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书法论文 >

新中国出土唐代楷书墓志书法风格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31 15:15

  本文关键词:新中国出土唐代楷书墓志书法风格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新中国 唐代楷书 墓志 书法风格


【摘要】:本文以《新中国出土墓志》系列、《1949-1989四十年出土墓志目录》及各类考古、书法类期刊中所涉为搜寻范围,整理出新中国成立以来出土的唐代楷书墓志987方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在唐代不同时段、地域的分布总势与概况。以书刻水平优劣为准,从总987方中遴选出优秀者415方,以高祖至太宗(618-649)、高宗至武后(650-713)、玄宗及肃、代、德(713-805)及德宗后(805-907)四个时段为序,对其书法风格及渊源进行梳理、分析,并从书法史学和书法艺术审美的角度对代表性墓志进行审视,具体到各阶段的大致情况为:高祖至太宗时期(618-649)的新出楷书墓志数量少,质量优,多带南北书风融合并法度增强的特征。其中,具有褚风者体现出对北朝铭石书瘦劲奇伟书风的侧重,近其早期作品风貌。近隋风者一方面融合南北书法特征,并受南朝书风浸润更加深刻;另一方面,平和匀净与方严朴茂的两种体势形成“意”与“法”的恰当中和;具有欧风的《窦娘子墓志》堪与《九成宫》乱真,虽存有多处不妥处,仍可见欧风的深远影响。高宗至武后时期(650-713)的新出楷书墓志风格有四类,一类保留隋日格局,法度化增强,但仍与初唐新风有别。其风貌多样,且以秀丽典雅者为多,一些带有虞世南书风印记,法度愈强者则具有欧阳询、欧阳通父子书风面目。第二类受褚遂良代表的清峻流美初唐新风的深刻影响,而褚书早期方整古朴风格在延续中式微。第三类已初具盛中唐楷书面目,预示盛唐气象的即将到来。最后一类不随世俯仰,或保留民间草真之趣,或受写经体影响。整体而言,前两类居主流,与此期楷书局势吻合。玄宗及肃、代、德时期(713-805)的新出楷书墓志于数量、质量均达高峰。其大致亦可分四类:一类或延续隋风,以峻严方饰一路居多,或承欧、虞书风,却较欧书的险峻劲利与虞书的疏和秀润不及,已融入盛唐雍容雄强之气。第二类表现出对褚书《雁塔圣教序》流美风格的持久热衷,同时,近其早期古朴书风者亦多华美流动之意,而近《房玄龄碑》秀峻宽博者愈见华迈之气。第三类近徐、颜书风者展现盛中唐楷书新风与创变。其中,新出徐峤之、徐浩书志对研究徐氏家族书风与徐浩早、中期书风关联、递变意义重大。新出颜真卿早年书志与《多宝塔碑》一同助于厘清颜书早期风格的起源、演进及形成过程。第四类近写经体者多由前期清瘦向丰腴转变,深受时代审美气息浸润。德宗后时期(805-907)的新出楷书墓志数量不减,水平日下,为书坛颓势的映射。其中,承隋风者多现二王小楷书意,魏碑笔法褪去,唐楷风貌渐浓。欧、虞书风影响力不绝,不乏精品佳作。同时,近褚风者数量锐减,已难寻如盛中唐之际具有典型褚风面目者。另有沿袭中唐流行的徐、颜书风者,并以后者占主导。它们大多风格杂糅,纯然原风貌者渐少。最后,具柳风者展现晚唐审美新气象,但不少存在未得柳书筋骨与欠缺法度的问题。本文试图为唐代书法史研究提供新近书法史料,在完善原有以名家、名作、书风为主线的研究基础上,拓展名家经典之外的民间书法生态新视野,探求名家经典与民间书写间相互依存之关联,改变传统的单一书法史研究框架,对建立二者互动的双线型书法史研究新模式具有实际意义。
【关键词】:新中国 唐代楷书 墓志 书法风格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J292.1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5
  • 第一章 绪论15-30
  • 1.1 选题缘起15-19
  • 1.2 研究现状综述19-27
  • 1.2.1 综论性研究文献19-24
  • 1.2.2 个案研究文献24-26
  • 1.2.3 新出土文物整理、研究文献26-27
  • 1.3 研究方法与主要创新27-30
  • 1.3.1 研究方法27-28
  • 1.3.2 主要创新28-30
  • 第二章 新中国出土唐代楷书墓志概况30-49
  • 2.1 研究范围界定30-33
  • 2.2 时空分布33-42
  • 2.3 书法风格概况42-49
  • 第三章 高祖至太宗时期(618-649)楷书墓志的风格类型及其书学渊源49-63
  • 3.1 承隋余绪,时代书风未立49-51
  • 3.2 隋风:南北融合,“法”与“意”中和51-54
  • 3.3 褚风:师早期风格,端秀古雅54-57
  • 3.4 欧风:与经典的离合57-63
  • 第四章 高宗至武后时期(650-713)楷书墓志的风格类型及其书学渊源63-114
  • 4.1 楷书新风自褚而立63-65
  • 4.2 隋风:偏尚秀雅,风貌多样65-69
  • 4.3 欧风:父子书风,愈强法度69-71
  • 4.4 虞风:温润闲雅,南朝余韵71-73
  • 4.5 褚风:清峻流美,为时所尚73-102
  • 4.5.1 “崇王风”下,妍美之风渐盛73-76
  • 4.5.2 方整古朴式微76-78
  • 4.5.3 近《房玄龄碑》与《信行禅师碑》,清丽劲峻78-86
  • 4.5.4 近《雁塔圣教序》与《大字阴符经》,流美秀逸86-102
  • 4.6 民间草率风:谨严之中,别有率真102-105
  • 4.7 写经体:规整精妙,近《灵飞经》105-110
  • 4.7.1 写经体出现及唐写经105-107
  • 4.7.2 写经体风格于墓志中表现107-110
  • 4.8 颜体:雄浑丰茂,初露盛唐气象110-114
  • 第五章 玄宗及肃、代、德时期(713-805)楷书墓志的风格类型及其书学渊源114-174
  • 5.1 褚风不衰,颜、徐二风势兴114-116
  • 5.2 隋风:峻严方饰,现雄迈之风116-120
  • 5.3 欧风:险峻劲利不及,精润雍容有余120-121
  • 5.4 虞风:疏和秀润不及,浑朴雄强过之121-122
  • 5.5 褚风:流美书风,融盛唐气象122-139
  • 5.5.1 近早期书风,古朴中添华美流动123-126
  • 5.5.2 近《雁塔圣教序》,愈流美飞动126-136
  • 5.5.3 近《房玄龄碑》,峻朗中见华迈136-139
  • 5.6 写经体:精熟而趋肥满139-141
  • 5.7 徐风:从新出志见徐浩书风嬗变及影响141-154
  • 5.7.1 新出徐峤之、徐浩书志与徐浩早期书风143-148
  • 5.7.2 新出徐浩书志与其成熟书风148-150
  • 5.7.3 从新出志见徐浩中、晚期书风影响150-154
  • 5.8 颜风:从新出志见颜书影响与早期书风嬗变154-174
  • 5.8.1 颜真卿书风嬗变154-161
  • 5.8.2 近早期书风,遒整秀丽,兼初唐书意161-164
  • 5.8.3 近中晚期书风,雄强而多变164-167
  • 5.8.4 新出颜真卿书志与其早期书风嬗变167-174
  • 第六章 德宗后时期(805-907)楷书墓志的风格类型及其书学渊源174-235
  • 6.1 颜、柳风并行,盛极而衰174-176
  • 6.2 隋风:二王风现,魏碑向唐楷过渡176-182
  • 6.3 欧风:影响不绝,间含佳作182-188
  • 6.4 虞风:温润虚和而博融广取188-190
  • 6.5 褚风:渐呈颓势,气局已变190-193
  • 6.6 徐风:圆厚宽稳之风式微193-195
  • 6.7 柳风:晚唐流风与时代境遇195-216
  • 6.7.1 柳书之集古与创变195-196
  • 6.7.2 纯柳风寡,风貌杂糅196-207
  • 6.7.3 从新出志见习柳之现状及问题207-216
  • 6.8 颜风:两种倾向与三种类型216-235
  • 6.8.1 近早期书风,呈两种倾向216-221
  • 6.8.2 近中晚期书风,现三种类型221-235
  • 结语235-247
  • 附图247-308
  • 附录308-436
  • 附录一 高祖至太宗新出楷书墓志信息表308-314
  • 附录二 高宗至武后新出楷书墓志信息表314-354
  • 附录三 玄宗及肃、代、德新出楷书墓志信息表354-401
  • 附录四 德宗后新出楷书墓志信息表401-436
  • 参考文献436-445
  •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445-446
  •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作的项目446-447
  • 致谢447-448


本文编号:11226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ufayishu/11226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c4a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