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尔雅篆刻风格研究
本文关键词:邓尔雅篆刻风格研究
【摘要】:邓尔雅(1884-1954)是岭南篆刻名家,黟山派后劲之一。本文由邓尔雅的学习和交游经历,进而结合笔者的实践体验,对邓尔雅篆刻风格从篆法、刀法、章法等方面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并结合其论艺文字,多角度地展现邓尔雅篆刻的师承与创变。邓尔雅篆刻的主要特色于:在师法黄牧甫印风的基础上追根溯源,印外求印。一方面,由黄牧甫印风旁参其他流派印风,上溯古玺、秦汉印等篆刻艺术资源;另一方面,在鼎彝、碑版、砖瓦、陶文、泉币、权量等器物文字中汲取养分,甚至以异域文字、卦文、佛像等具有符号性、美术性的文字或艺术素材入印。在此思路上通过对字法、章法的巧妙设计使得印面具有强烈的装饰性和设计感。这种穷源竟流、广收博取的学习方法和具有开放性、包容性的创作观念对当代篆刻艺术创作具有积极的参照意义。
【关键词】:邓尔雅 篆刻风格 装饰性 设计感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美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J292.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6
- 绪论6-7
- 第一章 邓尔雅篆刻风格的产生背景7-13
- 一、家学渊源及前辈熏陶7-9
- 二、早年赴日学艺的经历9-10
- 三、与时彦的交游10-13
- 第二章 邓尔雅篆刻风格的生成路径与主要特色13-36
- 一、邓尔雅篆刻风格的形成13-23
- 1、对黄牧甫以及明清流派印风的学习与借鉴14-17
- 2、对古印的学习与借鉴17-22
- 3、对其他文字和艺术元素的借鉴与运用22-23
- 二、邓尔雅篆刻风格的主要特色23-36
- 1、对黄牧甫印风的进一步拓展24-27
- 2、对“印外求印”艺术观的深入实践27-36
- 第三章 邓尔雅篆刻风格的启示36-40
- 一、学习方法37-38
- 二、艺术理念38-40
- 结语40-42
- 参考文献42-44
- 致谢4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鲍延毅;重点突出 引导有方——《自学篆刻引导》读后[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2 徐清;;“篆刻文献学”构建初探[J];书法赏评;2009年02期
3 谷松章;;篆刻的临摹(五)[J];青少年书法;2009年19期
4 陈振濂;关于篆刻学科建设诸问题的思考[J];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5 雪璜;;篆刻三味 字正 法正 刀正[J];黄河之声;2008年18期
6 侯军;;异才周南海的异材篆刻——品鉴《陆离集》[J];全国新书目;2009年19期
7 乔宇;;浅谈高等院校篆刻学科的建设与发展[J];书法赏评;2013年04期
8 于光远;;我想到了篆刻——它是一种艺术性的传播思想的工具,应该利用它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J];群言;1988年05期
9 方旭;篆刻知识与技法(一)[J];美术向导;1996年01期
10 一峰;勾经探史 深研博收——写在《中国篆刻大辞典》出版之际[J];美术之友;1997年0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一苇;浅议“篆刻史”和“篆刻学”[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
2 唐春玉;篆刻创作中的虚实变化[N];文艺报;2011年
3 陈振濂;扎根传统 展示时代[N];美术报;2000年
4 本报记者 孟凌云;金石春秋 执著不悔[N];吉林日报;2004年
5 尧山壁;铁峰铁笔[N];光明日报;2001年
6 陈振濂;篆刻形式美学的展开[N];美术报;2005年
7 彭一超;雍容华贵 典雅精工[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2年
8 本报记者 陈相乐;中国印:刀锋上的舞蹈[N];华夏时报;2011年
9 张国维;边款留香说闲章[N];人民政协报;2008年
10 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江苏省甲骨文学会办公室副主任 侯勇;名家流派印章鉴真辨伪[N];团结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莫武;由工匠之“艺”到文人之“艺”[D];中央美术学院;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霞;论封泥对赵古泥印风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2 王友志;从歙县印人看清代篆刻的复兴[D];淮北师范大学;2016年
3 彭雅菲;面向移动终端的篆刻学习应用关键技术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
4 申翠青;普通高中篆刻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
5 张翰;淅川中学篆刻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
6 陈郦;邓尔雅篆刻风格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16年
7 霍文才;当前篆刻创作取法范围拓展的综合分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8 巩佳;笔意在文人篆刻中的运用[D];杭州师范大学;2015年
9 江晨;《浅析中国篆刻的艺术表现》[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10 方玄安;篆刻文字名实辨[D];杭州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0140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ufayishu/10140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