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崇王”理论的建构、接受与传播研究
本文关键词:唐太宗“崇王”理论的建构、接受与传播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南北文化 峻宇雕墙 传播研究 李世民 书风 绮艳 皇王 李嗣真 文质 书学
【摘要】:正一、初唐的文化症候及太宗对"崇王"理论的建构与推广初唐是南北文化及各种思想大融合的时代,其承接南北隋朝遗风,可谓兼收并蓄。然而李世民亦深知隋朝覆灭的原因,并吸取历史教训,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大力改革,效果显著。尤其在文化方面,确立的社稷重于文学、文学应服务于政教、反绮艳与主张文质并重等审美思想对有唐一代的文学创作影响深远。李世民不仅雄才大略,开创了"贞观之治",而且雅好文艺,尤喜书艺。其作为一代帝王,对文学艺术独具慧眼,且多有感悟,从《京帝篇·序》可见一斑:予以万机之暇,游息艺文。观列代之皇王,考当时之行事,轩、昊、舜。禹之上,信无间然矣。至于秦皇、周穆,汉武、魏明,峻宇雕墙,穷
【作者单位】: 暨南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南北文化;峻宇雕墙;传播研究;李世民;书风;绮艳;皇王;李嗣真;文质;书学;
【分类号】:J292.1
【正文快照】: 一、初唐的文化症候及太宗对“崇王”理论看魏征《隋书·文学传序》对南北文风的评述及的建构与推广相关策略,《序》曰:初唐是南北文化及各种思想大融合的时江左宫商发越,贵于轻绮;河朔词义贞刚,代,其承接南北隋朝遗风,可谓兼收并蓄。然而重乎气质。气质则理胜其词,清缔则文过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白鸿;唐代书法教育中的家传与师授[J];佛山大学学报;1996年03期
2 谢光辉;唐太宗对初唐书法的介入与影响[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3年03期
3 武原;权力和唐代书法文化[J];人文杂志;1995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云洲;;故国神游自多情——论魏禧的山水情怀[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5年01期
2 刘建会;论唐代书法艺术的发展[J];美与时代;2004年11期
3 张新词;;初唐科举制度对现代书法教学改革的启示[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4 祝国红;张广萍;;唐代书法教育的多元化模式[J];山东女子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5 元志立;;唐代书法与仕进研究[J];文史博览(理论);2013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周侃;唐代书手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2 李正庚;先秦至唐书法教育制度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3 刘天琪;隋唐墓志盖题铭艺术研究[D];西安美术学院;2009年
4 尹冬民;《述书赋》笺证[D];上海大学;2012年
5 白晓帆;隋代文学考论[D];山东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玲英;唐代篆书发展史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2 孙俊红;柳公权及其书艺思想探究[D];青海师范大学;2009年
3 王新荣;唐代书法美学思想与主体精神演变史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4 许怡;唐代皇太子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5 杨晓东;李隆基书法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薛婧;唐代宗室文化活动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7 王慷;中唐论书诗论稿[D];吉林大学;2013年
8 张圣洁;鲍应鳌及其散文研究[D];安徽大学;2014年
9 王东琪;程敏政碑传文研究[D];安徽大学;2014年
10 宋启凤;虞集传记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金坤;;“风骚”并称与南北文化之关系[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2 倪浓水;;西山和东海:“精卫填海”里的南北文化隐喻[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8年02期
3 刘红红;张玉春;;从《诗经》、“楚辞”看先秦时代南北文化的差异[J];广东社会科学;2009年01期
4 蔡国相;;南北文化差异及其形成的地理环境因素[J];锦州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2期
5 李显卿;中国南北文化地理与南北文学[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3期
6 皮朝纲;开拓地域美学研究新领域的一部力作——评钟仕伦著《南北文化与美学思潮》[J];当代文坛;1995年05期
7 刘绍瑾;也谈南北文化之划分及老庄的文化归属[J];学术研究;1997年11期
8 宋彩凤;;王曾翼的《回疆杂咏》与南北文化融合[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9 周积明;东晋南北朝时期的南北文化[J];社会科学辑刊;1988年05期
10 章继光;南北文化汇流与隋诗的评价问题[J];湘潭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孙中振;;商洛屋脊[A];杜牧文学成就与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2 郑瑞侠;;《楚辞·渔父》形象演变与解析[A];中国楚辞学(第十三辑)——2007年中国溆浦屈原及楚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记者 林馥盛;共同促进南北文化交流[N];汕头日报;2006年
2 记者 徐黎一 通讯员 马新兵 王迎兵;《城市特色研究》有特色[N];连云港日报;2007年
3 谢志浩 李玉毕;南北文化生态圈差异[N];北京日报;2005年
4 资深媒体人 颜强;为什么讨厌北京?[N];东方早报;2012年
5 陈应松;荆楚乐舞的掘金者[N];中国艺术报;2003年
6 王玲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北京的学术流变与文人特质[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7 司徒伟智 《上海支部生活》原主编 上海市作协理事;慎下“大断语” 立“新定理”[N];联合时报;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潘迪;《红楼梦》与南北文化差异[D];中南民族大学;2008年
2 梁建宙;南北文化差异对隋代政治的影响[D];山西大学;2012年
3 陈传福;庚信及其诗赋创作的文化意义[D];云南大学;2012年
4 井经纬;央视春晚南北文化失衡现象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5 徐立新;汉代楚歌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6 赵忠煜;萧瑟人生的凌云健笔[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1112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ufayishu/11112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