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心性论与书法性情观——以“性情”为核心的书论诸范畴集解
本文关键词:传统心性论与书法性情观——以“性情”为核心的书论诸范畴集解
【摘要】:本文梳理儒道释三教心性论在传统书论中的转化,借此厘清以"性情"为核心的书论诸范畴内涵。虽然三教心性所指各有侧重,道家偏于认识和审美,儒家偏于道德,佛教偏于净觉与解脱,但总体来看,三教涵养下的书法性情观,都注重书家性情的自觉、修养与提升。主要反映在这几个方面:志对性情的引导;对主体个性与才性的反省与完善要求;对创作情感的辩证态度与中和追求;意趣学养对情感深度的拓展。通过溯源书法性情观形成的思想语境,提撕书论的古典人文精神,在中西心性观的对比中,反省和批评书法在现代性追求中出现的弊病。
【作者单位】: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
【基金】:江苏省“青蓝工程”资助项目
【分类号】:J292.1
【正文快照】: 心性论是中国传统哲学的核心内容,关系到古人对自身身心的认识,既是人生实践的依据,也是实现内在超越的基础。传统心性论对书论的影响至为深刻,是书法本体论、创作论、风格论的重要思想根源。“心”作为总括性的主体范畴,涉及性、情、志、才、气等多个层次,道家强调心性的认识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加深;;宋代黄伯思、董■书法辨伪方法之异同[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2 刘宗超;;“正书”与当今正书创作略论[J];书画世界;2006年01期
3 高军红;;从《六行轩姜帖》看姜宸英的书法风格和历史地位[J];书画世界;2008年02期
4 李海亭;姚宇亮;;米芾的草书和他的书法观[J];书画世界;2009年02期
5 朱天曙;;清初师碑风气中的周亮工书法[J];书画世界;2009年03期
6 李中原;;关注余德泉——兼析当下书坛现象[J];书画世界;2009年05期
7 周善超;;徐浩“遭遇”苏轼“不认师”现象之历史考察与探因[J];书画世界;2012年02期
8 梁继;;唐梁升卿书《张说墓志》考略[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9 梁继;;黄庭坚与《瘗鹤铭》[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10 杜旭光;;晋唐两期行草书笔法比较[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墨;;论“性情”[A];东方丛刊(2003年第1辑 总第四十三辑)[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赫赫;中国古代人物画“十八描”概念的历史演进与画史意义[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2 杜浩;同构与冲突[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3 李杰荣;元四家诗画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4 叶康宁;竞尚清雅:明代嘉万时期的书画消费[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5 梅娜芳;墨的艺术:《方氏墨谱》和《程氏墨苑》[D];中国美术学院;2011年
6 王子源;书法章法之于现代文字设计意义的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7 张多强;《三希堂法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王锐;耀州瓷艺术图像比较研究[D];西安美术学院;2011年
9 林若熹;线意志[D];暨南大学;2002年
10 彭肜;中国佛教艺术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倩;清代行草流变及文化探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聂国强;从王世贞《_州山人四部稿》谈吴门隶书[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3 史春丹;何绍基论书诗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4 刘晓东;论新媒介传播对传统书法审美观的影响[D];河南大学;2011年
5 边学兵;狂怪不经 散僧入圣[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6 吴云峰;褚遂良书法师承及其楷书碑刻风格来源考辨[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7 廖钊;宋元“墨竹”诗画研究[D];南开大学;2011年
8 冯亚军;书法侧锋用笔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颖昌;宋代颜真卿书法接受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10 江健;元代篆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伟生;六朝书论中的“骨”论[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1期
2 吴家驹;浅析古代书论校注中的若干问题[J];书画艺术;2002年04期
3 朴之;;中科大与日本书论研究会书法交流活动侧记[J];书法之友;2002年12期
4 胡舟;“意象”在文论书论中的概念变迁与比较[J];湖北社会科学;2004年09期
5 胡舟,王先意;“意象”在文论和书论中的概念变迁与比较[J];理论月刊;2004年09期
6 张运礼;;中国古代书论中的人格象征论思想管窥[J];戏剧文学;2006年06期
7 邱世鸿;;试论朱熹理学书论的二重性及其价值[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7年02期
8 孙本杰;王若罡;;古代书论中几个问题的探讨[J];新学术;2007年04期
9 陈石军;;中国古代书论“以人喻书”范畴的发展进程[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10期
10 柳国良;;传统书论的学术研究语境[J];书法赏评;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郑敏惠;;古代书论审美语词“气”之语义分析与溯源[A];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2 黄国华;;蔡襄书法及书论[A];蔡襄学术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福建省蔡襄学术研究会纪念蔡襄诞辰99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刊记者 木戈;化古书论为书法创作的营养[N];中国艺术报;2002年
2 张瑞田;作家的书论[N];中华读书报;2008年
3 孙宜才;书法治乱与朱复戡书论[N];东方早报;2013年
4 王家葵;《民国书论精选》勘误[N];东方早报;2011年
5 儒子;《古书论选释》(二)出版[N];中国艺术报;2002年
6 彭爱林;怎样上好写字课[N];黔西南日报;2010年
7 刘正强;一本自出机杼的书论力作[N];云南日报;2002年
8 王世征;复古主义的代表 道学书论的标本[N];中国艺术报;2004年
9 华海镜;历代书论的抽象思维[N];美术报;2003年
10 岳崇 全国政协委员 陕西省书协副主席;书法拒绝真丑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邱世鸿;理学影响下的宋代书论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6年
2 (?)奎河;绵延与积淀[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3 熊沛军;王世贞书论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鹿芸薇;宋代书论“俗”义之辨析[D];河北大学;2008年
2 徐和勇;魏晋南北朝书论中的“古今观”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3 刘大龙;晚清书论中的涩笔与平直[D];西南大学;2010年
4 梁艳;欧阳修书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5 孙鸣晨;汉魏六朝书论形态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4年
6 陈白羽;曾国藩书论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7 陈名生;刘熙载草书论研究[D];厦门大学;2014年
8 张炳麟;书法“势”论[D];河南大学;2014年
9 刘元良;玄学与六朝书法[D];四川大学;2006年
10 金美兰;从西汉马圈湾简牍看早期草书的发展[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本文编号:12036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ufayishu/12036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