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书法论文 >

山林气与馆阁气的调和

发布时间:2017-11-02 03:07

  本文关键词:山林气与馆阁气的调和


  更多相关文章: 吴宽 吏隐


【摘要】:滥觞于老庄思想的尚“淡”意识,意为平淡天真、萧散简远、淡逸雅秀。随着中国文化的发展,“淡”被广泛应用于哲学、文学、书画艺术等领域,它是艺术家顺应心灵感受、遵循自然法则,由自然到人工,再由人工而自然所创造出来的外表平和清淡而内在意永味长的艺术境界。于平淡朴实之中见深厚的艺术修养和精湛的创作功力,逐渐成为中国传统艺术的至高追求和审美理想。活跃于明代中期吴中、京城两地的朝廷高官吴宽,是成化八年的壬辰科状元。随着科举及第,在仕途上平步青云,年少时便希图避世的吴宽,却因生活需要无法退隐,于是在仕宦与隐逸之间选择了折中之举——“吏隐”的生活状态。然吴宽其人清静淡泊,为官清正,又行履端洁,与人友善,不论是朝廷重臣如李东阳、谢迁、王鏊等人,还是山林布衣如沈周、史鉴等人,皆是吴宽生活中的交游好友。吴宽是名噪一时的书法家,却在明中叶“馆阁”书风的笼罩下,一反当时书坛畅行的纤媚姿态,转而学苏体之端庄凝重、自然平淡,被认为是吴中后起之秀“吴门书派”先导。在当时的文坛亦享有盛誉,其行文有古法,咊藉简淡,理致悠长;诗有唐格,浑然天成,不见痕迹,为一时馆阁巨手。这样一位在明代艺术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理应该在后世名声大噪,比肩于如书坛之文徵明,如文坛之李东阳,或如隐士之沈周,而事实恰非如此。个中原因,自与其人格特质与人生追求不无关系。然而,书法与诗作为表现人格、创造意境、反映生命的艺术形式来说,其本性是完全一致的。诗是心有所感而发,是触动心灵深处痛痒的寄寓方式。书法,则是不可名状之心灵姿态与生命律动,是艺术之最高境界,完全是出自性灵的自由表现。吴宽对诗文书画的偏爱,对政治的刻意疏远,以及“山林气”的自然融入,无不体现其毕生的生活状态以及艺术创作对“淡”之思想的推崇与不懈追求。本文试结合吴宽生平的交游活动还原其本来面貌及社会历史地位,并对其传世与记载中的书法作品和诗文创作进行归纳整理,以探讨其尚“淡”艺术思想以及对后世的文坛与书坛所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吴宽 吏隐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292.1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7
  • 绪论7-10
  • 第一章“淡”也者,,五味之中也10-18
  • 第一节 恬淡至上——从“淡”说起10-11
  • 第二节 质任自然,是之谓淡——书画之“淡”11-15
  • 一 论画之“淡”11-13
  • 二 论书之“淡”13-15
  • 第三节 澄淡精致,格在其中——诗文之“淡”15-16
  • 第四节 浓尽必枯,淡者屡深——“淡”的美学思考16-18
  • 第二章“隐”者之淡——吴宽的“吏隐”生活18-40
  • 第一节 唯有“隐”者留其名18-26
  • 一 “隐”者何为?18-20
  • 二 隐逸思想的根基——有德20-22
  • 三 “隐”者分化——“仕”与“不仕”22-26
  • 第二节 吴宽的“吏隐”生活26-40
  • 一 质素平淡,中睿外郎——吴宽的家世与生平27-29
  • 二 无心仕途,慰想山林——在“仕”而隐29-31
  • 三 行履高洁,不为激矫——交游活动31-40
  • 第三章 吴宽书学中的尚“淡”思想40-52
  • 第一节 发纤y诩蚬拧谖航欧

    本文编号:11296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ufayishu/11296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2e0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