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装饰艺术论文 >

陕西省山阳县漫川关老街空间形态研究初探

发布时间:2017-04-28 04:03

  本文关键词:陕西省山阳县漫川关老街空间形态研究初探,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民居保护在我国已经发展了二十多年,但对民居聚落的保护仍显得不够,急功近利的思想和国际化趋势正使得这些宝贵的特色文化逐渐被淡漠和忽视。漫川关古镇位于我省商洛市山阳县,仍留有大量保存完好、风格迥异的古街、古祠、古栈道、古建筑。因此对该地区民居聚落进行研究和整理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通过归纳、总结和提升,理性的协调好旅游开发和古建保护的关系,将对保护当地民族文化、发展特设地域建筑、良性持续发展旅游业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结构上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研究漫川关的地理气候、风土人情、特殊历史文化和古镇选址及街道组织的基本情况,这些都是漫川关古镇民居存属的背景;第二部分主要对漫川关古镇的建筑现象、建筑文化做了深入的研究,在剖析建筑空间、结构、装饰的同时揭示了地域文化对它们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这二者之间的联系;第三部分分析漫川关古建筑保护和旅游开发之间可能出现的矛盾,并立足于现实提出对漫川关古镇的保护和发展的措施。论文的撰写力求论证环境历史、经济发展、建造技术和古建筑保护之间的辨证关系,得出在较完整的建筑资料基础之上,通过多方面协作,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古民居保护与旅游开发是可以和谐发展的结论。
【关键词】:漫川关古镇 传统建筑 地域性特点 空间形态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U984.114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9
  • 1 绪论9-19
  • 1.1 研究背景9-10
  •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10-12
  • 1.2.1 研究目的10-11
  • 1.2.2 研究意义11-12
  • 1.3 国内外旧城更新研究综述12-16
  • 1.3.1 国外研究现状12-14
  • 1.3.2 国内研究现状14-16
  • 1.4 研究内容、方法和框架16-19
  • 1.4.1 研究范围及概念限定16
  • 1.4.2 研究主要内容16-17
  • 1.4.3 研究方法17-18
  • 1.4.4 研究框架18-19
  • 2 漫川关老街历史和地域文化的文献研究19-31
  • 2.1 山水之城--漫川关19-25
  • 2.1.1 漫川关的地理区位21-22
  • 2.1.2 生态的自然山水地貌22-23
  • 2.1.3 多元的历史文化构成23-24
  • 2.1.4 传统的社会经济环境24-25
  • 2.2 漫川关老街的传统特色和研究价值25-29
  • 2.2.1 南北商贸的必经之地25
  • 2.2.2 兵家常争的军事之镇25-27
  • 2.2.3 独具特色的“旱水码头”27-28
  • 2.2.4 保留完善的老街格局28
  • 2.2.5 文化交融的民居特色28-29
  • 2.3 本章小结29-31
  • 3 漫川关老街街道空间架构31-53
  • 3.1 漫川关老街形成过程研究31-32
  • 3.1.1“漕运”对于老街形成的自然影响31-32
  • 3.1.2“陆运”对于老街发展的再次壮大32
  • 3.2 漫川关老街的空间形态研究32-37
  • 3.2.1 漫川关老街“明清街”的基本情况32-34
  • 3.2.2“明清街”上片区--“十户九商”的繁荣商集34-35
  • 3.2.3“明清街”中片区--“中转集会的中转核心”35
  • 3.2.4“明清街”下片区--“往来繁盛的水旱码头”35-37
  • 3.3 漫川关老街的空间形态探究37-49
  • 3.3.1 老街道路形态架构37-43
  • 3.3.2 老街边界形态架构43-44
  • 3.3.3 老街区域形态架构44-45
  • 3.3.4 老街节点形态架构45-46
  • 3.3.5 老街标识空间形态分析46
  • 3.3.6 老街空间序列节奏分析46-49
  • 3.4 街道空间的技术思想体现49-51
  • 3.4.1 漫川关老街的防洪组织49-50
  • 3.4.2 漫川关老街的防火和消防50-51
  • 3.5 本章小结51-53
  • 4 漫川关古镇的建筑空间形态研究53-81
  • 4.1 陕南地区民居传统建造特点53
  • 4.2 漫川关古镇民居的基本形态特征53-57
  • 4.3 漫川关古镇的建筑单体分析57-70
  • 4.3.1 不同住宅建筑单体的空间分析59-64
  • 4.3.2 代表性公共建筑的空间分析64-70
  • 4.4 周边地区建筑对漫川关老街建筑的影响70-78
  • 4.4.1 湖北建筑的基本特点70-72
  • 4.4.2 陕南传统民居的特点72-75
  • 4.4.3 漫川关老街建筑受到的影响75-78
  • 4.5 漫川关老街形成这种兼具南北建筑形态的原因78
  • 4.6 本章小结78-81
  • 5 漫川关老街民居的建造技术81-91
  • 5.1 漫川关老街建筑的大木作81-84
  • 5.1.1 屋内的方位确定81
  • 5.1.2 柱子和屋架81-82
  • 5.1.3 穿枋和梁82-83
  • 5.1.4 檩和屋面83-84
  • 5.2 漫川关老街建筑的小木作及细部处理84-87
  • 5.2.1 屋檐做法84-85
  • 5.2.2 仿框、门和窗85-87
  • 5.3 建筑装饰87-90
  • 5.4 本章小结90-91
  • 6 漫川关老街建筑的保护和更新91-101
  • 6.1 漫川关老街民居保护的基本原则92
  • 6.2 漫川关老街民居保护的基本原则92-100
  • 6.2.1 注重整个聚落文化的传承95-96
  • 6.2.2 点、线、面相结合的整体规划96-98
  • 6.2.3 政府在投资建设中的主体性作用98-99
  • 6.2.4 古建筑保护中建筑技术的重要性99-100
  • 6.3 本章小结100-101
  • 7 结语101-103
  • 致谢103-104
  • 参考文献104-106
  • 图表目录106-10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阮仪三,孙萌;我国历史街区保护与规划的若干问题研究[J];城市规划;2001年10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毅;上津历史交通地理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2 林茂;论古镇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D];四川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陕西省山阳县漫川关老街空间形态研究初探,,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20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inazhuanghuangshejilunwen/3320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bc4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