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书法论文 >

清代馆阁体“中和”审美意识的异化

发布时间:2018-03-09 11:52

  本文选题:馆阁体 切入点:书体选择 出处:《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清代馆阁体是官方正统意识在书法领域的异化表现,几乎所有清代书家均有馆阁功底。馆阁体蕴藉着正体化、实用化、功利化、程式化等书学审美倾向。其书学实践重普及,尚皇权,功能与形式均趋异化。一方面以精丽秀媚、端雅中正的形式美,标举着清廷崇尚"中和"的官方审美基调,强化着正统思想控制;一方面以日趋正体化、程式化的异化书写,抹煞书家个性化的书学创造,扭曲书法艺术发展的正常轨道。这种异化的存在,也使"中和"意识得以成为清代各类书体的审美基调,具有历史意义。
[Abstract]:The style of pavilions in Qing Dynasty is the alienation of official orthodox consciousness in the field of calligraphy. Almost all the calligraphers of the Qing Dynasty have the merits of the pavilions. The style of pavilions is characterized by orthodox, practical, utilitarian, stylized, and so on. On the one hand, with the beautiful beauty of refined beauty and the formal beauty of elegance and justice, the official aesthetic tone of advocating "neutralization" in the Qing Dynasty was raised to strengthen the control of orthodox thought; on the other hand, it became more and more orthodox. The stylized alienation of writing erases the calligrapher's individualized creation of calligraphy and distorts the normal track of the development of calligraphy art. The existence of this alienation also makes the consciousness of "neutralization" become the aesthetic tone of various types of calligraphy in the Qing Dynasty and has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审美意识通史”(11AZD052) 第五十四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清代美术遗存审美意识”(2013M540349)之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J292.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方英;新发现的一份朝考卷[J];安徽史学;2005年06期

2 孙静;;孙梅的家世与生平补索[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3 郗鹏;李新;;清代国子监行政官员选用制度述评[J];北方论丛;2008年02期

4 王志;;宪法平等权中的统合标准刍论[J];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2010年03期

5 卢明辉;略谈清代汉族与北方各族的文化交流[J];北方文物;1985年04期

6 伏涛;;从赵翼的场屋经历管窥清代科举制[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7 韩晓洁;;论清代满人入仕及迁转途径[J];东北史地;2012年03期

8 倪军民;雍正帝改革科学制度考述[J];东北师大学报;1999年03期

9 杨春俏;;清代科场加试试帖诗之始末及原因探析[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10 周焕卿;;李应机及其年谱[J];中国典籍与文化;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林李楠;;清初科举政策与传统社会治理——兼论考试的多重价值与功能[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2 张建伟;;明清科举考试防弊措施探析——兼论对当今国家教育考试防弊问题的启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3 田澍;;明代八股文略论[A];明史研究第7辑——谢国桢先生百年诞辰纪念专辑[C];2001年

4 张杰;;清代殊卷所见蒙古旗人科举家族[A];蒙古史研究(第七辑)[C];2003年

5 李帆;;清代中期文化学术的总体走向与理学的命运[A];传统思想的近代转换[C];2007年

6 汪维真;;明代孔颜曾孟四氏圣裔的教育与科贡——以阙里孔氏庙学为中心[A];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第3辑)[C];2012年

7 贺卫方;;司法独立在近代中国的展开[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法的移植与法的本土化[C];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中原;王阳明政治伦理思想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2 李永泉;《儿女英雄传》考论[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3 张国骥;清嘉庆、道光时期政治危机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4 赵红卫;明清安丘曹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田建荣;中国考试思想史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6 蒋金星;《清代xC卷集成》的文献价值和学术价值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7 李兵;书院与科举关系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8 陈秀宏;科举制度与唐宋士阶层[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9 朱焱炜;明清苏州状元文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10 杨天保;王安石学术史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会会;清代顺康雍时期殿试策问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熊小欣;晚清海外修学旅游政策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周春菊;晚清广西乡土社会中的少数民族士绅[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4 谷小溪;康熙时期《诗经》文献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5 刘小燕;《申报》散文文体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6 杨骥;清代广西诗歌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7 丁之涵;明清《四书》专题类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孙建美;俞正燮考据学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李阳;清末民初苏州士绅的转变与坚守[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10 关康;《闲窗录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黎传绪;简论康有为“尊碑卑唐”说[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2 向政;;新颖性与服饰审美[J];装饰;2006年02期

3 刘建琼;王萍;;试析庐隐小说和散文的意境之别[J];湖南社会科学;2009年01期

4 陈佳;;清代中书舍人在馆阁体发展中的影响研究[J];美苑;2009年06期

5 计晗;;浅析宋诗的“理”与“趣”[J];学理论;2010年13期

6 徐伯鸿;;“台阁体”不能等同“馆阁体”辨析[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7 刘健芬;;从《琵琶行》看白居易诗歌创作的审美倾向[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2年04期

8 邵之茜;李贺诗歌审美倾向的特异性[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9 王国华;小议中庸[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10 刘伟;;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审美效应[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R壷,

本文编号:15884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ufayishu/15884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852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