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书法论文 >

论草书的现代性路径

发布时间:2018-03-02 12:44

  本文选题:现代性进程 切入点:毛笔书法 出处:《中国书法》2013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正艺术的现代性跟随新思潮和新的社会变化而蝶变。自启蒙时代以来,新的外在世界和内在世界都在发生着超出想象的不可逆转的变化。曾经,随着二十世纪初西方硬笔书写工具在中国的迅速流行和普及,毛笔书法失去了其具有广泛性的实用意义,甚至曾面临五十年代主张中国文字走拉丁化道路的绝境。但东方特别是中国传统的书法艺术,在当代艺术现代性转变的时代浪潮中,因其特殊的艺术感染力和内在的文化精神,依赖相当一批具有深厚传统文化修养画家、学者、社会名流,加上为数不多
[Abstract]:The modernity of orthodox art has changed with new trends of thought and new social changes. Since the Enlightenment era, the new external world and the inner world have undergone irrevocable changes beyond imagination. In 20th century, with the rapid popularity and popularity of Western hard pen writing tools in China, brush calligraphy lost its extensiv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In 50s, he even faced the desperate situation of advocating the Latinization of Chinese characters. But the oriental, especially Chinese traditional calligraphy art, in the tide of the modern transformation of contemporary art, because of its special artistic appeal and intrinsic cultural spirit, Relying on a considerable number of painters, scholars, socialites, and a small number of artists with deep traditional culture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分类号】:J29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炎冰;“现代性”语义之辨正[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2 蔡江珍;中西之辨:中国的现代性视界[J];中国比较文学;2004年02期

3 焦雨虹;守望或突围——乡土诗歌的现代性困境焦雨虹[J];当代文坛;2005年03期

4 张法;;现代性话语对重述中国文学的学术意义[J];求是学刊;2006年03期

5 高文强;;文化研究与现代性国际高层学术论坛述评[J];文学评论;2006年05期

6 陈士兵;;马克思哲学与现代性[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7 汪民安;;现代性的冲突[J];中国图书评论;2007年04期

8 汪民安;;现代性的冲突——西方政治现代性与文化现代性的多元矛盾[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9 庞立生;王艳华;;当代西方哲学与社会理论反思现代性的理路与趋向[J];社会科学战线;2007年06期

10 何建良;;“现代性”视域中的“艺术终结”[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傅永军;;现代性、文化救赎与批判理论[A];“哲学、宗教和科学:传统与现代的视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东方朔;;理性、现代性与中国哲学的未来——兼评新儒家对传统哲学现代转化之探寻[A];《与孔子对话——论儒学的现代生命力》——上海文庙第三届儒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陈嘉明;;“现代性”研究的回顾与反思[A];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纪念“芜湖会议”暨“两学会”成立30周年论文集[C];2008年

4 陆萍萍;;现代性的断裂与整合——新世纪长篇小说点评[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段从学;;浪漫主义的“根源”——几个补充片段[A];新诗与浪漫主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杨俊蕾;;当代意义危机与精神价值重建:文论“现代性”形成的一种描述[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上)[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文军;现代性的反思[N];南方日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马国川;“不能让现代化取代现代性”[N];经济观察报;2008年

3 徐立凡;从东亚现代性进程看如何跳出亨廷顿逻辑[N];华夏时报;2009年

4 卿青;中国舞蹈现代性的足迹和诉求[N];中国艺术报;2010年

5 李世涛;詹姆逊:从后现代性返身现代性[N];中华读书报;2004年

6 卿青;中国舞蹈现代性进程中的问题[N];中国艺术报;2010年

7 陈雪虎;回到现代性的地面[N];文艺报;2002年

8 魏英杰;网民不过是公民的一种“昵称”[N];东方早报;2008年

9 本版编辑 陈筠泉(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陈家琪(同济大学文法学院教授) 张雄(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院长) 王鸿生(上海大学文学院教授) 蔡仲(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张岩冰(复旦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王逢振(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许明(上海社会科学院思想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社会科学报》社社长、总编) 黄力之(上海市委党校哲学部主任、教授) 张法(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四川外语学院中外文化比较研究中心教授) 王尔勃(广西民族大学中文学院副教授) 陶水平(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总体叙述本土话语焦虑[N];社会科学报;2006年

10 吴立昌;文学的现代性与社会的现代性[N];中华读书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炜;现代性的社会控制图式转换[D];吉林大学;2005年

2 禹建湘;现代性症候的乡土想像[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3 林秀琴;寻根话语:民族文化认同和反思的现代性[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4 甘剑梅;德育现代性的哲学论辩[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5 郑润良;反现代的现代性:“重写文学史”的歧路[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6 李汇;现代性视野中的1980年代探索戏剧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7 博玫;《紫罗兰》(1925-1930)的“时尚叙事”[D];复旦大学;2004年

8 张黎;中国文学传统的现代回响及其与“现代性”之关系[D];复旦大学;2005年

9 吴畅畅;传媒、现代性与工人阶级主体性[D];复旦大学;2008年

10 刘冰冰;在古典与现代性之间[D];山东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江振峰;关于现代性在中国命运的哲学思考[D];大连海事大学;2006年

2 肖蓉;现代性视阈下的风险生存[D];中共山东省委党校;2013年

3 陈怀玉;1930年代的大众文化:大都会的现代性想像与追寻[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4 郭鹏;民族—国家在现代性建构中的作用[D];河北大学;2007年

5 刁铭玉;查尔斯·泰勒现代性理论探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6 胡满英;现代性的困境与主体性的命运[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7 严婷;现代性:未竟的事业还是危险的陷阱[D];贵州大学;2006年

8 李玉平;文学的现代性与大众化的关系[D];重庆师范大学;2003年

9 余易达;中国新现代性:在全球化语境中超越知识鸿沟的哲学思考[D];苏州大学;2003年

10 赵晋芳;论鲍曼的现代性[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5565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ufayishu/15565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2b5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