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装饰艺术论文 >

“扣灯笼”工艺中中国木构建筑特征的表现

发布时间:2017-08-31 11:34

  本文关键词:“扣灯笼”工艺中中国木构建筑特征的表现


  更多相关文章: 手工艺 高粱秸秆 锁扣 “扣灯笼” 木构建筑


【摘要】:2016年3月3日到14日,在全国政协会议上,潘鲁生先生就传统工艺美术建言“关于民族传统工艺美术振兴发展的提案”,提案的内容有:手工艺的创业系统、工艺美术的基础信息的建设、建议建设全民手工艺创业系统、加强民族传统工艺美术基础信息建设等。早些年间,热热闹闹的百姓生活中,不论是村头拉风箱的“补锅匠”,还是长辈们为儿孙缝制的“虎头鞋”,不论是工艺繁杂的“印染花布”,还是节气里贴在门窗上的“年画剪纸”,处处都有手艺的身影,虽形式各色各异,却都饱含深厚情谊。现如今,机械化时代冲击了这些天然质朴的手艺,街头巷尾的匠人们渐渐地销声匿迹,“虎头鞋”、“纺线车”已成为过去,传统的手工艺悄悄地走向了边缘。诞生于山东省德州市临邑县前十八户村的“扣灯笼”工艺是一门具有淳朴特色的传统手工艺。它是民间手工业者以田野间的高粱秸秆为制作材料,运用“扎”、“刻”的造型手段,组合成“六柱锁扣”的节点,并以此结构为基础创作的古建造型为主的用于装饰环境的民间工艺。“扣灯笼”工艺作为传统民间工艺,其“六柱锁扣”的结构、“仿古建筑”的造型以及秸秆材料的天然属性展示了民间手艺人的工艺智慧,表达了手艺人在艰苦劳作之下的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愿望。本文以前十八户村“扣灯笼”工艺为研究对象,在木构建筑文献资料调查研究的基础之上,利用采访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张运才所处的环境进行调查研究,将“扣灯笼”工艺与中国木构建筑工艺进行剖析比较。
【关键词】:手工艺 高粱秸秆 锁扣 “扣灯笼” 木构建筑
【学位授予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366.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第一章 绪论7-11
  • 第一节 选题缘起7-8
  • 第二节 研究意义8
  • 第三节 研究现状8-9
  • 第四节 研究方案9-11
  • 第二章 木构建筑的材料和结构概述11-12
  • 第一节 木构建筑材料的表现11
  • 第二节 木构建筑结构的表现11-12
  • 第三章 “扣灯笼”工艺的概述12-17
  • 第一节“扣灯笼”工艺的概念12
  • 第二节 前十八户村的人文地理概况12-13
  • 第三节“扣灯笼”工艺的发展13-15
  • 第四节“扣灯笼”工艺的现状15
  • 第五节“扣灯笼”工艺的制作材料和工具15-17
  • 第四章 “扣灯笼”工艺与中国木构工艺之比较17-26
  • 第一节“扣灯笼”工艺的造型特征与木构建筑的外观特征17-21
  • 第二节“扣灯笼”工艺中“面”的嵌接与木构建筑中的榫卯21-22
  • 第三节“扣灯笼”工艺中“片”的点缀与木构建筑中的斗拱22-23
  • 第四节“扣灯笼”工艺中色彩特征23-24
  • 第五节“扣灯笼”工艺与木构建筑中表现的“工匠精神”24-26
  • 结语26-27
  • 参考文献27-29
  • 致谢29-30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3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左光之;邹青;;木构建筑文化传承与建造的技术特征[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2 张成龙;邱爽;;长白山区传统木构建筑的建构解析[J];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3 尹明;;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J];歌海;2010年05期

4 杨柳新;;木构建筑对中日地域性文化的表达研究[J];建筑与文化;2014年02期

5 韩伟强;;日本古城木构建筑的意境与环境保护[J];南方建筑;2002年01期

6 黄晖,涂志群;建立木构技术与木建筑的信息桥梁[J];宜春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7 王路;篇首语[J];世界建筑;2005年08期

8 赵辰;木之建构——关于国际当代木构建筑的发展[J];世界建筑;2005年08期

9 赫尔曼·考夫曼,黄倩;我关于木构建筑设计和建造的10项原则[J];世界建筑;2005年08期

10 孟文华;论木构建筑[J];山西建筑;2005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刘建华;;关于山区古代木构建筑保护问题的思考[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五辑[C];1993年

2 马炳坚;;中国木构建筑的特点和科学保护[A];文物建筑论文集(第2辑)[C];2009年

3 郭黛Y,

本文编号:7653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inazhuanghuangshejilunwen/7653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ad9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