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科举弥封誊录制度与书法意趣变化的关系
本文关键词: 宋代 弥封誊录 书法风格 出处:《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由唐至宋,伴随着弥封誊录制度的形成和固定化,书法素质高低对科举考试成败的影响大为降低,但唐人尚法向宋人尚意的整体书法时代特征并非是宋代科举弥封誊录制度推行和应用的结果。宋人对"意"的追求是以"法"为基础的,"意"与"法"之间没有自由创作与困于樊笼的理念对立,更没有行草书与楷书之间的字体对立,而是包含了在现有的经验上寻求新的拓展空间的发展关系。至于唐宋两代书法家不同的艺术追求和书法作品所表现出的时代气质,可能是文人社会地位及精神状态的不同造成的。
[Abstract]:From Tang Dynasty to Song Dynasty, with the formation and immobilization of the system, the influence of calligraphy quality on the success or failure of imperial examination was greatly reduced. Howeve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whole calligraphy era from the Tang Dynasty to the Song Dynasty are not the result of the implement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he system of imperial examination and seal transcripts in the Song Dynasty. The Song people's pursuit of "Yi" is based on the "Law". There is no contradiction between "meaning" and "Dharma" and the idea of being trapped in a cage, and there is no correspondence between cursive script and regular script. As for the different artistic pursuits of the calligraphers of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and the epoch temperament of calligraphy works. It may be caused by the different social status and mental state of literati.
【作者单位】: 南京艺术学院文化产业学院;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近现代书画市场发展史”(14BA011) 文化部文化艺术科学研究项目“艺术品传播与艺术创造活力研究”(14DH49)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J292.1;D691.3
【正文快照】: *陶小军,历史学博士,南京艺术学院文化产业学院副研究员,210013;王菡薇,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10097。本文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近现代书画市场发展史”(14BA011)、文化部文化艺术科学研究项目“艺术品传播与艺术创造活力研究”(14DH49)的阶段性成果。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杨军;;论唐宋科举制度对书法的影响[J];美术观察;2006年06期
2 陈志学;试论唐代武官的入仕途径[J];中华文化论坛;2002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爱波;彼皆绝代才 形去留其神——归有光与蒲松龄古文艺术相通论[J];蒲松龄研究;2002年03期
2 周文斌;浅谈董其昌的审美理想[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3 江瀚;;略论荀子礼乐学说之思想意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4 俞香云;;“风清骨峻”新解——《文心雕龙·风骨》再阐释[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5 郑笠;;剥离与消解系统中成就的审美境界——从庄子“美学”到“庄子”美学[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6 伏爱华;;徐复观对庄子美学思想的再发现[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7 李清良;;徐复观对熊十力哲学的继承与突破[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8 李涛;;古代文论阐释的“陷阱”——兼谈古代文论的现代转化[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9 梅华;;平衡的打破与重建——韦应物性格的独特性分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10 王伟;冯保荣;;论“洛书”智慧与中国古典园林艺术[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谢兴伟;;韩拙《山水纯全集》绘画美学思想中的“理”论[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吴聪;;姚鼐考证鉴定之思想与形成[A];安徽省桐城派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二届全国桐城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郭滨妍;;浅析赵孟俯的“复古”思想[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上)[C];2010年
4 马媛媛;;中国新水墨元素在纺织花型设计中的应用——关于艺术院校教学法的思考[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下)[C];2010年
5 叶鹏飞;;浪漫主义书风的绝响——傅山书法之意义[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年
6 卞敏;;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精神[A];全国社会科学院系统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第十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黄楠;吴昊;;论新古典主义设计的审美[A];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10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8 李昌舒;;论白居易的诗、酒与琴及其美学意蕴[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9 付粉鸽;;论老庄的自然生命价值观[A];改革开放三十年与价值哲学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付粉鸽;;论老庄的自然生命价值观[A];价值哲学发展论[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小燕;魏晋隐士美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吕伟;体用之间[D];南开大学;2010年
3 张欣;先秦饮食审美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孙敏明;庄子“游”的人生哲学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5 李向京;瞿小松音乐中的文人精神[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胡俊红;中国家具设计的民族性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7 侯桂运;文言小说诗化特征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贾云娣;董其昌书画禅实践与理论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9 李希;郭象哲学与中古的自然审美[D];吉林大学;2011年
10 邵鸿雁;中国美学“味”范畴新论[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耕耘;静观万象——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审美境界[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曹艺;论汉字体设计中的“形”与“态”之美[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3 王腾飞;水彩画当怀文抱质——画面与精神共建[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杨国;试论倪瓒“聊以自娱”的绘画美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祝孚;传统鱼纹图案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7 李沙沙;论中国工笔花鸟画中线条的运用[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8 杨铭;先秦儒道游观比较[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粟亮;庄子的自由之道[D];湘潭大学;2010年
10 朱浩磊;查慎行诗歌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4547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ufayishu/14547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