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装饰艺术论文 >

文化石快速粘贴用胶粘剂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08 11:06

  本文关键词:文化石快速粘贴用胶粘剂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文化石美观、高端大气、经久耐用,是现在的花园洋房、别墅比较流行的外墙装饰材料。但饰面石材一般较重,面荷载较大,在施工时容易出现滑移现象,需要工人在施工时扶正文化石,这大大的降低了文化石的施工效率,同时现在人工费上涨的不可逆转性导致文化石的粘贴费用很高。滑移主要是现在胶粘剂的初始粘结强度不够所致,而国家的规范只有后期的强度指标,这一般的胶粘剂都可以达到,而在水泥的水化初期并无要求。本文以砂浆的粘度为指标就提高胶粘剂的初始粘结强度做了系统研究。本文主要研究了胶砂比、砂子的细度模数、纤维素醚、胶粉、早强剂对胶粘剂初始粘结强度的影响。研究表明:胶砂比对粘结砂浆的初始粘结强度影响较大,随着胶砂比的增大,砂浆的粘度在降低,初始粘结强度在降低,综合考虑1:1的胶砂比较好;细度模数越小的砂子,其砂浆的粘度越大,粘结砂浆早期拉伸粘结强度越高,抗滑移性能越好;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醚的加入能使砂浆的泌水率,分层度降低,能提高砂浆的粘聚性和抗流挂性能,同时其各项性质随着纤维素醚粘度的提高而相应的提高,当其掺量超过水泥质量的0.6%时,粘聚性增加缓慢,粘度超过200000mPa.s时,初始强度增加缓慢,且粘度太高施工性较差;可再分散乳胶粉对初始粘结强度增加明显,同时可以增大砂浆的和易性、粘结性、韧性。瓦克4015、4023、5010、5044胶粉的最佳掺量分别为0.7%、1.0%、1.5%、1.0%。考虑初始粘结强度的大小、抗开裂性、物理和力学性质,瓦克4023为掺量在1.0%时为最佳胶粉;无水氯化钙和三乙醇胺对砂浆的初始粘结强度的提高有积极的作用,无水氯化钙的最佳掺量为2.5%,此时相对于基础砂浆初始粘结强度增加了61.06%。三乙醇胺的最佳掺量为0.09%,此时最佳的掺量相比于基础砂浆的初始粘结强度增大了60.4%。考虑三乙醇胺过量会导致严重的缓凝效果,选择无水氯化钙掺量为2.5%;最终的配合比为:m(PO42.5R):m(特细砂):m(4023N):m(纤维素醚):m(氯化钙)=1:1:1.0%:0.6%:2.5%。经过检测表明该配比满足国家的标准要求,对实际施工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粘结砂浆 初始粘结强度 滑移 粘度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Q437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英文摘要4-8
  • 1 绪论8-16
  • 1.1 引言8-10
  • 1.1.1 文化石的简介与应用8-9
  • 1.1.2 文化石粘贴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9-10
  • 1.2 粘结砂浆发展现状和趋势10-13
  • 1.2.1 聚合物在粘结砂浆中的发展现状和趋势11
  • 1.2.2 早强剂在粘结砂浆中的发展现状及趋势11-12
  • 1.2.3 纤维在粘结砂浆中的发展现状及趋势12
  • 1.2.4 矿物掺合料在粘结砂浆中的发展现状和趋势12-13
  • 1.2.5 粘结砂浆在其他方面的发展现状和趋势13
  • 1.3 选题意义13-14
  • 1.4 砂浆初始粘结强度和滑移测试存在的问题14
  • 1.5 研究内容与目标14-16
  • 1.5.1 研究内容14-15
  • 1.5.2 研究目标15-16
  • 2 实验原材料与实验方法16-21
  • 2.1 实验原材料16
  • 2.1.1 水泥16
  • 2.1.2 砂16
  • 2.1.3 水16
  • 2.1.4 外加剂16
  • 2.2 试验方法16-21
  • 2.2.1 砂浆稠度、凝结时间试验方法16
  • 2.2.2 基本力学性能实验方法16-18
  • 2.2.3 初始粘结强度试验方法18-19
  • 2.2.4 SNB-2 数字式粘度计试验方法19
  • 2.2.5 文化石滑移试验方法19-21
  • 3 集料及水泥种类对胶粘剂的影响21-27
  • 3.1 集料对胶粘剂的影响21-24
  • 3.1.1 胶砂比对胶粘剂的影响21-23
  • 3.1.2 砂的细度模数对胶粘剂的影响23-24
  • 3.2 水泥的种类对胶粘剂的影响24-26
  • 3.3 本章小结26-27
  • 4 文化石胶粘剂的增强与改性研究27-59
  • 4.1 纤维素醚对胶粘剂的增强27-34
  • 4.1.1 纤维素醚的掺量对胶粘剂性能的影响27-32
  • 4.1.2 纤维素醚的粘度对胶粘剂性能的影响32-34
  • 4.2 早强剂对胶粘剂的增强34-39
  • 4.3 胶粉对胶粘剂的改性研究39-56
  • 4.3.1 胶粉的掺量和品种对砂浆的影响39-52
  • 4.3.2 四种胶粉的综合比较52-56
  • 4.4 文化石胶粘剂的增强与改性后的配比与性能56-57
  • 4.5 本章小结57-59
  • 5 结论59-60
  • 致谢60-61
  • 参考文献61-6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玉莎;龙广成;黄建;罗文军;;火山灰对砂浆强度的影响[J];粉煤灰;2010年01期

2 蒋正武;李雄英;;超低温下砂浆力学性能的试验研究[J];硅酸盐学报;2010年04期

3 史巍;侯景鹏;;石蜡相变储能砂浆应用性能研究[J];新型建筑材料;2012年08期

4 刘凤利;刘俊华;;废陶瓷再生砂在砂浆中的内养护作用试验研究[J];混凝土;2012年11期

5 吴杰;郭强;;无碱饰面砂浆[J];新型建筑材料;2013年03期

6 刘亚林;杨树桐;黄维平;;混凝土与砂浆界面粘结性能试验方法研究[J];工程力学;2013年S1期

7 张继孔,宋浩;微沫剂在砂浆中的应用[J];建井技术;1981年01期

8 王朝强;谭克锋;王培新;徐秀霞;;我国固废物砂浆节能应用研究现状[J];粘接;2013年12期

9 董亚丽;;不同酸性环境对砂浆物理力学性能影响研究[J];价值工程;2014年13期

10 杨春侠,杨伟军,马丽慧;粉煤灰砂浆抗裂抗渗性能试验研究[J];粉煤灰综合利用;200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文武;高秀峰;;一种兼具有防氡功能的节能型室内用砂浆的研[A];07’中国西安能源动力科技创新研讨会及展示会论文集[C];2007年

2 梁建国;龙小清;程少辉;;不同底模砂浆强度试验研究[A];砌体结构理论与新型墙材应用[C];2007年

3 杨春侠;杨伟军;施楚贤;;高强高性能砂浆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卷[C];2002年

4 李娟;贾智勋;;盲目使用“砂浆王”的危害及预防[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6卷)[C];2012年

5 杨建江;杨琳;;回弹法、剪切法测砂浆强度的试验研究及测强曲线绘制[A];第二届全国工程结构抗震加固改造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6 汪峻峰;;一种高性能砂浆/混凝土的应用研究[A];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应用——第七届全国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7 王维;王晓丹;袁涛;甘万贵;唐岚;;钢渣砂干混地坪砂浆的制备及性能研究[A];商品砂浆的科学与技术[C];2011年

8 孙杰;王培铭;刘贤萍;庞敏;;粉煤灰、矿渣的化学组分对水泥砂浆强度的影响[A];房建材料与绿色建筑[C];2009年

9 彭方灵;刘兴华;;高性能修补砂浆研制开发[A];第三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10 李赫;;水泥双灰粉砂浆试验研究[A];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与应用——第五届全国高性能混凝土学术交流会论文[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邵锋燕;离析是怎样产生的[N];中华建筑报;2011年

2 王祥;南京亚宙公司 研制出新一代砂浆保水增塑剂[N];中华建筑报;2010年

3 驻辽宁记者 李一;新型建材重“绿色”[N];中国建材报;2006年

4 王建龙 杨建荣;砖石砌体质量通病的防治[N];建筑时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于本田;基于缓凝砂浆包裹的缓粘结预应力筋粘结性能试验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4年

2 杨钻;高强微生物砂浆机理与工作性能研究[D];清华大学;2013年

3 贾兴文;含Fe_(1-δ)O废渣砂浆的导电性和机敏性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4 徐洪;砂浆锚杆锚固体耐久性基础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辉;砌体砂浆强度检测的原位拔出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2 肖建强;水硬性石灰的设计制备与性能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3 刘闯;水泥基自流平防水抗渗砂浆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济南大学;2015年

4 温强;混凝土细观三相介质力学性能试验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6年

5 刘玉莹;竹纤维增强水泥砂浆性能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6年

6 夏彬彬;纳米碳纤维、SBS改性CA砂浆低温性能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6年

7 刘玮;超平地面混凝土的流变性能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6年

8 刘鹏飞;机喷水泥砂浆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6年

9 陈兴;砂浆—花岗岩界面的力学性能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6年

10 曹春鹏;特种修补砂浆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重庆大学;2016年


  本文关键词:文化石快速粘贴用胶粘剂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323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inazhuanghuangshejilunwen/4323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198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