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金石题跋中的书法批评观念研究
本文关键词:清代金石题跋中的书法批评观念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金石题跋 规模晋唐 笔意杂沓 力透纸背 碑帖并究
【摘要】:“题跋”与“书论”有着显著的差异。在金石题跋视域下,清早中期帖学一脉兴盛,书法批评中具有较强的规模晋唐的重法尚古思想。乾嘉以后,考据学、金石学兴盛,大量碑拓刻帖拓宽了书家的视野。随着碑版的出现,崇尚晋唐则逐渐变为取资汉魏。新见的汉魏碑刻与割舍不去的传统帖学成为书法取法中的一组矛盾。在此背景下,以隶书为中心书体的笔意杂沓观念在题跋书法批评中日渐显露。笔意杂沓观念或为“碑学”涵义生成的内在理路,随之而来的是以力透纸背为典型的技法思想变更。晚清以降,碑帖并究则成为清书法理论与实践发展的鲜明方向,帖学的回归体现了儒家的“中和”思想。基于此,本文认为规模晋唐、笔意杂沓、力透纸背、碑帖并究观念共同编织了金石题跋视域下的清代碑帖互缘史,与传统书论视域下的清代书法史有所区别。清代金石题跋书法批评文献展现了一个完整的碑帖互缘的清代书法史演变的过程。清代金石题跋书法批评观念是碑帖相互交融与碰撞的产物,帖学贯穿整个清代书法史。即使是在道光以后,清代书法亦并非书论视域下碑学笼罩的局面。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J292.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岳俊萍;;古典书论的当下话语内涵[J];书法赏评;2009年06期
2 釜谷武志,杨明;六朝的书论和文论——以“骨”为中心[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年06期
3 张耀辉;;行草《书论一则》[J];青岛文学;2011年10期
4 王文章;马国俊;;功夫在诗外[J];读者欣赏;2012年10期
5 王幅明;美书论[J];青少年书法;2004年18期
6 王兴国;中国古代书论中的模糊语言[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7 刘伟生;六朝书论中的“骨”论[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1期
8 吴家驹;浅析古代书论校注中的若干问题[J];书画艺术;2002年04期
9 朴之;;中科大与日本书论研究会书法交流活动侧记[J];书法之友;2002年12期
10 胡舟;“意象”在文论书论中的概念变迁与比较[J];湖北社会科学;2004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郑敏惠;;古代书论审美语词“气”之语义分析与溯源[A];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2 黄国华;;蔡襄书法及书论[A];蔡襄学术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福建省蔡襄学术研究会纪念蔡襄诞辰99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刊记者 木戈;化古书论为书法创作的营养[N];中国艺术报;2002年
2 张瑞田;作家的书论[N];中华读书报;2008年
3 孙宜才;书法治乱与朱复戡书论[N];东方早报;2013年
4 王家葵;《民国书论精选》勘误[N];东方早报;2011年
5 儒子;《古书论选释》(二)出版[N];中国艺术报;2002年
6 彭爱林;怎样上好写字课[N];黔西南日报;2010年
7 刘正强;一本自出机杼的书论力作[N];云南日报;2002年
8 王世征;复古主义的代表 道学书论的标本[N];中国艺术报;2004年
9 华海镜;历代书论的抽象思维[N];美术报;2003年
10 岳崇 全国政协委员 陕西省书协副主席;书法拒绝真丑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邱世鸿;理学影响下的宋代书论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6年
2 (?)奎河;绵延与积淀[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3 熊沛军;王世贞书论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葳;文学视野下的先唐书论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5年
2 张保罗;隶书技法流变[D];西南大学;2014年
3 张楠;傅山书论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4 杨庆;清代金石题跋中的书法批评观念研究[D];西南大学;2016年
5 鹿芸薇;宋代书论“俗”义之辨析[D];河北大学;2008年
6 徐和勇;魏晋南北朝书论中的“古今观”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7 刘大龙;晚清书论中的涩笔与平直[D];西南大学;2010年
8 梁艳;欧阳修书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9 孙鸣晨;汉魏六朝书论形态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4年
10 陈白羽;曾国藩书论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2575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ufayishu/1257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