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壮族地区土司建筑研究
发布时间:2022-07-12 12:18
壮族聚集区位于中国西南山区,长时间处在土司的控制下。明清时期为土司制度成熟期,土司作为一方霸主在统治期间倾其财力营造了城池和在城内建造了不少的建筑,我们将土司营造的城和建筑统称为土司城和土司建筑。土司建筑作为壮族地区官方建筑的代表,代表了明清时期壮族地区官式建筑艺术及技术的最高水平,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经济、技术和文化,是壮族传统建筑文化和传统建筑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至今在壮族地区还遗留有不少的明清时期土司城墙遗址和土司建筑。但这些土司城址和建筑遗存保护及发展现状堪忧,出现这种现象的一方面原因是缺少合适的理论指导,壮族地区土司城和建筑的系统研究还有待补充。本研究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大量文献史料的阅读及对现存壮族地区土司时期的建筑调研,发掘壮族地区不同土司建筑营造的特点,并深入解读土司制度带给壮族地区城和建筑的影响。本文在总结前人的研究基础上,首先对壮族地区的土司制度进行了一个系统的概述,介绍了土司制度的相关背景和土司制度对壮族传统社会的影响。文章的主要内容从第三章开始,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壮族地区土司城的营造情况,根据行政划分的标准将土司城分为府城、州城、县城和司城进行论述。第二...
【文章页数】:10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壮族地区地域建筑的保护需求
1.1.2 现阶段壮族地区土司文化保护的迷茫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相关研究综述
1.3.1 壮族地区土司制度及土司社会文化研究
1.3.2 壮族地区土司城及土司建筑研究
1.3.3 明清时期城和建筑礼仪制度相关研究
1.3.4 国外壮族地区土司制度的研究动态
1.4 研究对象
1.4.1 壮族地区土司建筑
1.4.2 时间和地域范畴界定
1.5 研究内容和方法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1.6 研究框架
第二章 壮族地区土司制度
2.1 壮族分布及文化
2.1.1 壮族分布及所处的自然环境
2.1.2 传统壮族地区的社会环境
2.1.3 传统壮族地区的文化特征
2.1.4 中央王朝对壮族地区的管理
2.2 壮族地区土司制度
2.2.1 土司制度概述
2.2.2 壮族地区土司制度及发展历程
2.2.3 壮族地区土司设置和分布
2.2.4 壮族土司政权构建
2.3 壮族土司制度对壮族社会的影响
2.3.1 土司制度下壮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2.3.2 土司制度下壮族地区的战争
2.3.3 土司制度下壮族地区的文化认同现象
2.4 本章小结:壮族地区土司制度和土司文化
第三章 壮族地区土司城和建筑研究
3.1 壮族地区土司城类型概述
3.1.1 壮族地区土司城及其类型
3.1.2 壮族地区土司分布和土司建城之间的关系
3.2 壮族地区土司城选址和规模
3.2.1 壮族地区土司城选址
3.2.2 壮族地区土司城规模
3.3 壮族地区土司城内部的主要建筑
3.3.1 壮族地区土司建筑类型及其设置特点
3.3.2 土司衙署建筑
3.3.3 土司府邸建筑
3.3.4 土司城内的祭祀建筑
3.3.5 其他土司建筑
3.4 壮族地区土司城及建筑遗存现状
3.5 本章小结:壮族地区土司城特色及建筑遗存情况
第四章 壮族地区土司建筑个例研究
4.1 广南县侬氏土司城及其衙署建筑
4.1.1 广南侬氏土司和土司城历史沿革
4.1.2 广南府城的建造和布局
4.1.3 广南侬氏土司衙署布局和形制
4.1.4 广南土司城和衙署特色分析
4.2 忻城县莫氏土司城及其衙署建筑
4.2.1 忻城县莫氏土司和土司城
4.2.2 忻城土司县城的总体布局
4.2.3 忻城土司衙署布局和形制
4.2.4 忻城土司城和衙署建筑特色分析
4.3 西林县那劳村岑氏土司庄园
4.3.1 西林岑氏土司家族与其家族建筑群
4.3.2 西林县那劳村岑氏土司庄园布局特点
4.3.3 西林岑氏土司府建筑特征
4.4 大化县都阳镇土司府
4.4.1 都阳黄氏土司和都阳土司府
4.4.2 都阳土司府建筑特征
4.5 本章小结:壮族地区现存土司城及建筑特点
第五章 壮族地区土司建筑技术特色及影响因素
5.1 壮族地区土司建筑技术特色
5.1.1 承重结构
5.1.2 屋顶和檐部
5.1.3 柱子和柱础
5.1.4 门窗装饰和彩绘
5.2 壮族地区土司建筑与壮族地区传统民居的比较
5.3 影响壮族地区土司建筑技术的因素
5.4 本章小结:壮族土司建筑技术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第六章 结语和展望
6.1 明清时期壮族地区土司建筑研究的相关结论
6.2 对土司建筑遗存保护和更新的思考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本文编号:3659114
【文章页数】:10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壮族地区地域建筑的保护需求
1.1.2 现阶段壮族地区土司文化保护的迷茫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相关研究综述
1.3.1 壮族地区土司制度及土司社会文化研究
1.3.2 壮族地区土司城及土司建筑研究
1.3.3 明清时期城和建筑礼仪制度相关研究
1.3.4 国外壮族地区土司制度的研究动态
1.4 研究对象
1.4.1 壮族地区土司建筑
1.4.2 时间和地域范畴界定
1.5 研究内容和方法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1.6 研究框架
第二章 壮族地区土司制度
2.1 壮族分布及文化
2.1.1 壮族分布及所处的自然环境
2.1.2 传统壮族地区的社会环境
2.1.3 传统壮族地区的文化特征
2.1.4 中央王朝对壮族地区的管理
2.2 壮族地区土司制度
2.2.1 土司制度概述
2.2.2 壮族地区土司制度及发展历程
2.2.3 壮族地区土司设置和分布
2.2.4 壮族土司政权构建
2.3 壮族土司制度对壮族社会的影响
2.3.1 土司制度下壮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2.3.2 土司制度下壮族地区的战争
2.3.3 土司制度下壮族地区的文化认同现象
2.4 本章小结:壮族地区土司制度和土司文化
第三章 壮族地区土司城和建筑研究
3.1 壮族地区土司城类型概述
3.1.1 壮族地区土司城及其类型
3.1.2 壮族地区土司分布和土司建城之间的关系
3.2 壮族地区土司城选址和规模
3.2.1 壮族地区土司城选址
3.2.2 壮族地区土司城规模
3.3 壮族地区土司城内部的主要建筑
3.3.1 壮族地区土司建筑类型及其设置特点
3.3.2 土司衙署建筑
3.3.3 土司府邸建筑
3.3.4 土司城内的祭祀建筑
3.3.5 其他土司建筑
3.4 壮族地区土司城及建筑遗存现状
3.5 本章小结:壮族地区土司城特色及建筑遗存情况
第四章 壮族地区土司建筑个例研究
4.1 广南县侬氏土司城及其衙署建筑
4.1.1 广南侬氏土司和土司城历史沿革
4.1.2 广南府城的建造和布局
4.1.3 广南侬氏土司衙署布局和形制
4.1.4 广南土司城和衙署特色分析
4.2 忻城县莫氏土司城及其衙署建筑
4.2.1 忻城县莫氏土司和土司城
4.2.2 忻城土司县城的总体布局
4.2.3 忻城土司衙署布局和形制
4.2.4 忻城土司城和衙署建筑特色分析
4.3 西林县那劳村岑氏土司庄园
4.3.1 西林岑氏土司家族与其家族建筑群
4.3.2 西林县那劳村岑氏土司庄园布局特点
4.3.3 西林岑氏土司府建筑特征
4.4 大化县都阳镇土司府
4.4.1 都阳黄氏土司和都阳土司府
4.4.2 都阳土司府建筑特征
4.5 本章小结:壮族地区现存土司城及建筑特点
第五章 壮族地区土司建筑技术特色及影响因素
5.1 壮族地区土司建筑技术特色
5.1.1 承重结构
5.1.2 屋顶和檐部
5.1.3 柱子和柱础
5.1.4 门窗装饰和彩绘
5.2 壮族地区土司建筑与壮族地区传统民居的比较
5.3 影响壮族地区土司建筑技术的因素
5.4 本章小结:壮族土司建筑技术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第六章 结语和展望
6.1 明清时期壮族地区土司建筑研究的相关结论
6.2 对土司建筑遗存保护和更新的思考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本文编号:36591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inazhuanghuangshejilunwen/36591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