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书法论文 >

作为媒介现象的汉字书法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31 19:42

  本文关键词:作为媒介现象的汉字书法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汉字书法 媒介 麦克卢汉 书体演进 网络


【摘要】:中国书法是中国汉字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建立在汉字的基础之上。书法以其自身特有的信息载体和审美符号在中国古代文明史上扮演了重要的传播媒介的角色。随着二十世纪传播媒介的飞速发展,尤其是网络的大行其道,汉字的生存现状遭到挑战,以汉字为基础的书法的重要性在现代中国是否受到了忽视?古人和今人都用同一工具书写书法,何以有如此巨大的差别?这里涉及的不是关乎书法本身的问题,而是一个社会和文化问题。本研究在为数不多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从媒介理论的视角切入研究关于汉字书法的传播问题。 具体来说,本文共分为五部分。第一章陈述了作为一种传播现象的中国书法在古代中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但在当代,以汉字为内容的书法似乎遇到了空前的挑战。用传播学的视野去研究以汉字为基础的、极具中国特色的书法是十分有意义的。总结了前人的研究成果,介绍了本论文的研究框架、思路以及创新点等。 第二章详述了书法作为一个完备自给的传播系统,技术问题在这个传播系统中无所不在,这里的技术就是麦克卢汉媒介理论中的“媒介”。进而引出与书法传播相关的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尤其是关于“冷媒介”和“热媒介”理论,是本文着力论述的地方。通过对原著及相关译著的阅读,分析当前中国对冷热媒介的研究现状,发现学界对冷热媒介理论存在一致的误解并解读其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关于冷热媒介理论新的划分标准,从而为后文从媒介角度入手的书法传播探究厘清了理论基础。 第三章和第四章是本文的核心部分。第三章从媒介的视角重新审视汉字书法的传播系统,运用冷热媒介理论重新分类了汉字书法史上的书体,提出“冷书体”与“热书体”的概念并进行分析,运用内爆理论探析了汉字书体演进过程中的三次逆转。第四章笔锋转入现代,当代的书写环境对我们视觉系统的刺激,是否会直接地对狭义的书法产生影响?这一问题的提出具有强烈的现实关照意义。提出在当代热媒介环境下尤其是网络是如何影响书法的。最终,我们得出要正确的认识和利用媒介,密切关注起变化发展趋势,从而正确把握艺术发展的新动向和新趋势,使媒介成为促进艺术发展的工具,而不是让媒介去主导和制约艺术的结论。 最后一章是对于本研究的结论所做的相关思考,从媒介、大众文化和审美的角度思考了汉字书法在当今嬗变转位的合理性,文末对研究不足做了说明,以期唤起学界对此问题进行更加深入和广泛的研究。
【关键词】:汉字书法 媒介 麦克卢汉 书体演进 网络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206;J292.1
【目录】:
  • 中文摘要6-8
  • ABSTRACT8-10
  • 第一章 引言10-19
  • 第一节 研究缘起及意义10-13
  • 第二节 文献综述13-16
  • 第三节 研究方法16-17
  • 第四节 研究框架及创新点17-19
  • 第二章 重新审视汉字书法传播系统19-32
  • 第一节 作为传播现象的书法19-21
  • 第二节 媒介理论对书法艺术的阐释:一个新的视角的产生21-24
  • 第三节 冷热媒介理论回溯24-32
  • 第三章 汉字书法的历史演变32-40
  • 第一节 汉字的温度:冷书体与热书体32-36
  • 第二节 汉字书体演进过程中的三次逆转36-40
  • 第四章 汉字书法的现代命运40-49
  • 第一节 书法在现代的转位40-42
  • 第二节 当代书法系统的外部媒介环境42-44
  • 第三节 当代热媒介环境影响下的书法44-49
  • 第五章 结语49-52
  • 第一节 由结论引发的思考:书法在现代转位的合理性49-50
  • 第二节 本文研究不足50-52
  • 参考文献52-55
  • 致谢55-57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57-58
  • 附件5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中华;;传播媒介的演进与雅俗文学的变动[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7年03期

2 张景云;;麦克卢汉“冷”、“热”媒介悖论:基于“清晰度”与“心理参与”的研究[J];国际新闻界;2011年05期

3 郑利权;论大众传媒对当代中国书法的影响[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4 郑利权;从实物传播到数字传播——互联网与书法传播的革命[J];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3期

5 蔡清德;消费文化中的书法生态及其转型[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4年06期

6 宁风子;;讨论书法是一种勇敢的冒险[J];美术观察;2006年11期

7 陈炎;从儒学的历史演变看传统文化的现代命运[J];社会科学家;1992年04期

8 郭镇之;关于麦克卢汉的思想──与埃里克麦克卢汉博士的一次访谈[J];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9 杨伯溆,李凌凌;艺术的视角——理解麦克卢汉[J];现代传播;2001年06期

10 列勃;;贡布里希论杰作的产生及其验证[J];新美术;1985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晓东;论新媒介传播对传统书法审美观的影响[D];河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1235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ufayishu/11235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4e8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