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书法论文 >

“书如其人”思想的历史发展及意义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19 18:14

  本文关键词:“书如其人”思想的历史发展及意义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书如其人 书品 人品 历史流变 理论意义


【摘要】:书品与人品之间的关系,一直是书学家们乐于探讨的问题,也是艺术风格与人本质特征之间关联性问题在书法艺术领域的缩影。“书如其人”是我国书法艺术理论中一个重要的命题,对人书关系的理解,既会影响对于书法家艺术成就的评定,也会影响书法艺术实践未来发展的走向。 西汉扬雄提出“书为心画”的主张,是“书如其人”思想目前可考的理论源头。这一思想是在西汉王朝由盛转衰的社会背景下,在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文艺观与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文艺观相互融合的思想基础上,伴随书法艺术的自身发展而逐渐形成的。 随着社会历史的变迁、文艺思潮的代兴,“书如其人”思想不断被发展、完善,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体现出不同的理论特色与关注重点。汉魏六朝时期的书家注重再现人的气质禀赋与生命形式,隋唐时期的书家关注传达情志和现实功用,宋元时期的书家讲究的是人格气节和学识修养,明清之际的书家则更追求个性解放,并在思想多元化背景下对前人所说的“书如其人”做出了总结和反思。 “书如其人”是一个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观念,反映出不同时代人们的审美诉求,固有其理论价值与局限性。“书如其人”思想为书法审美开拓出新的维度,丰富书法审美的对象、革新艺术传达的途径,成就书法艺术的多样性,为书法审美框定适当的审美距离,是书法理论不断发展、深化的缩影。但由于缺乏对于艺术与真实之间、思想内容与表现形式之间、艺术审美与道德评价之间关系等问题的厘清,“书如其人”并不能够作为衡量和评价一切艺术家与作品的普适标准。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J292.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朱圭铭;;各极其变 各极其趣——论晚明书家师古观的转变[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2 詹绪左;;论宋代书学中的人格主义倾向[J];文艺研究;1996年04期

3 周睿;;“姿媚”的兴衰——兼论古代书论中的审美判断和道德批评[J];文艺研究;2009年09期



本文编号:12044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ufayishu/12044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f20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