维乳液。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粒径分析和热重分析(TGA)等测试手段,研究了IPDI三聚体、甲基硅油的含量对WNC乳液及其涂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n(Tri-IPDI)/n(NC)比值约为0.50,ω(甲基硅油)=7%时,乳液稳定性良好,涂膜的耐水性、表面疏水性和热稳定性较未改性乳液涂膜都得到提高。(2)以甘油作为交联剂,制备了交联型水性硝化纤维(GWNC)乳液。探讨了甘油及增塑剂含量对WNC乳液性能、胶膜耐水性、热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n(Tri-IPDI)∶n(NC)=0.54∶1.00、w(甘油)=5.0%和w(DBP)=1.5%(均相对于总物料质量而言)时,WNC乳液的稳定性良好,WNC胶膜的耐水性和力学性能明显提高,其断裂伸长率由无增塑剂时的85.3%增至356.2%、拉伸强度由1.52 MPa降至1.30 MPa。(3)将水性硝化纤维(WNC)乳液与聚乙烯醇(PVA)溶液共混制备了WNC/PVA复合乳液。通过FT-IR、透射电镜、力学性能测试、吸水率测试等表征方法研究了材料的相容性以及PVA含量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耐水性和热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WNC与PVA之间存在分子间氢键作用,两者相容性较好。当PVA含量为15%时,复合乳液具有优异的稳定性,涂膜拉伸强度为4.0 MPa,断裂伸长率为299.0%,吸水率为18.4%。
【关键词】:水性硝化纤维 交联改性 有机硅 聚乙烯醇 共混改性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Q637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2
  • 1 前言12-24
  • 1.1 水性涂料12-13
  • 1.2 水性硝化纤维13-15
  • 1.2.1 硝化纤维13-14
  • 1.2.2 水性硝化纤维14-15
  • 1.3 水性硝化纤维的制备方法15-19
  • 1.3.1 外乳化法15
  • 1.3.2 转相乳化法15-16
  • 1.3.3 种子乳液聚合法16-17
  • 1.3.4 互穿聚合物网络聚合法17-18
  • 1.3.5 自乳化法18-19
  • 1.4 水性硝化纤维的改性方法19-21
  • 1.4.1 交联改性19-20
  • 1.4.2 丙烯酸酯共聚改性20-21
  • 1.4.3 共混改性21
  • 1.5 本课题研究目的、意义及内容21-24
  • 1.5.1 研究目的及意义21-22
  • 1.5.2 研究内容22-24
  • 2 有机硅改性水性硝化纤维乳液的研究24-32
  • 2.1 引言24
  • 2.2 实验部分24-26
  • 2.2.1 实验试剂24
  • 2.2.2 仪器设备24-25
  • 2.2.3 SWNC的制备25-26
  • 2.3 测试与表征26-27
  • 2.3.1 贮存稳定性测试26
  • 2.3.2 固含量测定26
  • 2.3.3 红外光谱分析26-27
  • 2.3.4 粒径及分布测试27
  • 2.3.5 吸水率测试27
  • 2.3.6 接触角测试27
  • 2.3.7 热性能测试27
  • 2.4 结果与讨论27-31
  • 2.4.1 SWNC的物化性能和结构27-28
  • 2.4.2 Tri-IPDI含量对SWNC乳液外观及涂膜耐水性的影响28-29
  • 2.4.3 有机硅含量对水性硝化纤维乳液涂膜耐水性的影响29-30
  • 2.4.4 TGA分析30-31
  • 2.5 小结31-32
  • 3 交联型水性硝化纤维乳液的合成与性能32-43
  • 3.1 引言32
  • 3.2 实验部分32-36
  • 3.2.1 实验试剂32
  • 3.2.2 仪器设备32-33
  • 3.2.3 GWNC的制备33-36
  • 3.3 测试与表征36-37
  • 3.3.1 贮存稳定性测试36
  • 3.3.2 固含量测定36
  • 3.3.3 红外光谱分析36
  • 3.3.4 微观结构分析36-37
  • 3.3.5 粒径及分布测试37
  • 3.3.6 吸水率测试37
  • 3.3.7 接触角测试37
  • 3.3.8 热性能测试37
  • 3.3.9 力学性能 (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 )测试37
  • 3.4 结果与讨论37-42
  • 3.4.1 GWNC的物化性能和结构37-38
  • 3.4.2 TEM分析38-39
  • 3.4.3 甘油含量对水性硝化纤维乳液外观及涂膜耐水性的影响39-40
  • 3.4.4 增塑剂含量对WNC涂膜力学性能的影响40-41
  • 3.4.5 热重分析41-42
  • 3.5 小结42-43
  • 4 WNC/PVA复合乳液的制备与性能43-52
  • 4.1 引言43
  • 4.2 实验部分43-45
  • 4.2.1 实验试剂43-44
  • 4.2.2 仪器设备44
  • 4.2.3 WNC/PVA复合乳液的制备44-45
  • 4.3 测试与表征45-46
  • 4.3.1 贮存稳定性测试45
  • 4.3.2 固含量测定45
  • 4.3.3 红外光谱分析45-46
  • 4.3.4 微观结构分析46
  • 4.3.5 粒径及分布测试46
  • 4.3.6 吸水率测试46
  • 4.3.7 接触角测试46
  • 4.3.8 热性能测试46
  • 4.3.9 力学性能 (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 )测试46
  • 4.4 结果与讨论46-51
  • 4.4.1 乳液形貌、粒径及贮存稳定性46-47
  • 4.4.2 WNC/PVA涂膜力学性能分析47-48
  • 4.4.3 PVA含量对WNC/PVA乳液涂膜耐水性的影响48-49
  • 4.4.4 WNC/PVA的物化性能和结构49-50
  • 4.4.5 TGA分析50-51
  • 4.5 小结51-52
  • 5 结论与创新点52-54
  • 5.1 结论52-53
  • 5.2 创新点53-54
  • 致谢54-55
  • 参考文献55-60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60-6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志斌,唐昌伟,王琦,谷媛媛,唐世海,万昌秀;可降解自乳化聚氨酯微球的合成及性能研究[J];功能材料;2005年08期

2 郭文录;金志明;高才华;;建筑涂料用水性聚氨酯乳液的合成[J];电镀与涂饰;2013年08期

3 苏秀霞;张丹;董伟;毛敏;;聚丙烯酸酯共混改性水性硝化纤维的结构与性能[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4年03期

4 赵彩霞;邹国享;李锦春;;水性聚氨酯/聚乙烯醇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J];化工进展;2011年10期

5 肖新颜,夏正斌,张旭东,瞿金清,张心亚,蓝仁华,陈焕钦;环境友好涂料的研究新进展[J];化工学报;2003年04期

6 蒋吉磊;苏秀霞;马素德;李仲谨;惠媛媛;;硝化纤维乳液的制备方法及其研究进展[J];化工新型材料;2012年01期

7 张心亚;魏霞;陈焕钦;;水性涂料的最新研究进展[J];涂料工业;2009年12期

8 潘莹;张三平;周建龙;李晓刚;萧以德;;有机硅低表面能防污涂料控制因素与研究进展[J];涂料工业;2009年12期

9 马素德;郭焱;宋国林;苗宗成;王登武;;涂料用自乳化型硝化棉乳液的制备与性能研究[J];涂料工业;2011年05期

10 王哲;杜郢;周太炎;左学明;罗莉娟;巫淼鑫;;高固含量水性聚氨酯的合成及工艺研究[J];涂料工业;2011年10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黄莹;内交联型核壳结构聚氨酯—环氧复合乳液的合成及稳定性机理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胡月;纳米纤维素/聚乙烯醇复合材料的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2年

2 李金亮;丙烯酸酯改性水性聚氨酯的合成及其在碳纤维上胶剂中的应用[D];北京化工大学;2013年

3 贾慧杰;纳米SiO_2/丙烯酸酯热交联型复合乳液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水性硝化纤维乳液的改性及在涂料方面的应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06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inazhuanghuangshejilunwen/3106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12b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