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鹄书法作品及其影响
本文关键词: 梁鹄 书法 影响 出处:《宁夏社会科学》2012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梁鹄是汉魏时期极其重要的一位书法家,其书法深得帝王赏识。梁鹄书法作品传世主要有四种,即《大飨碑》、《上尊号奏》、《受禅表》和《孔羡碑》,且存在一定争议。本文对宋人所述梁鹄书法作品及其影响作了更进一步研究,虽然宋代金石学著作所述梁鹄作品多属"传说",然而其自有一定的合理性。从立碑时间以及梁鹄的身份来判断,宋人所传四碑为梁鹄所书是完全可以成立的,同时宋人对梁鹄所书碑刻的收集、整理和考辨,寄托着士大夫深切的人文关怀和理想追求。梁鹄书法成为后世学习的典范,在中国书法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Abstract]:Liang Hu was an extremely important calligrapher in the Han and Wei dynasties, whose calligraphy was deeply appreciated by emperors. There were four kinds of calligraphy works handed down in the world, that is, "Dazhou Stele", "the Superior trumpet", "receiving the Zen form" and "the Monument of Confucius envy". And there are some controversies. This paper further studies the calligraphy works of Liang Hu and its influence, although most of Liang Hu's works in the gold and stone works of the Song Dynasty belong to "legends". However, it has its own rationality. Judging from the time of setting up the monument and the identity of Liang Hu, the four tablets handed down by the Song Dynasty can be completely established for the books of Liang Hu, and at the same time, the collection, arrangement and examination of the inscription inscriptions on the books of Liang Hu are collected, sorted and examined by the Song people. Relying on the profound humanistic care and ideal pursuit of literati and officials, Liang Hu calligraphy became a model of learning for later generations and had a profound influence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calligraphy.
【作者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基金】:2010年宁夏高等学校科研资助课题阶段性成果之一
【分类号】:J292.1
【正文快照】: 梁鹊是汉末魏初极其重要的一位书法家。他的书法之所以名重朝野,彪炳史册,与汉魏晋时期三位显赫人物的推崇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其书法“汉灵帝重之.曹孟德爱之,,王逸少学之”川g。梁鹊书法适逢其时,从一开始就成为最高统治者的欣赏佳品。关于梁鹊的籍贯、传世书法作品及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庄华峰,王建明;安徽古代沿江圩田开发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2 王柯;《三国志》语词考释[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3 庄华峰;北朝时代鲜卑妇女的精神风貌[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4 曾祥波;从宋初政治的崇文倾向看宋诗气质的形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5 张碧波;箕子论——兼论中国古代第一代文化人诸问题[J];北方论丛;2004年01期
6 孙冬虎;北宋诗人眼中的辽境地理与社会生活[J];北方论丛;2005年03期
7 王丽英;论早期道教的传播方式[J];北方论丛;2005年05期
8 晁瑞;;介词“向”对“问”的替换——兼谈方言介词“问”的历史演变[J];北方论丛;2005年06期
9 李传军;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歌谣风议与官民互动[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10 张荣强;从计断九月到岁终为断——汉唐间财政年度的演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景盛轩;敦煌本《大般涅i镁费芯縖D];浙江大学;2004年
2 章小谦;传承与嫁接:中国教育基本概念从传统到现代的转换[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杨文新;宋代市舶司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4 李钟武;王夫之诗学范畴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5 王祥;宋代江南路文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6 王柏中;两汉国家祭祀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7 杨天保;王安石学术史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8 李强;庆历士风与文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李桂生;先秦兵家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10 杜磊;古代文论“韵”范畴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春梅;临江三孔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2 张尚英;刘敞《春秋》学术论[D];四川大学;2002年
3 刘湘兰;崇高·优美·滑稽[D];湘潭大学;2002年
4 何丽华;东汉封君、封地考察[D];安徽师范大学;2003年
5 王建明;东晋南朝江南地区民间信仰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3年
6 刘云;南宋高宗时期的财政制度[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7 庄国瑞;宋代山水游记新论[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年
8 谭卫元;张家山汉简《具律》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9 程渤;明《馀清斋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10 周晓华;支遁的审美人格境界[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方智娟;;书法点画形态所体现的中和之美[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2 王思棋;;对“弘一体”书法风格形成的再探究[J];大众文艺;2011年12期
3 吴永斌;王晓玲;;刘墉书法及其影响[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2期
4 许瑞珍;;法度与浪漫精神同辉——由颜真卿看唐代书法风格[J];艺术·生活;2001年05期
5 ;崔志强[J];收藏家;2011年09期
6 夏威夷;;苏轼早、中、晚期书法作品之比较[J];翠苑;2011年03期
7 ;崔志强[J];收藏家;2011年07期
8 罗佳;李青;;四至五世纪西北民间书法十品[J];西北美术;2011年02期
9 郭禹池;;法度与秩序——观昭陵唐碑,赏唐初书法[J];大众文艺;2011年14期
10 苏显双;;薛稷书法艺术浅论[J];艺海;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刘绍明;;辽钱书法风格探析[A];《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第七辑)[C];2006年
2 陆玉麒;;书法艺术与区域旅游资源开发[A];旅游开发与旅游地理[C];1989年
3 叶子彤;;论联墨艺术的时代精神[A];联墨艺术与时代——全国第三届联墨名家邀请展暨第二届全国对联论坛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蔡树农;画家陈安纲书法:为什么呢?[N];美术报;2008年
2 吴奎;书坛四大家与书法风格[N];中国矿业报;2003年
3 中国美术学院博士、副教授 高天民;艺以人而行 人以艺而游[N];美术报;2006年
4 刘恒;情性所至 适意逍遥[N];中国艺术报;2007年
5 何学森;文化学层次的书法解读[N];中国文物报;2007年
6 孙铭择;德艺双馨 誉满天下[N];消费日报;2008年
7 王永林;古今书法作品在艺术品拍卖市场的定位[N];文汇报;2007年
8 温存;文徵明晚年小楷书法风格成因初探[N];美术报;2004年
9 沈一萍;浅谈陆游书法的艺术风格[N];中国文物报;2005年
10 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 沈鹏;傅山书学的原创精神[N];太原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顾涛;墓志书法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08年
2 赵伟平;身心与书法审美关系之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3 方波;宋元明时期的“崇王(羲之)”观念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08年
4 蔡梦霞;元代篆、隶书法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8年
5 姚宇亮;“魏晋古法”源流析论[D];浙江大学;2007年
6 王守民;明郑—日本殖民统治时期台湾地区碑派书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7 王天德;现代书法的水墨形态[D];中国美术学院;2010年
8 寻鹏;章草书形体演变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9 汪世基;当代台湾书法创作之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10 张羽翔;龙门北魏造像题记书法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丹;甘肃汉简书法风格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
2 李丹颖;清代书法风格嬗变中的“追认”与“赋予”[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3 杨庆兴;楷尽其妙 四体同辉[D];河南大学;2007年
4 易长松;何绍基书法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5 江雪;蔡京书法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6 张靖;郑板桥书法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7 段彪;论书法中墨韵表现的历史演进与风格流变[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8 王珂;王文治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9 曹军;白蕉书法管窥[D];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
10 张涛;杨守敬《激素飞清阁评碑记》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4769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ufayishu/14769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