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篆刻印章艺术的美学思想
本文关键词: 齐白石印章 篆刻艺术 美学思想 出处:《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印章是我国书法和雕刻艺术相结合的独有的工艺美术。因其所具有的书法艺术属性,与一般的工艺美术又略有不同,故称为"篆刻艺术"。中国的篆刻与书法堪称中国艺术中的孪生姐妹。篆刻是造型艺术,以汉字中的篆书作为主要造型依据,通过镌刻在事先准备的石头(载体)面上来展示美的这一形式称为印章艺术。齐白石是中国近代篆刻艺术大师,他饱览各家藏品,开阔视野、提高眼界、斟酌各种流派、接受各种提示,打开自己的思路,成就了自己的艺术价值。齐白石篆刻艺术堪称继吴昌硕后篆刻艺术的又一高峰,其印章艺术的美学思想总的分为书法美、章法美、刀法美、边款艺术美。
[Abstract]:Seal is a unique arts and crafts which combines calligraphy and carving art in our country. Because of its calligraphy art attribute, it is slightly different from the common arts and crafts. Therefore, it is called "seal cutting art". Chinese seal cutting and calligraphy can be called the twin sisters in Chinese art. Seal cutting is a plastic arts, with the seal characters in the seal script as the main modeling basis. The art of seal art is called seal art by engraving on the surface of prepared stone (carrier). Qi Baishi is a master of seal cutting art in modern China. He has full access to various collections, broadens his horizons, and improves his horizons. Consider all kinds of schools, accept all kinds of tips, open their own ideas, and achieve their own artistic value. Qi Baishi seal cutting art can be described as the art of seal cutting after Wu Changshuo another peak. The aesthetic thought of seal art is divided into the beauty of calligraphy, the beauty of art, the beauty of knife and the beauty of art.
【作者单位】: 湖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
【基金】:湖南省社科资助课题“湘乡瓦砾山宋窑艺术研究”(B21221)
【分类号】:J292.4
【正文快照】: 篆刻艺术是篆法、刀法、章法、边款等许多元素的完美结合,同时也是一门融文学、书法、篆刻、雕刻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它有书的韵味,刀的意趣,画的情致,诗的境界,故有“方寸之地、气象万千”之誉。这是人们对印章篆刻艺术最概括、最简洁、最高度的评价,亦是被人称道的好作品的评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王帅;杨朝旭;;浅谈齐白石篆刻艺术的特点及成就[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06期
2 李松;;齐白石的书法[J];书法之友;1998年04期
3 孙昊楠;;印章艺术中的情感表达[J];艺术.生活;2011年01期
4 彭育龙;蒋明高;;论齐白石篆刻的形式美[J];艺海;2009年04期
5 罗随祖;;论齐白石及其篆刻(上)[J];艺术市场;2011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纪建勋;;中国比较文学研究年度报告(2013)[J];文贝: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2014年02期
2 刘新华;;真水流风远益香——敖普安书法篆刻赏读[J];艺术教育;2013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甘海民的篆刻艺术[J];美术大观;2003年02期
2 史泓;品味美韵——评《自学篆刻引导》[J];美术之友;2004年01期
3 杨向东;篆刻催我奋进[J];新闻爱好者;2004年01期
4 唐春玉,翟熙伦;篆刻的两个发展方向[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5 董绍伟;对当代篆刻艺术独立地位的思考[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04年03期
6 杨抱林;;方寸艺术上的美学——李华年教授篆刻艺术作品欣赏[J];贵州文史丛刊;2007年02期
7 石以品;;中国篆刻艺术与古文字[J];艺术探索;2009年01期
8 ;篆刻艺术欣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J];中华民居;2009年07期
9 彭善民;;篆刻艺术小组:戒毒社会工作的本土创新[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7期
10 滋芜;;滋芜篆刻艺术作品选[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茹桂;;《贾德宇书法篆刻集》序[A];三秦文化研究会年录论文集[C];2004年
2 庞任隆;;中国篆刻艺术语言浅说[A];三秦文化研究会年录(二0一三年)[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健亚 本报记者 冯俊锋;篆刻艺术能否走出低谷[N];四川日报;2001年
2 记者 张立行;篆刻:由冷转热[N];文汇报;2000年
3 陈复尘 刘春华;骆們們:乐山乐水·亦仁亦智[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5年
4 潘国霖;李岚清篆刻艺术展在人民大学举办[N];中国教育报;2007年
5 郭青剑邋实习记者 张亚萌;当代篆刻艺术大展在京开幕[N];中国艺术报;2007年
6 叶一苇;小小方寸 万顷境界[N];光明日报;2007年
7 记者 蔡树农;中国篆刻艺术院成立[N];美术报;2006年
8 蔡树农;从新概念篆刻扯开去[N];美术报;2006年
9 ;当代篆刻名家谈篆刻艺术市场[N];美术报;2006年
10 特约记者 朱同;谈“当代篆刻艺术大展”[N];美术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赵宏;试论清代篆刻艺术的发展与繁盛[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申铉京;明清中国篆刻对韩国篆刻的影响[D];中国美术学院;2010年
2 赖起凤;论篆刻艺术的书法基础[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3 陈鹏;抗战时期陪都重庆篆刻艺术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4 石军海;篆刻中的笔意论[D];南京艺术学院;2013年
5 韩学宁;篆刻艺术在当下日常运用中的几个现象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4年
6 李云并;易大厂篆刻艺术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7 罗舒宁;论闻一多篆刻艺术[D];湖北美术学院;2010年
8 王可;篆刻艺术对视觉传达设计的影响与启示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9 曲学朋;邓尔雅篆刻艺术的特色[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3年
10 夏雷;篆刻与绘画形式美的互通[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本文编号:14722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ufayishu/14722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