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图像的认知、生成机制的心理分析——兼论字本位书法创作
本文关键词:书法图像的认知、生成机制的心理分析——兼论字本位书法创作
【摘要】:本文从意象思维的角度,以经典草书书法字组现象为重点考察对象,对书法创作过程中的图像认知及生成机制等进行研究。意象思维既为书法创作构建了"此如彼"式的书法意象认知结构,而且其螺旋式的深化又形成了书法意象的生成和再生成机制。意象思维与书法创作中的字法、句法互为表里,导致了草书字组认知和生成的两个重要特点:一是由单字所控制的双字组,构成了古代草书创作字组组合的基本模式;二是单字与以双字组为主的书法图像"相承起复"的互动,形成了草书创作中的"句法"生成模式。
【作者单位】: 湖北美术学院;
【关键词】: 意象性思维 认知 生成 字组 字本位
【分类号】:J292.1
【正文快照】: 书法创作是审美意象的迹化过程,而审美意象又是以汉字笔画、部件、单字整体为物质载体的。本文主要从意象性思维的角度,对经典草书字组现象进行研究,尝试说明在书法创作过程中,意象(群)、意境是借助什么样的认知、生成机制来完成新的书法图像再造的。一、意象思维与文字书法图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靖;关于书法创作中“传统”与“创新”[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5期
2 杨田盛;书法创作字外功散议[J];甘肃高师学报;2004年06期
3 徐清 ,胡志平;以“学”带“术”——第二届学院派书法创作讲习班述评[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4年04期
4 侯忠明;;书为心学——论心理诸因素在书法创作中的活动规律[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5 徐长春;;书法创作情绪情感的剖析[J];电影评介;2009年14期
6 刘玉坤;;试论阴阳互补对书法创作的潜在影响[J];美与时代(中旬);2010年03期
7 刘元堂;;不惑之惑——不惑之年的书法创作思考——“江上清风”刘元堂书法展座谈会纪要[J];书画世界;2011年01期
8 盛慧;;浅谈当今书法创作的不足[J];文学界(理论版);2012年11期
9 窦念怀;;浅谈书法创作[J];中国校外教育;2013年10期
10 王晓光;;当下书法创作多视角多维度取法问题[J];书法;2013年0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菡萏;浙江省书法创作作品观摩展在杭州富阳举行[N];中国文化报;2007年
2 彭利铭;命题书法创作随感[N];中国艺术报;2007年
3 邱振中;关于当代书法创作的若干问题[N];中国文化报;2007年
4 李刚田 中国书法家协会;当代书法创作的形式化与职业化[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5 王灵均;书法创作应当“中化”[N];中国艺术报;2013年
6 张亚萌;开放且独立:书法创作的全球化生态[N];中国艺术报;2008年
7 记者 朱凯;古代书法创作国际研讨会在宁举行[N];南京日报;2009年
8 申万胜;当代书法创作的审美取向[N];中国艺术报;2012年
9 姜寿田;论赵振乾的书法创作[N];美术报;2013年
10 王有和(山东,,二000级研修班);灵感对书法创作的作用[N];中国艺术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史长虹;学院派书法创作模式的立体解读[D];浙江大学;2004年
2 汪世基;当代台湾书法创作之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玉坤;阴阳互补与书法创作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2 薛治洲;追求展厅效应对当代书法创作的影响[D];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
3 戚荣金;近十年书法创作中的“制作”现象评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4 徐朝新;斗方书法创作谈[D];中国美术学院;2010年
5 张恒烟;略论书法创作中的节奏[D];中国美术学院;2012年
6 樊利杰;论书写惯性及其在书法创作中的作用[D];南京艺术学院;2013年
7 杨嘉麟;论字体组合对当代书法创作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李广涛;碑帖融合初探[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9 彭贵军;基于现行展览体制下书法创作及相关问题的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5年
10 纪松;主体“情性”与当代大草创作[D];南京艺术学院;2009年
本文编号:10230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ufayishu/10230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