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书法论文 >

比况的模糊性在书法技法教育中的运用——对中国古代书论中一种表达方式的省思

发布时间:2018-01-27 03:54

  本文关键词: 比况 得失 教育 出处:《中国书法》2017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比况是古代书论中的重要表达方式之一,它的表述与逻辑、思辨的表述有很大差异。本文注重学科交叉研究,借助符号学、传播学的相关理论来分析比况表述模糊性的原因,并结合中国美学,探讨其在书法技法教育中如何发挥最优效果。基于此,教、学双方应在"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基础上"黼藻性灵"与"心手相应"。
[Abstract]:Comparison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forms of expression in ancient book theory, its expression, logic and speculative expression are very different. This paper pays attention to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with the help of semiotic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communic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asons of fuzziness in comparison with Chinese aesthetics, and discusses how to give full play to its optimal effect in the teaching of calligraphy techniques. Based on this, both sides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should make use of "foreign teachers". On the basis of the origin of the heart, "Fu Zao Xing Ling" and "heart hand corresponding".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文学院中国书法研究所;
【分类号】:J292.1
【正文快照】: 米芾在《海岳名言》中就提到过『比况』 一词: 『历观前贤论书,征引迂远,比况奇巧。』 [1] 从『秦丞 相李斯曰:夫书之微妙,道合自然』 [2] 开始,中国古代 书论的长河就已经呈现出日后烟波浩渺的先声。从此时 起,比况的模糊性表述,开始在书论的批评方式中崭露 头角。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段永丰;从运动学的角度谈书法技法[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2 张传进;秦金根;;伐木开道作先声——《书法技法讲坛》丛书述评[J];美术之友;2009年02期

3 赵佑铭;;书法的形式构成与主体人格的同构关系——兼议书法技法教学中的理论阐释和人格培育的双边效应[J];书法赏评;2011年06期

4 赵佑铭;;书法的形式构成与主体人格的同构关系——兼议书法技法教学中的理论阐释和人格培育的双边效应[J];书法赏评;2012年03期

5 王庆华;;谈高校书法技法教学的几大步骤[J];文教资料;2006年25期

6 陈斌;;书法探微(十)——拓展的书法技法新空间[J];当代艺术;2008年01期

7 看云来;;书法技法[J];青少年书法;2010年05期

8 李正庚;李洁冰;;精研技法开新面,愿把金针度与人——评安徽美术出版社《书法技法讲坛》丛书[J];书画世界;2008年06期

9 看云来;;书法技法[J];青少年书法;2010年03期

10 李小霓 ,刘昆;晚明书法技法的继承和开拓[J];青少年书法;2005年1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书法技法的分析与训练[N];美术报;2006年

2 陈一生;小学经学称双绝 笔意笔势发先声[N];美术报;2007年



本文编号:14674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ufayishu/14674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090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