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艺术的大众娱乐性分析
发布时间:2021-11-01 23:43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精神生活需求日益提高,公共艺术逐渐走入到我们的生活中,点缀着周围的环境。公共艺术存在于公共空间中,在美化城市环境的同时,是能够与民众发生情感交流并传递出社会文化意义与价值的一种艺术形式。它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的美国出现并迅速蔓延至全球。现如今,中国的公共艺术正在迅速的发展,数量剧增,形式也更为多样。然而随着这股浪潮,一些公共艺术作品也出现了很多问题。例如,许多公共艺术造型千篇一律、内容空洞,缺乏对城市特色的表达与对深层次文化的思考。这样的作品成为肤浅浮躁的文化快餐,无法承载真正公共艺术所追求的美化城市环境,使人民愉悦的任务。公共艺术如何走下去成为了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文章论述了公共艺术的概念及产生和发展。并以公共艺术的受众群体作为分析的切入点,举例类比分析其他具有娱乐性特性的文化形式的发展状况,来证明娱乐性公共艺术同样能够得到民众的广泛认可。针对大众娱乐性在公共艺术上运用这一问题,文章选取了十个国内外影响重大的娱乐性公共艺术案例(其中包括六个正面案例与四个反面案例),通过案例分析总结娱乐性公共艺术的主要创作手法等内容。并通过正反对比分析论证,得出总结:娱乐性具有双面性...
【文章来源】:大连工业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公共艺术的概念
2.1 公共艺术的含义
2.1.1 公共艺术的范畴
2.1.2 公共艺术的价值意义
2.2 公共艺术的基本属性
2.2.1 公共艺术的艺术性
2.2.2 公共艺术的公共性
2.3 公共艺术的发展历史
2.3.1 公共艺术的兴起与发展
2.3.2 我国公共艺术的发展历史
2.3.3 我国公共艺术的发展现状与困境
2.3.4 我国公共艺术的发展方向
第三章 大众文化娱乐性对现代艺术的影响
3.1 大众文化
3.1.1 大众文化的含义
3.1.2 大众文化的特点
3.2 大众文化的娱乐性对现代艺术的影响
3.2.1 大众文化的娱乐性特点
3.2.2 大众文化娱乐性对现代各艺术形式的影响
3.3 公共艺术呈大众娱乐性的发展趋势
第四章 大众娱乐性在公共艺术上的运用
4.1 娱乐性公共艺术的成功案例
4.1.1《大黄鸭》
4.1.2《I SEE WHAT YOU MEAN》
4.1.3 北京地铁空间艺术
4.1.4 树洞画
4.1.5 日本井盖艺术
4.1.6《Anderson Fields儿童游乐场》
4.2 过度娱乐化的公共艺术案例
4.2.1《永远的梦露》
4.2.2《树》
4.2.3《扶老》
4.2.4《大背头弥勒佛》
4.3 案例整合分析
4.3.1 避免过度娱乐化
4.3.2 娱乐性公共艺术的创作手法
第五章 公共艺术娱乐性的发展方向
5.1 公共艺术的主要类型
5.1.1 城市广场地标型
5.1.2 伟人纪念碑型
5.1.3 装饰小品型
5.1.4 公共设施型
5.1.5 其他类型
5.2 不同类型公共艺术的娱乐性发展
5.3 娱乐性公共艺术的发展方向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品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当代中国公共艺术与设计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J]. 舒怡.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2(05)
[2]对话:在公共艺术与城市个性之间[J]. 谢海涛. 学术界. 2011(06)
[3]论公共艺术的价值取向——从其公共性和艺术性谈起[J]. 张军利.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09(07)
[4]社会学视角下的公共艺术[J]. 周成璐.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4)
[5]现代休闲研究的哲学意蕴[J]. 崔伟奇.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2003(02)
硕士论文
[1]地铁公共艺术的功用性[D]. 凌云.浙江工业大学 2013
[2]“趣味性”公共艺术作品的创作方法研究[D]. 彭昆鹏.合肥工业大学 2012
[3]关于公共艺术与城市公共空间的探讨[D]. 李枝秀.南昌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470914
【文章来源】:大连工业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公共艺术的概念
2.1 公共艺术的含义
2.1.1 公共艺术的范畴
2.1.2 公共艺术的价值意义
2.2 公共艺术的基本属性
2.2.1 公共艺术的艺术性
2.2.2 公共艺术的公共性
2.3 公共艺术的发展历史
2.3.1 公共艺术的兴起与发展
2.3.2 我国公共艺术的发展历史
2.3.3 我国公共艺术的发展现状与困境
2.3.4 我国公共艺术的发展方向
第三章 大众文化娱乐性对现代艺术的影响
3.1 大众文化
3.1.1 大众文化的含义
3.1.2 大众文化的特点
3.2 大众文化的娱乐性对现代艺术的影响
3.2.1 大众文化的娱乐性特点
3.2.2 大众文化娱乐性对现代各艺术形式的影响
3.3 公共艺术呈大众娱乐性的发展趋势
第四章 大众娱乐性在公共艺术上的运用
4.1 娱乐性公共艺术的成功案例
4.1.1《大黄鸭》
4.1.2《I SEE WHAT YOU MEAN》
4.1.3 北京地铁空间艺术
4.1.4 树洞画
4.1.5 日本井盖艺术
4.1.6《Anderson Fields儿童游乐场》
4.2 过度娱乐化的公共艺术案例
4.2.1《永远的梦露》
4.2.2《树》
4.2.3《扶老》
4.2.4《大背头弥勒佛》
4.3 案例整合分析
4.3.1 避免过度娱乐化
4.3.2 娱乐性公共艺术的创作手法
第五章 公共艺术娱乐性的发展方向
5.1 公共艺术的主要类型
5.1.1 城市广场地标型
5.1.2 伟人纪念碑型
5.1.3 装饰小品型
5.1.4 公共设施型
5.1.5 其他类型
5.2 不同类型公共艺术的娱乐性发展
5.3 娱乐性公共艺术的发展方向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品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当代中国公共艺术与设计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J]. 舒怡.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2(05)
[2]对话:在公共艺术与城市个性之间[J]. 谢海涛. 学术界. 2011(06)
[3]论公共艺术的价值取向——从其公共性和艺术性谈起[J]. 张军利.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09(07)
[4]社会学视角下的公共艺术[J]. 周成璐.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4)
[5]现代休闲研究的哲学意蕴[J]. 崔伟奇.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2003(02)
硕士论文
[1]地铁公共艺术的功用性[D]. 凌云.浙江工业大学 2013
[2]“趣味性”公共艺术作品的创作方法研究[D]. 彭昆鹏.合肥工业大学 2012
[3]关于公共艺术与城市公共空间的探讨[D]. 李枝秀.南昌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4709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inazhuanghuangshejilunwen/34709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