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中地区抱鼓石艺术特征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9 02:08
本文关键词:晋中地区抱鼓石艺术特征研究
【摘要】:山西大院是汉族民居建筑的典范,资料记载中向有“北在山西,南在安徽”之说,皖南民居建筑以清新淡雅而著称,而山西大院则以瑰丽华贵而著名,晋商大院建筑雄伟宏大,精雕细刻,彰显大家风范,匠心独具,兼具历史传统文化,从而引发了无数学者研究的热潮。晋中地区的抱鼓石作为建筑构件,是在宅门的功能构件门枕石上发展而来的,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且集实用功能、艺术特征与文化内涵于一身。在讲究等级的封建年代,只有官宦人家的门前才能被安放抱鼓石,普通市民只能用门枕石,明清捐官制度的泛滥,使得扩建宅院的限制大量减少,也就造就了山西大院多有抱鼓石的现象。但是随着历史的筵席以及新技术的日新月异,如今的大门已经不再需要抱鼓石的承托,许多具有文化价值的抱鼓石由于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已被散落毁坏,导致晋中地区抱鼓石的研究呈现出不深入、不具体的现象,也影响了后人对其本身意义以及对当时社会所承载的文化价值的探索。本文以山西晋中地区为界定范围,对晋中地区常家庄园、王家大院、乔家大院、曹家大院四个大院的抱鼓石进行细致深入的地域性研究,对常家庄园16对抱鼓石,王家大院22对抱鼓石,乔家大院2对抱鼓石,共计40对,80个抱鼓石进行尺寸测量以及三视图的拍摄,每个都进行了详细的记录。深入挖掘一切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为后人的研究提供完整、真实的数据说明。对不同地区进行比较,分析异同,从而总结晋中地区抱鼓石艺术特征的成因,并将具有代表性的进行详细分析。应用美学、设计学等学科领域的观点,将收集的关于抱鼓石艺术资料的共性特征进行分析、归纳,总结规律,从而完成一个系统性的分析研究。本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主要对研究课题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意义、方法以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整体的概述。第二章为晋中地区抱鼓石的概述部分,对晋中地区的社会文化背景、抱鼓石历史沿革以及结构装饰特征等进行具体的分析。第三章就晋中地区抱鼓石的装饰以及造型艺术特征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第四章,将晋中地区的抱鼓石与关中、徽州以及北京地域的抱鼓石进行了对比并总结其特征。第五章为抱鼓石的思想文化内涵。第六章将抱鼓石的当代意义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文有针对性的将晋中地区抱鼓石作一手资料的收集,对此研究领域进行拾遗补缺。详细关于晋中地区抱鼓石的系统研究,提高人们对文物的保护以及传承意识。
【关键词】:晋中大院 抱鼓石 艺术特征 文化内涵
【学位授予单位】:太原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241.5;TU-85
【目录】:
- 摘要3-5
- ABSTARCT5-10
- 第一章 绪论10-17
- 1.1 研究背景10
- 1.2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与意义10-12
- 1.2.1 研究目的11
- 1.2.2 研究意义11-12
- 1.3 国内外同类及相关课题研究现状12-15
- 1.3.1 国外12
- 1.3.2 国内12-15
- 1.4 本文研究内容与方法15-16
- 1.4.1 研究范围、内容15
- 1.4.2 研究方法15-16
- 1.5 本课题的创新点16-17
- 第二章 晋中地区抱鼓石概述17-26
- 2.1 晋中地区自然人文背景17-18
- 2.2 抱鼓石的由来18-22
- 2.2.1 中国宅门概述18-19
- 2.2.2 门墩石的分类19-20
- 2.2.3“鼓”形由来20-22
- 2.3 抱鼓石的结构、功能、石料以及雕刻手法22-26
- 2.3.1 结构22-23
- 2.3.2 功能23-25
- 2.3.3 石料25
- 2.3.4 雕刻手法25-26
- 第三章 晋中地区抱鼓石艺术特征26-37
- 3.1 晋中地区抱鼓石装饰艺术26-29
- 3.1.1 纹饰题材26-27
- 3.1.2 纹饰来源27-29
- 3.2 晋中地区抱鼓石造型艺术29-37
- 3.2.1 结构造型特征29-35
- 3.2.2 纹饰构图特征35-36
- 3.2.3 表现手法36-37
- 第四章 抱鼓石的地域性特征37-47
- 4.1 与陕西关中地区的抱鼓石对比37-39
- 4.1.1 关中自然、人文特征37-38
- 4.1.2 关中建筑特征38-39
- 4.1.3 抱鼓石异同39
- 4.2 与徽州抱鼓石对比39-45
- 4.2.1“徽州”来源39-40
- 4.2.2 徽州自然、人文特征40-42
- 4.2.3 徽州建筑特点42-44
- 4.2.4 抱鼓石异同44-45
- 4.3 与北京的抱鼓石对比45-47
- 4.3.1 北京自然、人文环境特征45
- 4.3.2 北京建筑特征45
- 4.3.3 抱鼓石异同45-47
- 第五章 抱鼓石的思想文化内涵47-52
- 5.1 儒家礼制文化47-49
- 5.2 吉祥寄寓49-51
- 5.3 天圆地方的象征意蕴51-52
- 第六章 抱鼓石的当代意义52-55
- 6.1 梳理具有地域特色的抱鼓石艺术52-53
- 6.2 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53
- 6.3 营造地域特征的人居生活环境53-54
- 6.4 古文物的修整、复建54-55
- 结语55-56
- 参考文献56-58
- 致谢58-59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5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东;黄居正;王路;王欣;李兴钢;范路;龚恺;葛明;董豫赣;;园林化的“山西大院”[J];建筑师;2006年06期
2 ;[J];;年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记者 郭丹;“山西大院”引来商机无限[N];山西日报;2007年
2 宋哉;从山西大院解读晋商文化底蕴[N];山西政协报;2010年
3 宋哉;从山西大院解读晋商文化底蕴[N];山西政协报;2010年
4 山西记者站 李彬;山西大院文化激活乡村旅游[N];中国旅游报;2006年
5 曹祈东 辑;独具特色的山西大院[N];福建科技报;2002年
6 于文军;让市长成文化符号,,历史答应吗?[N];大连日报;2013年
7 张枫逸;市长成为“文化符号”未尝不是好事[N];工人日报;2013年
8 李彬;山西大院文化面面观[N];中国旅游报;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郗艳;晋中地区抱鼓石艺术特征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8176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inazhuanghuangshejilunwen/8176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