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南传统村落—丁李湾空间形态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8 01:08
本文关键词:豫南传统村落—丁李湾空间形态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传统村落不仅是简单的物质遗存,更是基于一定时间和地域之上各种制度和文化的载体,宗族礼教文化、等级伦理制度、艺术价值特色、生活价值理念等都通过当今村落遗存完美展现出来。传统村落承载着极其丰富的物质和非物质遗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明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先民依据自己家园所处地域独特条件、因势利导,营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宜居家园,其营建智慧对于当前住区规划设计具有极大借鉴意义。通过现有物质遗存去探寻形成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独特特征的根本原因和影响控制因素,便于我们在新时代的住区规划设计中不断吸取精华。当前,由于传统村落自然衰败和破落,同时随着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传统村落的消失的速度逐步加快,传统村落亟待得到全面保护。这也是我们对对我国传统村落进行基础的调研和研究的目的。通过基础研究进而提出传统村落的更新与保护性发展的思路和建议,也正是本文主旨。本文试图从建筑学和城市规划理论的物质形态视角对传统聚落空间形态特色进行全方位的解析,对空间形态特征进行分析讨论,领悟先祖营建家园的智慧。论文首先阐述传统村落的研究类型、研究对象的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研究背景与意义,并提出了研究的思路、方法和框架;其次着重介绍丁李湾所处区域的自然地理概况、历史沿革、文化背景、家庭组织特征以及当地的风水思想观念;再次深入地对村落的选址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对村落空间界域完美处理进行赏析,展示丁李湾先民的营建智慧;以及对村落内部空间的街巷空间、公共空间、民居宅院空间变化的美学特征进行赏析,间或展示民居建筑采用的独特建筑技术、材料和装饰;形成一个“背景——整体——局部”的全方位的解析,最后根据主要分析结论探寻丁李湾的更新与保护性发展的策略和建议。
【关键词】:传统村落 丁李湾 空间形态 更新与保护性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U982.29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绪论9-19
- 1.1 聚落与传统村落9-11
- 1.1.1 聚落、传统村落的定义9
- 1.1.2 聚落的类型9-10
- 1.1.3 研究对象的界定10-11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11-14
- 1.2.1 国内研究现状11-12
- 1.2.2 国外研究现状12-14
- 1.3 研究背景与意义14-15
- 1.3.1 研究背景14
- 1.3.2 研究意义14-15
- 1.4 研究思路、方法与框架15-19
- 1.4.1 研究思路15-16
- 1.4.2 研究方法16
- 1.4.3 研究框架16-19
- 第二章 丁李湾概况19-29
- 2.1 自然地理概况19-20
- 2.1.1 地理区位19
- 2.1.2 自然环境19-20
- 2.2 历史沿革20-22
- 2.3 文化背景22-26
- 2.3.1 移民文化22
- 2.3.2 豫风楚韵22-23
- 2.3.3 旅游文化23-24
- 2.3.4 民俗文化24-26
- 2.4 家庭组织26
- 2.5 风水思想26-27
- 2.6 本章小结27-29
- 第三章 村落选址与界域29-43
- 3.1 村落选址的影响因素分析29-34
- 3.1.1 自然因素29-30
- 3.1.2 经济发展因素30-32
- 3.1.3 文化发展因素32
- 3.1.4 安全防御因素32-33
- 3.1.5 风水因素33-34
- 3.2 村落界域34-41
- 3.2.1 村前水系——基于风水观念的心理界域35-36
- 3.2.2“寨墙——村落大门——炮楼——宅院门楼——水塘”——基于安全防御性的物质实体界域36-38
- 3.2.3 封闭型和开放型有机结合的村落界域特征分析38-41
- 3.3 本章小结41-43
- 第四章 村落空间各组成部分及其特征43-59
- 4.1 街巷空间43-47
- 4.2 村落公共空间47-49
- 4.3 宅院空间49-56
- 4.3.1 宅院院落层次49-50
- 4.3.2 门楼50-53
- 4.3.3 厢房53-54
- 4.3.4 堂屋54-56
- 4.4 本章小结56-59
- 第五章 村落更新与保护性发展59-71
- 5.1 丁李湾演变过程与当前存在问题59-62
- 5.1.1 演变过程59-60
- 5.1.2 当前存在问题60-62
- 5.2 保护原则62-64
- 5.2.1 完整性保护63
- 5.2.2 真实性保护63-64
- 5.2.3 可持续性保护64
- 5.3 保护思路与方法64-71
- 5.3.1 留住原住村民,强化保护意识64-65
- 5.3.2 制定保护发展目标65-66
- 5.3.3 划分保护层次66-70
- 5.3.5 保障措施70-71
- 参考文献71-73
- 致谢73-75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75-7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大庆;李丽;;豫南传统村落——丁李湾空间形态特征探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4年05期
2 党安荣;马琦伟;;传统村落保护的信息技术方法[J];中国建设信息;2013年11期
3 徐晓峰;;浅论建筑风水文化的内涵与实用功能[J];中外建筑;2009年09期
4 业祖润;中国传统聚落环境空间结构研究[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5 陈紫兰;传统聚落形态研究[J];规划师;1997年04期
本文关键词:豫南传统村落—丁李湾空间形态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015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inazhuanghuangshejilunwen/4015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