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时期银饰长命锁的艺术特征与文化内涵研究
本文关键词:清末民初时期银饰长命锁的艺术特征与文化内涵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清末民初时期 工艺传承 艺术特征 形式美学 文化内涵
【摘要】:长命锁属于中国古代传统的首饰锁,又名寄名锁,最早是以“五色绳”的形式出现的,后来慢慢出现了长命缕,最终演变为长命锁。长命锁从最初的雏形发展至清末民初,经过了漫长的历史浸染,形成了内容丰富,种类多样,风格多变的长命锁银饰体系,其工艺继承了银饰品制作的技术并逐渐优化,出产了一些列工艺上乘制作精美的长命锁。随着历史的演变和民族的融合,佩戴长命锁的习俗发展至清末民初时期演变为百姓约定俗成的一种民间习俗,其装饰与佩戴成为了一种多形式、多内涵的综合性的社会行为。本文依托于清末民初时期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围绕长命锁的艺术特征与文化内涵两个大方面,进行横向与纵向的深入研究,探究其形式美学及民俗内涵。纵向研究主要从演变与起源、工艺传承两个方面进行探索,挖掘长命锁形成的背景与经久不衰的历史社会原因,探索精神需求下衍生出的造物文化;横向研究主要从长命锁的造型结构与装饰图案上进行分析解剖,探索其蕴含的形式美学及背后承载的吉祥文化与伦理道德。文章从历史、经济、文化、民俗、美学多角度,多维度对长命锁进行解析,从淳朴的民间风格和丰富精美的吉祥图案中解析其背后蕴含的社会文化、宗教意义、思想道德等文化内涵,根植于中国传统吉祥文化,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百姓基础和深厚的社会文化根基,反映着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吉祥幸福的渴望,同时也记录和展现了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的民俗文化与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
【关键词】:清末民初时期 工艺传承 艺术特征 形式美学 文化内涵
【学位授予单位】:江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J526.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一章 绪论8-16
- 1.1 研究背景8-12
- 1.1.1 学术背景8
- 1.1.2 研究现状8-12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12-14
- 1.2.1 研究动机12-13
- 1.2.2 研究时期的界定及选择原因13
- 1.2.3 课题解析和研究意义13-14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14-16
- 1.3.1 研究方法14
- 1.3.2 创新点14
- 1.3.3 研究思路14-16
- 第二章 论文的相关概念界定与阐述16-25
- 2.1 中国绚烂多彩的锁文化16-18
- 2.1.1 锁的出现和演变16-17
- 2.1.2 民俗文化诞生下的首饰锁17-18
- 2.2 长命锁形成的历史和社会背景18-22
- 2.2.1 长命锁的历史渊源和演变18-21
- 2.2.2 精神需求弥补物质需求的不足21-22
- 2.3 长命锁传承及发展的文化根源22-24
- 2.3.1 对生育文化的崇尚22
- 2.3.2 对祈福文化的崇尚22-23
- 2.3.3 对吉祥文化的崇尚23-24
- 2.4 本章小结24-25
- 第三章 清末民初时期长命锁的形成背景及工艺发展25-40
- 3.1 清末民初时期长命锁形成的历史背景25-31
- 3.1.1 民间习俗的传承为长命锁积累了广泛的群众基础25-27
- 3.1.2 经济水平的提高为长命锁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27-28
- 3.1.3 东西方文化的撞击赋予了长命锁新的时代特征28-29
- 3.1.4 宗教间的融合赋予了长命锁的多样性29-31
- 3.2 长命锁的工艺日趋成熟31-39
- 3.2.1 银器的产生与发展31-32
- 3.2.2 金银饰品的时代特征32-34
- 3.2.3 银饰品的工艺种类34-35
- 3.2.4 长命锁工艺的传承与发展35-39
- 3.3 本章小结39-40
- 第四章 清末民初长命锁的艺术特征及形式美学分析40-78
- 4.1 长命锁生动多样的造型特征40-46
- 4.1.1“天人合一”观念影响下的结构构造40-42
- 4.1.2 形神兼备的锁盘造型42-46
- 4.2 长命锁繁复精美的装饰纹样特征及内容46-64
- 4.2.1 适形富有动感的辅助纹样46-49
- 4.2.2 饱满富有张力的主体纹样49-51
- 4.2.3 经典的吉祥图案与文字51-60
- 4.2.4 生动传神的戏曲故事60-62
- 4.2.5 题材丰富的民间故事62-64
- 4.2.6 引人入胜的名著传神64
- 4.3 长命锁精巧别致的配饰特征64-70
- 4.3.1 配饰结构的多样性65
- 4.3.2 配饰吉祥寓意的巧思性65-67
- 4.3.3 配饰艺术特征的独特性67-70
- 4.4 长命锁装饰图案的形式美学分析70-77
- 4.4.1“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表现形式70-72
- 4.4.2 和谐统一的构成美学72-77
- 4.5 本章小结77-78
- 第五章 清末民初长命锁的文化内涵研究78-93
- 5.1 传达出世俗的民俗文化78-85
- 5.1.1 对生殖繁衍的追求78-81
- 5.1.2 对长寿安康的需求81-83
- 5.1.3 对吉祥幸福的祈求83-84
- 5.1.4 对功名利禄的渴求84-85
- 5.2 折射出兼容并蓄的思想道德85-90
- 5.2.1 道家的遵道与崇德86-87
- 5.2.2 儒家的仁爱与孝道87-88
- 5.2.3 佛家的三福与笃定88-90
- 5.3 展现出深厚的审美文化内涵90-92
- 5.3.1 古典灵韵的美学形态90-91
- 5.3.2 吉祥寓意的文化内涵91-92
- 5.3.3 独具匠心的工艺理念92
- 5.4 本章小结92-93
- 主要结论与展望93-95
- 主要结论93-94
- 展望94-95
- 致谢95-96
- 参考文献96-98
- 附录 1: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98-99
- 附录 2:论文表格来源9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明伟;;清末民初时期城市市民素质的演变[J];北方论丛;2008年05期
2 蒋小溪;;清末民初时期与新时期女性画家之比较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2年20期
3 严昌洪;;对近代风俗改良团体的考察[J];湖北社会科学;1987年09期
4 孔明;;论清末民初时期建水紫陶产品“陶斗”的书法装饰艺术[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4年05期
5 梁景和;廖熹晨;;女性与男性的双重解放——论清末民初婚姻文化的变革[J];史学月刊;2012年04期
6 天丁;;老北京的“十四大”[J];文苑;2008年10期
7 孔明;;论清末民初时期建水紫陶产品“陶斗”上的人物画装饰艺术[J];鸭绿江(下半月版);2014年03期
8 郗志群;;崇南商贾文化初探[J];前线;2008年11期
9 于淑英;;清末城市市政机构的萌芽[J];湘潮(下半月)(理论);2007年09期
10 笑汀;;高寿大名 霸才雄笔[J];老年人;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振家;;解读两张清末民初时期的官盐票[A];西部金融·钱币研究——2008陕西省钱币学会论文汇编[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易 首席记者 刘长青;首家民俗馆对外开放[N];盘锦日报;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婧雅;清末民初时期银饰长命锁的艺术特征与文化内涵研究[D];江南大学;2016年
2 蒋勇军;清末民初女子文化生活与女性意识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3 郇志飞;清末民初时期福尔摩斯在中国的译介[D];天津理工大学;2011年
4 褚晓颖;居住的记忆[D];中国美术学院;2010年
本文编号:7814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inazhuanghuangshejilunwen/78147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