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书法论文 >

《千字文》对少数民族地区及海外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02-27 08:28

  本文关键词: 《千字文》 真草千字文 书法研究 中国书法史 湮没无闻 识字教育 少数民族地区 历代名家 传统文化教育 百本  出处:《中国书法》2013年1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正在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中,识字教育是基础,而识字与书写关系密切。传王羲之七世孙智永临"真草千字文八百本"散布天下,此后,历代名家竞书《千字文》,成为中国书法史上的独特现象。而在名家背后,则是更为庞大的民间书手群体写《千字文》。传统书法研究和收藏所关注的是名家群体,大量的民间《千字文》书迹则湮没无闻了。敦煌、吐鲁番遗书重现天日,向我们展现了民间书写《千字文》的真实状态,由此一斑,我们可以窥见《千字文》在民间识字与书写教育中的巨大影响。
[Abstract]:In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al educ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is the foundation, and literacy and writing are closely related. It has become a unique phenomenon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calligraphy that the famous Chinese calligraphers have been competing for thousands of characters. Behind the famous Chinese calligraphers, a larger group of folk calligraphers wrote "Thousand characters". The traditional calligraphy research and collection focused on the group of famous calligraphers. A large number of folk "thousand characters" books have disappeared. Dunhuang, Turpan's testament reappeared in the sky, showing us the true state of folk writing "thousand characters". We can see the great influence of Thousand characters in the education of folk literacy and writing.
【作者单位】: 首师大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
【分类号】:J29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符力;;关于《千字文》的制作、别本以及对《千字文》传入日本一事的浅见[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89年03期

2 张觉;别具一格的《千字文》编次法[J];文史杂志;1990年05期

3 韦石;世界最奇特的识字课本——《千字文》[J];中小学管理;1991年02期

4 张新朋;;吐鲁番出土《千字文》残片考[J];文献;2009年04期

5 李士奇;;千古奇书《千字文》奇在哪里[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2010年01期

6 ;《千字文》是一本五毒俱全的儒家黑书[J];延边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4年03期

7 ;《千字文》批注[J];江苏师院学报;1974年S1期

8 ;《千字文》批注[J];延边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5年01期

9 ;《千字文》批注[J];河北电院;1975年00期

10 段全林;;关于《千字文》中的几个问题[J];青年文学家;2014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何瑞;;从《千字文》看六朝以降常用字的稳定性[A];第五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顾月琴;;中国古代识字教材的比较——杂字与“三百千”的不同之处[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本报记者 陈张书 熊伟;大笔挥就《千字文》[N];湖南经济报;2006年

2 南昌大学国学研究院 程水金 张宜斌;《千字文》的创作与流传[N];光明日报;2014年

3 李洪义;唐僧草书《千字文》卷[N];中国商报;2002年

4 王以坤;避讳辨伪妙方[N];中国商报;2003年

5 杨清汀;《包步洲·杨清汀行书楷书千字文》自序[N];天水日报;2005年

6 海国林;变中生奇的傅山草书[N];中国商报;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董晓慧;《千字文》教材模式及教学意识流变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2 白玲;《千字文》语言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2年

3 史湘萍;《千字文》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4 许静;传承与创造[D];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

5 夏泽天;传统蒙学识字教材的当代意义[D];郑州大学;2012年

6 王越莹;朝鲜族中学阶段的汉字教育方法研究[D];延边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5419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ufayishu/15419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5b6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