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书法论文 >

篆刻笔意论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1 04:42

  本文关键词:篆刻笔意论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文人参与 篆刻艺术 笔意论 流变


【摘要】:明清以降,篆刻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而存在。随着文人参与与印章材料的改变,印章经历了从工匠治印到文人篆刻的过程。篆刻笔意论便是在此过程中应运而生的。明万历年间,周应愿《印说》中首次提出“刀法笔意说”的观点。其对后世篆刻的影响深远。本文旨在探索篆刻笔意论的成因及其发展,并将篆刻笔意论分为明末清初的表现刀法为主的“刀法笔意说”及明清篆刻中“笔意表现”的“以书入印”思想两大类,探究其对明清篆刻艺术的影响,最后探究其在明清之后篆刻艺术创作中的发展。通过系统梳理篆刻笔意论在篆刻艺术发展中不同阶段的表现,探究当时书学思想对篆刻笔意论流变的影响。
【关键词】:文人参与 篆刻艺术 笔意论 流变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美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J292.4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6
  • 引言6-7
  • 第一章 篆刻笔意论概念的产生及主要观点7-19
  • 一、篆刻笔意论的产生及成因7-13
  • 1、“笔意表现”现象的出现7-8
  • 2、篆刻笔意论的成因8-13
  • 二、篆刻笔意论的主要观点13-19
  • 第二章 篆刻笔意论在明清篆刻艺术中的丰富体现19-34
  • 一、篆刻笔意论在明清篆刻理论中的丰富体现19-23
  • 1、明代印论中的“刀法笔意说”19-22
  • 2、清代印论中的“刀法笔意说”22-23
  • 二、篆刻笔意论在明清篆刻创作中的丰富体现23-34
  • 1、明代篆刻创作中的“笔意表现”23-27
  • 2、清代篆刻创作中的“笔意表现”27-34
  • 第三章 明清之后篆刻笔意论的进一步发展34-40
  • 一、近现代篆刻笔意论的创作范例——齐白石、邓散木、来楚生、沙孟海34-38
  • 二、篆刻笔意论的当代发展38-40
  • 结语40-42
  • 主要参考文献42-44
  • 致谢4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鲍延毅;重点突出 引导有方——《自学篆刻引导》读后[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2 徐清;;“篆刻文献学”构建初探[J];书法赏评;2009年02期

3 谷松章;;篆刻的临摹(五)[J];青少年书法;2009年19期

4 陈振濂;关于篆刻学科建设诸问题的思考[J];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5 雪璜;;篆刻三味 字正 法正 刀正[J];黄河之声;2008年18期

6 侯军;;异才周南海的异材篆刻——品鉴《陆离集》[J];全国新书目;2009年19期

7 乔宇;;浅谈高等院校篆刻学科的建设与发展[J];书法赏评;2013年04期

8 于光远;;我想到了篆刻——它是一种艺术性的传播思想的工具,应该利用它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J];群言;1988年05期

9 方旭;篆刻知识与技法(一)[J];美术向导;1996年01期

10 一峰;勾经探史 深研博收——写在《中国篆刻大辞典》出版之际[J];美术之友;1997年0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一苇;浅议“篆刻史”和“篆刻学”[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

2 唐春玉;篆刻创作中的虚实变化[N];文艺报;2011年

3 陈振濂;扎根传统 展示时代[N];美术报;2000年

4 本报记者 孟凌云;金石春秋 执著不悔[N];吉林日报;2004年

5 尧山壁;铁峰铁笔[N];光明日报;2001年

6 陈振濂;篆刻形式美学的展开[N];美术报;2005年

7 彭一超;雍容华贵 典雅精工[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2年

8 本报记者 陈相乐;中国印:刀锋上的舞蹈[N];华夏时报;2011年

9 张国维;边款留香说闲章[N];人民政协报;2008年

10 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江苏省甲骨文学会办公室副主任 侯勇;名家流派印章鉴真辨伪[N];团结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莫武;由工匠之“艺”到文人之“艺”[D];中央美术学院;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霞;论封泥对赵古泥印风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2 王友志;从歙县印人看清代篆刻的复兴[D];淮北师范大学;2016年

3 彭雅菲;面向移动终端的篆刻学习应用关键技术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

4 申翠青;普通高中篆刻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

5 张翰;淅川中学篆刻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

6 陈郦;邓尔雅篆刻风格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16年

7 唐燕琳;汉代篆书碑额书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6年

8 栾体坤;篆刻笔意论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16年

9 霍文才;当前篆刻创作取法范围拓展的综合分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10 巩佳;笔意在文人篆刻中的运用[D];杭州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0713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ufayishu/10713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80e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