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曾植遗民心态下的书学观
本文选题:沈曾植 切入点:遗民 出处:《中国书法》2016年0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清末民初之际,素有"同、光朝第一大师"之称的沈曾植在传统文化受到猛烈冲击之时,以文化传承自荷、为守护传统文化苦心孤诣。他所倡导的"碑帖融合""南北会通"的书学理念为当时沉闷的书坛带来一缕清风,甚至影响了民国时期的书法审美取向。只是他处于历史大潮的风口浪尖,受到过激的批判、攻击,长期湮没无闻。本文试图通过作为清遗民的沈曾植对道统的坚守、在书学思想上的复古倾向以及其选取取法对象的内在根源等方面来反映其书学观的一个侧面。
[Abstract]:At the end of the Qing Dynasty and the beginning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Shen Zengzhi, known as "the same, the first Master of the Light Dynasty," received a violent impact on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he inherited himself through the culture. In order to protect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he advocated the idea of "the integration of tablets and posts" and "North-South Association" to bring a light breeze to the dreary book world at that time. It even influenced the aesthetic orientation of calligraphy in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It was only that he was at the forefront of the tide of history, was criticized, attacked, and disappeared for a long time. 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stick to the Taoism through Shen Zengzhi, who was a relic of the Qing Dynasty. The retro tendency in the thought of calligraphy and the internal root of the object of selecting the method reflect one aspect of his view of calligraphy.
【作者单位】: 浙江省钱君S艺术研究馆;
【分类号】:J29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文飞;;开古今书法未有之奇境——沈曾植书法评述[J];东方艺术;2009年08期
2 葛炜;;学人治书——略论沈曾植书法艺术特征[J];美与时代(下半月);2008年09期
3 刘碧虹;;王国维致沈曾植遗墨三种考释[J];收藏家;2011年02期
4 叶宪允;;取材丰赡 属文典雅——以《沈曾植年谱长编》为例论年谱学术价值[J];贵图学刊;2012年04期
5 肖文飞;;沈曾植书风演变的几个点[J];中国书画;2013年01期
6 陈行一;浙江嘉兴发现沈曾植手批考语墨札[J];南方文物;1992年04期
7 谢泳;谁遗忘了沈曾植?[J];读书;1995年12期
8 潘良桢;;康有为与沈曾植[J];书法之友;1997年04期
9 陈振濂;;沈曾植书法赏析[J];今日浙江;2014年06期
10 陈建品;;沈曾植字号略考[J];中国钢笔书法;201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许全胜;;沈曾植与早期中外史地研究[A];多元视野中的中外关系史研究——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边家珍;沈曾植与《海日楼札丛》[N];光明日报;2008年
2 李洪岩;王国维开罪沈曾植[N];中华读书报;2007年
3 薛永年;浑朴儒雅 卓然自立[N];中国文化报;2005年
4 辛斋;迎接海派书法的春天[N];美术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卢川;沈曾植诗歌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2 许全胜;沈曾植年谱长编[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李瑞明;雅人深致[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狄德全;论沈曾植的书法艺术[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葛炜;沈曾植书法艺术思辨性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3 段永成;沈曾植帖学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4 潘文哲;徘徊于新旧之间[D];浙江大学;2013年
5 张伟;论沈曾植的书法风格及其影响[D];曲阜师范大学;2014年
6 张智慧;沈曾植诗歌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7 王晓雯;沈曾植诗歌中的佛教典故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8 成联方;沈曾植书学方法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9 吉德昌;民国时期章草理论之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5933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ufayishu/159331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