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地区传统木作家具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04 00:07
受特殊的自然环境、文化背景、工艺技术及建筑形式等多重因素的影响,闽南地区传统木作家具形成了其独特的地域风格。木作家具是传统建筑室内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归属于小木作或装修范畴。闽南传统木作家具不仅与闽南文化、风俗习惯等密切相关,在结构、形式、尺度等各方面与传统建筑也存在一定的关联,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随着现代生活模式、材料和工艺的发展变化,传统家具的生存空间日渐狭小,相关的营造技艺面临失传的困境。目前国内对于传统家具的专项研究多集中于京作、晋作、苏作、广作等生产重地,较少涉及闽南地区,因此亟需展开系统的调查与研究。本文以闽南地区具有传统样式和做法的木作家具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阅读、实物调研和匠师访谈,对基本类型、装饰技法与题材、构造榫卯形式等方面展开论述。同时,结合人体工程学原理,分析传统家具与民居、祠堂、宫庙等不同建筑类型在平面布局、空间尺度等方面的关系。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探讨闽南传统木作家具风格以及泉州、厦门、漳州三地的差异,如泉州地区的家具风格浓烈,构件繁复,华丽厚重;漳州风格沉稳,构件简约,朴素精巧;厦门则二种风格兼备。最后,对当代木作家具在外形特征和结合方式上存在的问题及...
【文章来源】:华侨大学福建省
【文章页数】:20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闽南沿海地区红砖古厝
2图1.1闽南沿海地区红砖古厝图1.2闽南传统民居厅堂家具然而随着现代生活模式、材料和工艺的发展变化,闽南地区传统家具营造技艺逐渐衰退,面临传承方面的困境,且传统家具的整体保存情况不容乐观,许多已不复存在。其主要原因在于:其一,现代居住环境发生变化,传统建筑作为木作家具的主要载体正在消退,家具样式亦随之改变;其二,受现代工业化的影响,家具由纯手工制作逐步转换为机械化生产,传统家具的外形样式与内部榫卯的制作都不适合于这种快速、低廉的生产模式;其三,社会审美的改变使得传统家具的装饰纹样、外形风格等不符合现代的需求;其四,闽南地区气候炎热潮湿,木材更易遭受腐蚀和损坏,加之家具便于移动、常换常新,传统家具的保存实属不易。因此,闽南地区传统木作家具的基础信息、营造技艺等亟需开展系统的调查、记录和研究,探究其与传统建筑的内在联系与规律,挖掘其中所蕴含的营造智慧,填补相关研究的空白。1.2研究意义1.2.1对闽南传统建筑保护与修缮的意义如前文所述,家具与建筑的平面布局、空间尺度有着密切的关系。我国优秀传统木作家具除本身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外,同样也是传统建筑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为细木作的范畴,闽南地区的传统木作家具对建筑室内有组织、划分与丰富空间层次的作用,其摆放方式和本身的造型、样式营造了特定的室内环境氛围,体现了建筑的功能、场所感和一定的等级地位。此外,当前我国愈加重视对传统建筑的保护与修缮,很多会涉及室内家具的展陈,需要有相关
18成(图2.2):(1)面板、束腰其面板采用“攒边做”,即四边框以格角相交,多块薄板(七块左右)拼合并加穿带装于框内,面板的边抹均用冰盘沿的形式。有束腰八仙桌的腿足、牙条、束腰和桌面的结合多用抱肩榫,束腰上多以花卉、藤蔓透雕,或浅刻条形几何纹略加装饰。无束腰八仙桌则类似“四面平”①的形式,牙条与腿足间用挂肩四面平榫,面板另行安装。(2)腿足、枨子腿足有直足和马蹄足两种(图2.3)。直足的做法简单、常见;马蹄足为内翻马蹄形②。枨子是腿足间重要的连接构件,方桌腿足间以直枨或罗锅枨连接(图2.4),罗锅枨两端低、中间高,可增加使用者腿部的空间,提高舒适性,多见于漳州地区。后期制作的八仙桌主要承担祭祀功能,罗锅枨仅保留了外在形式,失去了落座的实用意义。腿足与枨子横竖相交时,多使用格肩榫。直枨下与腿足相接处有时会另加角牙,起加固和装饰作用,与清大木构件中的“雀替”意思相近。①四面平即家具的四面皆平直。②明式家具中的马蹄足兼具结构与装饰功能,但清以后渐失结构意义。参见李少宏,李天雯.明式家具中马蹄足形态曲直特征初探[J].美术大观,2018(7):108~109.图2.1八仙桌及桌裙图2.2八仙桌的构成(以泉州地区常见有束腰八仙桌为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闽作民俗家具文化基因研究[J]. 邵丹. 长春大学学报. 2019(07)
[2]福建传统民俗家具保护与开发[J]. 邵丹,杨伟星,张丹. 武夷学院学报. 2019(07)
[3]福建传统民俗家具的艺术特征[J]. 邵丹. 寻根. 2019(01)
[4]明式家具中马蹄足形态曲直特征初探[J]. 李少宏,李天雯. 美术大观. 2018(07)
[5]正房里的黑暗巷道——初探闽南大厝的历史演变与现代内涵[J]. 张力智. 建筑遗产. 2016(04)
[6]浅析中国古家具中的人体工程学[J]. 王佳,刘亚兰,尹西竹. 家具. 2016(01)
[7]从天人合一的角度论传统建筑与家具设计[J]. 吴振韩. 山西建筑. 2011(12)
[8]泉州传统眠床的艺术特点[J]. 陈小茜. 福建文博. 2010(04)
[9]论中国传统家具与传统建筑的联系[J]. 郑绍江,叶喜,强明礼. 包装工程. 2010(06)
[10]闽南民间古眠床工艺考[J]. 许瑞珍.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8(05)
博士论文
[1]陕西关中民俗家具文化研究[D]. 行焱.北京林业大学 2012
[2]皖南民俗家具研究[D]. 张亚池.北京林业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闽南沿海地区传统民居平面格局研究[D]. 顾煌杰.华侨大学 2019
[2]闽南沿海地区传统建筑大木作研究[D]. 吴婷婷.华侨大学 2018
[3]闽南沿海地区传统建筑油漆彩绘研究[D]. 漆诗征.华侨大学 2018
[4]闽南沿海地区传统建筑木作门窗研究[D]. 邱梦妍.华侨大学 2017
[5]中国明清家具装饰设计比较分析[D]. 张嘉颀.南京工业大学 2016
[6]闽作漆艺家具传承与产品设计[D]. 张晓霞.福建农林大学 2015
[7]川西民间家具研究[D]. 吕建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0
[8]中国传统建筑造型和结构对中国古典家具的影响的研究[D]. 李衍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08
[9]山西民间家具的研究[D]. 张重.北京林业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474602
【文章来源】:华侨大学福建省
【文章页数】:20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闽南沿海地区红砖古厝
2图1.1闽南沿海地区红砖古厝图1.2闽南传统民居厅堂家具然而随着现代生活模式、材料和工艺的发展变化,闽南地区传统家具营造技艺逐渐衰退,面临传承方面的困境,且传统家具的整体保存情况不容乐观,许多已不复存在。其主要原因在于:其一,现代居住环境发生变化,传统建筑作为木作家具的主要载体正在消退,家具样式亦随之改变;其二,受现代工业化的影响,家具由纯手工制作逐步转换为机械化生产,传统家具的外形样式与内部榫卯的制作都不适合于这种快速、低廉的生产模式;其三,社会审美的改变使得传统家具的装饰纹样、外形风格等不符合现代的需求;其四,闽南地区气候炎热潮湿,木材更易遭受腐蚀和损坏,加之家具便于移动、常换常新,传统家具的保存实属不易。因此,闽南地区传统木作家具的基础信息、营造技艺等亟需开展系统的调查、记录和研究,探究其与传统建筑的内在联系与规律,挖掘其中所蕴含的营造智慧,填补相关研究的空白。1.2研究意义1.2.1对闽南传统建筑保护与修缮的意义如前文所述,家具与建筑的平面布局、空间尺度有着密切的关系。我国优秀传统木作家具除本身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外,同样也是传统建筑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为细木作的范畴,闽南地区的传统木作家具对建筑室内有组织、划分与丰富空间层次的作用,其摆放方式和本身的造型、样式营造了特定的室内环境氛围,体现了建筑的功能、场所感和一定的等级地位。此外,当前我国愈加重视对传统建筑的保护与修缮,很多会涉及室内家具的展陈,需要有相关
18成(图2.2):(1)面板、束腰其面板采用“攒边做”,即四边框以格角相交,多块薄板(七块左右)拼合并加穿带装于框内,面板的边抹均用冰盘沿的形式。有束腰八仙桌的腿足、牙条、束腰和桌面的结合多用抱肩榫,束腰上多以花卉、藤蔓透雕,或浅刻条形几何纹略加装饰。无束腰八仙桌则类似“四面平”①的形式,牙条与腿足间用挂肩四面平榫,面板另行安装。(2)腿足、枨子腿足有直足和马蹄足两种(图2.3)。直足的做法简单、常见;马蹄足为内翻马蹄形②。枨子是腿足间重要的连接构件,方桌腿足间以直枨或罗锅枨连接(图2.4),罗锅枨两端低、中间高,可增加使用者腿部的空间,提高舒适性,多见于漳州地区。后期制作的八仙桌主要承担祭祀功能,罗锅枨仅保留了外在形式,失去了落座的实用意义。腿足与枨子横竖相交时,多使用格肩榫。直枨下与腿足相接处有时会另加角牙,起加固和装饰作用,与清大木构件中的“雀替”意思相近。①四面平即家具的四面皆平直。②明式家具中的马蹄足兼具结构与装饰功能,但清以后渐失结构意义。参见李少宏,李天雯.明式家具中马蹄足形态曲直特征初探[J].美术大观,2018(7):108~109.图2.1八仙桌及桌裙图2.2八仙桌的构成(以泉州地区常见有束腰八仙桌为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闽作民俗家具文化基因研究[J]. 邵丹. 长春大学学报. 2019(07)
[2]福建传统民俗家具保护与开发[J]. 邵丹,杨伟星,张丹. 武夷学院学报. 2019(07)
[3]福建传统民俗家具的艺术特征[J]. 邵丹. 寻根. 2019(01)
[4]明式家具中马蹄足形态曲直特征初探[J]. 李少宏,李天雯. 美术大观. 2018(07)
[5]正房里的黑暗巷道——初探闽南大厝的历史演变与现代内涵[J]. 张力智. 建筑遗产. 2016(04)
[6]浅析中国古家具中的人体工程学[J]. 王佳,刘亚兰,尹西竹. 家具. 2016(01)
[7]从天人合一的角度论传统建筑与家具设计[J]. 吴振韩. 山西建筑. 2011(12)
[8]泉州传统眠床的艺术特点[J]. 陈小茜. 福建文博. 2010(04)
[9]论中国传统家具与传统建筑的联系[J]. 郑绍江,叶喜,强明礼. 包装工程. 2010(06)
[10]闽南民间古眠床工艺考[J]. 许瑞珍.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8(05)
博士论文
[1]陕西关中民俗家具文化研究[D]. 行焱.北京林业大学 2012
[2]皖南民俗家具研究[D]. 张亚池.北京林业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闽南沿海地区传统民居平面格局研究[D]. 顾煌杰.华侨大学 2019
[2]闽南沿海地区传统建筑大木作研究[D]. 吴婷婷.华侨大学 2018
[3]闽南沿海地区传统建筑油漆彩绘研究[D]. 漆诗征.华侨大学 2018
[4]闽南沿海地区传统建筑木作门窗研究[D]. 邱梦妍.华侨大学 2017
[5]中国明清家具装饰设计比较分析[D]. 张嘉颀.南京工业大学 2016
[6]闽作漆艺家具传承与产品设计[D]. 张晓霞.福建农林大学 2015
[7]川西民间家具研究[D]. 吕建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0
[8]中国传统建筑造型和结构对中国古典家具的影响的研究[D]. 李衍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08
[9]山西民间家具的研究[D]. 张重.北京林业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4746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inazhuanghuangshejilunwen/34746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