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装饰艺术论文 >

江西景德镇落马桥红光瓷厂窑址明清遗存发掘简报

发布时间:2021-11-11 14:17
  落马桥窑址位于江西省景德镇市中华南路红光瓷厂内,明清浮梁瓷器生产核心区"十三里窑场"的南部。2012~2017年,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等单位联合对落马桥窑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清理了北宋至清末的连续堆积的文化层。其中明清遗迹包括窑炉1座、房址8座、池9个、辘轳坑8个及釉缸、灰坑等,出土了数以吨计的瓷器标本。遗址的发掘对于了解明清时期作坊布局、功能区划分和生产设备的结构等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有利于构建明清景德镇民窑瓷器生产的年代标尺。 

【文章来源】:文物. 2020,(1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36 页

【部分图文】:

江西景德镇落马桥红光瓷厂窑址明清遗存发掘简报


14平、剖面图

剖面图,剖面图,匣钵,遗物


位于T21的西北部,T22的东北部,东西向,开口于第(3)a层下。平面近长方形,东西长2.18、南北宽1.6米。四壁竖直且规整,使用砖、石及烧坏的匣钵粘连柱构筑。砌筑方式是用长约20、宽约12厘米的青色整砖或残砖平铺叠砌池墙,立砌池底;墙体间或夹杂石块;池西墙一侧用匣钵柱垒砌。池内填土为灰褐色黏土,较致密。出土遗物丰富,有青花瓷碗、盘、杯、瓶,白釉瓷碗、盘、杯、碟、研钵,青釉瓷碗、盘、钵及酱釉瓷、紫砂、粗胎缸等陶瓷残片,另有匣钵、垫饼、火照、轴顶帽、板瓦等窑具、设备部件和建筑构件。根据出土遗迹叠压、打破关系及出土遗物判断,C11时代为明代晚期(图九)。(四)辘轳坑

剖面图,剖面图,凸面,凹面


板瓦标本T13H3∶330,残。长方形,宽边,拱面。灰胎较粗而坚硬。凹面局部施白釉,凸面有布纹痕迹。凹面一边以铁料竖书“乐平县”。残长10、残宽12、厚2厘米(图二○)。标本T1(5)∶318,残。形制与前件标本相同。白胎泛灰,稍粗而坚硬。通体无釉,凹面及凸面皆可见明显的布纹痕迹,凸面一边戳印两行正反相对的“寿字二号”铭文。残长12、残宽18、厚2.9厘米(图二一)。图九C11平、剖面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江西景德镇落马桥窑址宋元遗存发掘简报[J]. 翁彦俊,江建新,秦大树,江小民.  文物. 2017(05)
[2]江西景德镇观音阁明代窑址发掘简报[J]. 刘新园,权奎山,江建新,樊昌生,李一平,江小民,邬书荣,黄薇,刘未,黄珊,喻婷,金蕙涵,沈如春,金志圆,王光尧,王上海,张文江,李育远,万良忠,肖鹏.  文物. 2009(12)
[3]桐乡濮院杨家桥明墓发掘简报[J]. 周伟民.  东方博物. 2007(04)
[4]江西景德镇丽阳瓷器山明代窑址发掘简报[J]. 戴仪辉,黄细桃,赵可明,王上海,王光尧,余江安.  文物. 2007(03)
[5]江西景德镇丽阳碓臼山明代纪年墓[J]. 戴仪辉,黄细桃,邓金香,赵可明,樊昌生,严振洪.  文物. 2007(03)
[6]江西景德镇市明清御窑遗址2004年的发掘[J]. 刘新园,权奎山,李一平.  考古. 2005(07)
[7]江西乐安明弘治纪年墓[J]. 梁惠民.  南方文物. 2003(01)
[8]江苏南京市戚家山明墓发掘简报[J]. 贾维勇,马涛.  考古. 1999(10)
[9]介绍两座明景泰墓出土的青花、釉里红瓷器[J]. 欧阳世彬,黄云鹏.  文物. 1981(02)



本文编号:34890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inazhuanghuangshejilunwen/34890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c25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