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书法论文 >

吴昌硕篆刻与晚年篆书书风及相关问题的探究

发布时间:2018-02-08 09:00

  本文关键词: 吴昌硕 篆刻 晚年 篆书 刀法 墨法 出处:《中国书法》2017年1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吴昌硕早年篆刻以"苍茫斑驳"的钝刀法创作,曾有过因过分为之而导致点画纤弱的弊病,但他广益多师、及时调整,在其篆刻艺术成熟时期呈现出苍茫朴厚的风格;其篆书早年呈现出清丽流美的气息,但并未沿着所谓的"书卷气"风格发展下去。在成熟时期,其篆刻刀法对其篆书的墨法影响至大,从而使得其书法与篆刻乃至绘画都呈现出"老苍"的气息,这既有上述艺术门类相互影响的原因,也与其生活经历以及心性、身份密切关联。
[Abstract]:In the mature period , the seal cutting knife method has the flavor of " old gray " , which has the influence on the calligraphy and seal cutting and even painting , which has the influence of the above art categories , and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life experience and the heart and identity .

【作者单位】: 集美大学美术学院;
【分类号】:J2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辛尘;;吴昌硕的篆刻人生[J];中国书法;2014年2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叶梅;;吴昌硕篆刻与晚年篆书书风及相关问题的探究[J];中国书法;2017年1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纪敏;孙利华;;中师篆刻艺术教法初探[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2 程大利;一部雅俗共赏的篆刻读物[J];美术之友;2002年01期

3 黄国楹;印者,信也——体例严谨的《中国篆刻全集》[J];美术之友;2002年04期

4 刘宗超;;篆刻艺术的定位与发展刍议[J];艺术教育;2003年06期

5 ;邱运昌篆刻艺术欣赏[J];环境导报;2003年18期

6 叶一苇;浙江是我国篆刻艺术发祥地[J];今日浙江;2003年01期

7 ;甘海民的篆刻艺术[J];美术大观;2003年02期

8 史泓;品味美韵——评《自学篆刻引导》[J];美术之友;2004年01期

9 杨向东;篆刻催我奋进[J];新闻爱好者;2004年01期

10 唐春玉,翟熙伦;篆刻的两个发展方向[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茹桂;;《贾德宇书法篆刻集》序[A];三秦文化研究会年录论文集[C];2004年

2 庞任隆;;中国篆刻艺术语言浅说[A];三秦文化研究会年录(二0一三年)[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叶一苇;《原来篆刻这么有趣——李岚清印痕》读感[N];美术报;2007年

2 尹鸿祝;李岚清篆刻艺术讲座举行[N];中国教育报;2008年

3 木子;李岚清篆刻艺术讲座在京举行[N];中国教育报;2008年

4 曹昕;让更多人走进篆刻艺术的世界[N];中国文化报;2010年

5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常务副院长 骆們們;中国篆刻艺术 中华文化精神[N];光明日报;2011年

6 范迪安;李岚清的篆刻书法艺术[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

7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常务副院长 骆們們;走向21世纪的中国篆刻艺术[N];中国艺术报;2011年

8 韩天衡;为篆刻而生的女性[N];美术报;2012年

9 李岚清;艺境情怀说篆刻[N];光明日报;2012年

10 徐燕 王鹏程;不负岚清同志殷切期望 让篆刻艺术走向大众成为城市名片[N];镇江日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赵宏;试论清代篆刻艺术的发展与繁盛[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柴利泽;丁敬篆刻艺术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2 马逸飞;书法视域下的汉代瓦当文字研究[D];山西大学;2015年

3 杨雪吟;篆刻艺术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5年

4 宋开智;明清篆刻边款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15年

5 张圳;清代篆刻书卷气研究[D];西南大学;2016年

6 薄莹莹;青海当代汉字篆刻艺术审美研究[D];青海民族大学;2016年

7 李嘉文;巾帼不让须眉[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8 熊星;浅论陆和九篆刻艺术[D];湖北美术学院;2016年

9 朱晓艳;试论清代篆书、篆刻的发展[D];山西师范大学;2016年

10 姜文;当代写意篆刻的形式语言和审美情感[D];辽宁师范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4950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ufayishu/14950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dc5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