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装饰艺术论文 >

人文背景下炎帝农耕文化园的规划设计

发布时间:2017-09-13 03:10

  本文关键词:人文背景下炎帝农耕文化园的规划设计


  更多相关文章: 历史环境 炎帝神农故里景区 炎帝农耕文化园 荆楚地域文化、地域建筑创作


【摘要】:城市的历史环境见证着城市的发展与历史变迁,拥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湖北随州炎帝神农故里景区是中华始祖文化的发源地,其承载着重要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景区历经发展,拥有着大量优秀的自然和人文景观。现已成为湖北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爱国教育基地。目前景区内部的整体空间格局良好,寻根祭祀功能相对完善。但是由于基础配套设施和景区相应基础休闲娱乐功能的缺失,导致内部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限制,炎帝文化因此得不到很好的弘扬。基于以上的背景,在整体的保护规划基础上,进行炎帝农耕文化园的规划设计。保护和发展城市的历史环境,防止全球化带来的历史载体的破坏,需要关注历史环境背后的人文内涵和地域背景。这些是现代地域建筑的创作的基本思想。本文以炎帝农耕文化园的实际项目为契机,试图结合炎帝历史人文和荆楚地域文化背景及实际项目的实践经验,对地域建筑的创作设计手法进行实践探索和总结。文章首先沿着历史脉络,分析总结炎帝农耕文化园的人文背景——炎帝神农故里景区的特色。从历史文化环境、空间环境和建筑特色着手,分析总结景区内部的现存问题,提出炎帝农耕文化园建设的必要性。并通过总结提炼景区特色,提出炎帝农耕文化园建设的设计构思依托。再通过资料的查阅和实地的调研分析提炼地域背景下的荆楚建筑文化内涵和建筑特色。在以上基础之上,结合实际项目的设计过程,展开地域建筑的创作手法的探讨。从项目的总体构思、规划布局、建筑的空间组织、形态塑造、装饰艺术和建筑技术等几个方面对项目进行细致的剖析。分析探讨在结合实际地形和功能需求的基础上,如何继承人文内涵,传承地域文化,并且赋予其时代的特征。最后根据项目的创作经验和对设计过程的分析理解,进行人文背景下的地域建筑创作手法的总结。提出了尊重城市历史建成环境、挖掘地域建筑文化内涵、协调地域建筑风貌和赋予传统建筑时代特征的手法。尝试通过总结,为地域建筑的创作提供理论和实践的案例。
【关键词】:历史环境 炎帝神农故里景区 炎帝农耕文化园 荆楚地域文化、地域建筑创作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U984.18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英文摘要4-13
  • 1 绪论13-21
  • 1.1 论文选题13-16
  • 1.1.1 研究课题的产生13-14
  • 1.1.2 课题的研究背景14-15
  • 1.1.3 研究现状15-16
  •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16-17
  • 1.3 研究的对象和内容17
  • 1.4 研究方法与可行性17-19
  • 1.4.1 研究方法17-18
  • 1.4.2 可行性论证18-19
  • 1.5 框架研究19-21
  • 2 随州炎帝农耕文化园的历史人文背景21-51
  • 2.1 随州炎帝神农的文化环境21-25
  • 2.1.1 炎帝神农的传说21-23
  • 2.1.2 炎帝文化的价值23-24
  • 2.1.3 炎帝神农与湖北随州24-25
  • 2.2 炎帝神农故里风景区的历史环境透视25-36
  • 2.2.1 炎帝神农故里的演变与发展25-28
  • 2.2.2 炎帝神农故里的自然环境28-30
  • 2.2.3 炎帝神农故里景区的历史人文环境30-36
  • 2.3 炎帝神农故里的建筑与空间环境特色36-48
  • 2.3.1 凭借山水形势、整合人文的选址布局37-39
  • 2.3.2 突出寻根谒祖的空间体验39-43
  • 2.3.3 始祖文化与地域特色的建筑特色43-48
  • 2.4 炎帝农耕文化园的设计背景48-49
  • 2.5 本章小结49-51
  • 3 炎帝农耕文化园的构思解读51-71
  • 3.1 炎帝农耕文化园的构思背景51-55
  • 3.1.1 以炎帝神农八大功绩为主题的构思51-53
  • 3.1.2 以荆楚地域文化为背景的构思53-55
  • 3.2 炎帝农耕文化园的基地现状55-57
  • 3.2.1 基地的自然现状条件55-57
  • 3.2.2 交通情况57
  • 3.3 炎帝农耕文化园的定位57-59
  • 3.3.1 继承与弘扬炎帝文化58
  • 3.3.2 营造生态农耕文化氛围58-59
  • 3.3.3 传承荆楚地域文化59
  • 3.4 炎帝农耕文化园设计构思59-69
  • 3.4.1 与建成环境相互协调59-61
  • 3.4.2 展现原始古朴的建筑风貌61-63
  • 3.4.3 强调生态自然的山水环境融合63-65
  • 3.4.4 凸显荆楚地域建筑特色65-69
  • 3.5 本章小结69-71
  • 4 炎帝农耕文化园的总体布局构思71-95
  • 4.1 对历史环境的拓展和继承72-76
  • 4.1.1 围绕建成环境展开的功能补给72-74
  • 4.1.2 突出自然生态的农耕园林式布局74-76
  • 4.2 以炎帝八大功绩为主体的旅游空间序列76-85
  • 4.2.1 突出农耕体验的空间布局76-81
  • 4.2.2 展示主题文化的景点特色81-84
  • 4.2.3 炎帝内涵的景点名称设置84-85
  • 4.3 突出地域山水环境的景观处理85-92
  • 4.3.1 顺应基地特征的总体布局85-87
  • 4.3.2 良好的自然资源的整合87-90
  • 4.3.3 曲折回环的特色路径90-91
  • 4.3.4 农耕园林式景观的点缀91-92
  • 4.4 自然景观与人文历史的相互融合92-94
  • 4.4.1 强调自然山水的农耕文化主题92-93
  • 4.4.2 体现农耕文化的景观塑造93-94
  • 4.5 本章小结94-95
  • 5 炎帝农耕文化园的建筑设计95-129
  • 5.1 体现原始文化与荆楚内涵的建筑风貌96-100
  • 5.1.1 原始古朴的建筑风貌特色96-97
  • 5.1.2 建筑风格风貌的过渡97-100
  • 5.2 彰显荆楚地域特色的空间组织100-112
  • 5.2.1 以凸显环境为主的空间塑造101-103
  • 5.2.2 体验式场景的空间序列组织103-107
  • 5.2.3 山地特色的建筑空间营造107-109
  • 5.2.4 再现井市文化的街巷空间组合109-112
  • 5.3 地域文化特色的建筑形态塑造112-121
  • 5.3.1 传统建筑体量尺度的控制112-114
  • 5.3.2 传统屋顶的有机组合114-117
  • 5.3.3 传统特色的立面形态组合117-119
  • 5.3.4 其他古朴原始的形态体现119-121
  • 5.4 地域装饰的提炼运用121-125
  • 5.4.1 地域装饰符号的运用121-122
  • 5.4.2 重点突出的装饰部位122-124
  • 5.4.3 色彩质感的协调控制124-125
  • 5.5 传统与现代结合的建筑营造技术125-127
  • 5.5.1 建筑材料的选取125-126
  • 5.5.2 主体结构的营造技术126-127
  • 5.6 本章小结127-129
  • 6 设计思考与总结129-133
  • 致谢133-135
  • 参考文献135-137
  • 附录137-141
  • 附录A 炎帝神农诞生湖北随州烈山典籍选137-141
  • 附录B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14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单德启;;安徽芜湖影视文化园[J];世界建筑导报;2006年09期

2 李良;株洲市文化园改造规划创作构思[J];株洲工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3 首绿;北京正在建设中华文化园[J];国土绿化;1996年05期

4 喻学才;李常生;王旌璇;努斯来提·吾布力;钟行明;;钟馗文化园总体规划[J];建筑与文化;2014年01期

5 ;董子文化园:再现大儒生平成就[J];河北画报;2011年12期

6 童鑫;浅谈株洲市文化园跌水工程设计[J];株洲工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7 邓卓智;北京转河历史文化园设计实践[J];中国水利;2004年14期

8 刘英;陈飞虎;;梅山文化园的情境化设计探讨[J];中外建筑;2014年04期

9 ;以文化带动企业发展——谈中华文化园建设始末[J];北京规划建设;2003年05期

10 胡静;;老余杭休闲文化园旅游规划赏析[J];中国科技财富;2008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国胜;尹会荣;杨春艳;;太行古驿文化园的设计思路探询[A];中国公园协会2012年论文集[C];2012年

2 胡少杰;施德法;倪学圃;;人与自然和谐的又一典范——中国茶花文化园的规划设计与建设实践[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3 张立涛;;生态文化园规划中的城市文化传承——以内蒙古准格尔生态文化园为例[A];2014(第九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S14生态景观规划营建与城市设计[C];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柳萌;抚州文化园开工奠基[N];抚州日报;2006年

2 记者 俞艳婷 区新闻信息中心 冯成 王思一;德勤文化园:非遗文化也能别具休闲味[N];嘉兴日报;2010年

3 记者 刘少伟;高度重视 密切配合 科学高效 加快廉政文化园建设[N];吕梁日报;2014年

4 记者 谢薇;闽王陵园拟建成闽王文化园[N];福州日报;2009年

5 曾佳;准旗人口文化园建设顺利完工[N];鄂尔多斯日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毕馨月;关东文化园 将成关东文化主要展示地[N];长春日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毕馨月;关东文化园十月展现浓缩的文化精华[N];长春日报;2010年

8 吕燕;兴望文化园唱响文化新主张[N];宜兴日报;2011年

9 记者 占婷 通讯员 王明晓;金埭村有个生育文化园[N];石狮日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张薇;贵阳金石产业园镇山石文化园奠基[N];贵阳日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淑华;人文背景下炎帝农耕文化园的规划设计[D];重庆大学;2015年

2 任晓乐;老龄化背景下养生文化园设计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2年

3 郭冰;农林作物主题文化园的发展规划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4 张铭晋;枣文化园规划设计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4年

5 张洪福;基于文化生态学的梅山文化园建筑与景观研究[D];湖南大学;2014年

6 夏敏;新疆阜康王母悬圃文化园设计探索[D];重庆大学;2013年

7 任yN晨;隐没在绿荫之中[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8 张晓煊;造型苗木文化园的规划设计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2年

9 梅晓光;南宁孔子文化园项目开发研究[D];广西大学;2013年

10 罗小芳;桂阳文化园开发设计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8411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inazhuanghuangshejilunwen/8411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3a2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