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郭尔罗斯县七大爷府、祥大爷府保护和利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03 07:17
自1195年古郭尔罗斯部分支迁入今松原地区起,郭尔罗斯蒙古族部落生活在该地区超过800年的时间,在晚晴时期,前郭地区更是成为整个哲里木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可以说,郭尔罗斯部对该地区的生活方式、居住风俗和文化特征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七大爷府和祥大爷府就是在该时期建造的蒙古建筑,两座建筑集蒙古族、汉族、满族的建筑特色,文化特征和艺术形式于一身,是对当时人文风貌、地域特征的反映,也是当时社会精神状态和物质状态的折射,是对人们的生活方式、文化内涵的延续,也是对当时思想、历史信息及对历史史实的真实反馈,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和社会价值。本文通过对历史资料进行查阅和整理,梳理出前郭地区蒙古族郭尔罗斯部的历史沿革,通过对整理国内王府类建筑和蒙古族传统民居的建筑特点,分析出两座建筑中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影响,破损严重的建筑构件的基本形制,为后期的修缮工作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对七大爷府、祥大爷府多次调研,对两座建筑的周边环境、建筑现状予以总结,结合建筑现状和资料史实,对建筑提出合理的修缮方案。整理国内古建筑再利用的现状与问题,结合两座建筑的修缮工程,对建筑的保护设计导则的实施方法进行了实践研究,...
【文章来源】:吉林建筑大学吉林省
【文章页数】:11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来源及研究背景背景
1.1.1 课题来源
1.1.2 研究背景
1.2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相关领域内的研究现状
1.3.1 国外现状
1.3.2 国内现状
1.4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1.5 课题的研究方法与框架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框架
第2章 吉林省蒙古族居住文化探源
2.1 郭尔罗斯部历史沿革
2.1.1 远古时期郭尔罗斯部历史沿革
2.1.2 明清时期郭尔罗斯部历史沿革
2.1.3 清末民国时期郭尔罗斯部历史沿革
2.2 清代王府建筑研究
2.2.1 清代王府制度研究
2.2.2 清代王府建筑特点研究
2.3 蒙古族民居建筑特点研究
2.3.1 蒙古族民居演变
2.3.2 蒙汉建筑文化融合
2.3.3 蒙古族民居建筑特点
2.4 本章小节
第3章 七大爷府、祥大爷府的建筑特征及其价值评估
3.1 七大爷府、祥大爷府建筑概况
3.1.1 历史沿革
3.1.2 区位分析
3.1.3 选址分析
3.1.4 建筑概况
3.1.5 历史维修情况
3.2 七大爷府、祥大爷府现状调研
3.2.1 七大爷府、祥大爷府周边环境现状调研
3.2.2 七大爷府、祥大爷府现状调研
3.3 七大爷府、祥大爷府价值评估
3.3.1 历史价值
3.3.2 艺术价值
3.3.3 社会价值
3.4 本章小节
第4章 七大爷府、祥大爷府保护性修缮设计及再利用
4.1 七大爷府、祥大爷府修缮设计依据及原则
4.1.1 设计原则
4.1.2 设计依据
4.2 七大爷府、祥大爷府建筑形制和法式研究
4.3 七大爷府、祥大爷府保护性修缮设计
4.3.1 建筑地基
4.3.2 大木作
4.3.3 小木作
4.3.4 围护体系
4.3.5 建筑装饰
4.3.6 建筑地面、排水系统
4.4 七大爷府、祥大爷府再利用策略
4.4.1 我国古建筑再利用的现状
4.4.2 七大爷府、祥大爷府功能定位
4.4.3 七大爷府、祥大爷府后期保护
4.5 本章小节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浅析前郭县蒙古族民居的建筑特点[J]. 张俊峰. 门窗. 2016(04)
[2]古建筑保护研究情况述评[J]. 胡彦羽. 古建园林技术. 2016(01)
[3]阿拉善蒙古王爷府建筑室内空间装饰艺术研究[J]. 赵百秋,莫日根.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2016(01)
[4]额济纳蒙古王府建筑空间形态探析[J]. 赵百秋. 中外建筑. 2015(12)
[5]民族装饰艺术在王府建筑中的表现形式探究——以苏尼特蒙古王爷府为例[J]. 赵百秋.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3)
[6]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研究标准化体系构建研究[J]. 周萍,周伟强,齐扬. 文博. 2015(02)
[7]试析日本古建筑的保护理念[J]. 李光明. 文物建筑. 2013(00)
[8]刍议北京四合院的建筑特点[J]. 于迎. 大众文艺. 2010(05)
[9]清代喀喇沁亲王府建筑研究[J]. 张立华,吴汉勤,郑庆和. 山西建筑. 2008(35)
[10]《威尼斯宪章》与中国的文物古建筑保护修缮[J]. 马炳坚. 古建园林技术. 2007(03)
博士论文
[1]近代历史性建筑维护与维修的技术支撑[D]. 成帅.天津大学 2011
[2]近代历史建筑保护修复技术与评价研究[D]. 张帆.天津大学 2010
[3]文化遗产的价值评估及记录建档[D]. 黄明玉.复旦大学 2009
[4]鲁中地区近代历史建筑修复与再利用研究[D]. 辛同升.天津大学 2008
[5]中国建筑遗产保护基础理论研究[D]. 林源.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7
[6]我国建筑遗产保护理论和方法研究[D]. 陈蔚.重庆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北京旧城王府建筑色彩研究[D]. 许蕾蕾.北京建筑大学 2014
[2]阿拉善定远营建筑布局研究[D]. 王敏.内蒙古工业大学 2013
[3]北京东城区清代现存王府建筑研究[D]. 王珊珊.北京建筑大学 2013
[4]我国文物建筑保护修复方法与技术研究[D]. 贺欢.重庆大学 2013
[5]内蒙古地区蒙古族传统民居研究[D]. 孙乐.沈阳建筑大学 2012
[6]开封名人故居保护与利用研究[D]. 朱兆阳.河南大学 2011
[7]草原蒙古清代喀喇沁王府建筑研究[D]. 张立华.内蒙古工业大学 2009
[8]陕西大遗址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研究[D]. 董欣.西北大学 2004
[9]呼和浩特清公主府第建筑研究[D]. 高鹏.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4
[10]蒙古族民居及其环境特性研究[D]. 刘铮.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1
本文编号:3473275
【文章来源】:吉林建筑大学吉林省
【文章页数】:11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来源及研究背景背景
1.1.1 课题来源
1.1.2 研究背景
1.2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相关领域内的研究现状
1.3.1 国外现状
1.3.2 国内现状
1.4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1.5 课题的研究方法与框架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框架
第2章 吉林省蒙古族居住文化探源
2.1 郭尔罗斯部历史沿革
2.1.1 远古时期郭尔罗斯部历史沿革
2.1.2 明清时期郭尔罗斯部历史沿革
2.1.3 清末民国时期郭尔罗斯部历史沿革
2.2 清代王府建筑研究
2.2.1 清代王府制度研究
2.2.2 清代王府建筑特点研究
2.3 蒙古族民居建筑特点研究
2.3.1 蒙古族民居演变
2.3.2 蒙汉建筑文化融合
2.3.3 蒙古族民居建筑特点
2.4 本章小节
第3章 七大爷府、祥大爷府的建筑特征及其价值评估
3.1 七大爷府、祥大爷府建筑概况
3.1.1 历史沿革
3.1.2 区位分析
3.1.3 选址分析
3.1.4 建筑概况
3.1.5 历史维修情况
3.2 七大爷府、祥大爷府现状调研
3.2.1 七大爷府、祥大爷府周边环境现状调研
3.2.2 七大爷府、祥大爷府现状调研
3.3 七大爷府、祥大爷府价值评估
3.3.1 历史价值
3.3.2 艺术价值
3.3.3 社会价值
3.4 本章小节
第4章 七大爷府、祥大爷府保护性修缮设计及再利用
4.1 七大爷府、祥大爷府修缮设计依据及原则
4.1.1 设计原则
4.1.2 设计依据
4.2 七大爷府、祥大爷府建筑形制和法式研究
4.3 七大爷府、祥大爷府保护性修缮设计
4.3.1 建筑地基
4.3.2 大木作
4.3.3 小木作
4.3.4 围护体系
4.3.5 建筑装饰
4.3.6 建筑地面、排水系统
4.4 七大爷府、祥大爷府再利用策略
4.4.1 我国古建筑再利用的现状
4.4.2 七大爷府、祥大爷府功能定位
4.4.3 七大爷府、祥大爷府后期保护
4.5 本章小节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浅析前郭县蒙古族民居的建筑特点[J]. 张俊峰. 门窗. 2016(04)
[2]古建筑保护研究情况述评[J]. 胡彦羽. 古建园林技术. 2016(01)
[3]阿拉善蒙古王爷府建筑室内空间装饰艺术研究[J]. 赵百秋,莫日根.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2016(01)
[4]额济纳蒙古王府建筑空间形态探析[J]. 赵百秋. 中外建筑. 2015(12)
[5]民族装饰艺术在王府建筑中的表现形式探究——以苏尼特蒙古王爷府为例[J]. 赵百秋.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3)
[6]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研究标准化体系构建研究[J]. 周萍,周伟强,齐扬. 文博. 2015(02)
[7]试析日本古建筑的保护理念[J]. 李光明. 文物建筑. 2013(00)
[8]刍议北京四合院的建筑特点[J]. 于迎. 大众文艺. 2010(05)
[9]清代喀喇沁亲王府建筑研究[J]. 张立华,吴汉勤,郑庆和. 山西建筑. 2008(35)
[10]《威尼斯宪章》与中国的文物古建筑保护修缮[J]. 马炳坚. 古建园林技术. 2007(03)
博士论文
[1]近代历史性建筑维护与维修的技术支撑[D]. 成帅.天津大学 2011
[2]近代历史建筑保护修复技术与评价研究[D]. 张帆.天津大学 2010
[3]文化遗产的价值评估及记录建档[D]. 黄明玉.复旦大学 2009
[4]鲁中地区近代历史建筑修复与再利用研究[D]. 辛同升.天津大学 2008
[5]中国建筑遗产保护基础理论研究[D]. 林源.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7
[6]我国建筑遗产保护理论和方法研究[D]. 陈蔚.重庆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北京旧城王府建筑色彩研究[D]. 许蕾蕾.北京建筑大学 2014
[2]阿拉善定远营建筑布局研究[D]. 王敏.内蒙古工业大学 2013
[3]北京东城区清代现存王府建筑研究[D]. 王珊珊.北京建筑大学 2013
[4]我国文物建筑保护修复方法与技术研究[D]. 贺欢.重庆大学 2013
[5]内蒙古地区蒙古族传统民居研究[D]. 孙乐.沈阳建筑大学 2012
[6]开封名人故居保护与利用研究[D]. 朱兆阳.河南大学 2011
[7]草原蒙古清代喀喇沁王府建筑研究[D]. 张立华.内蒙古工业大学 2009
[8]陕西大遗址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研究[D]. 董欣.西北大学 2004
[9]呼和浩特清公主府第建筑研究[D]. 高鹏.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4
[10]蒙古族民居及其环境特性研究[D]. 刘铮.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1
本文编号:34732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inazhuanghuangshejilunwen/34732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