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昌硕与《曹全碑》
本文选题:吴昌硕 切入点:曹全碑 出处:《中国书法》2012年0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正吴昌硕一生十分重视鉴藏和临摹碑帖拓本,由于其临摹的《石鼓文》太过著名,反倒将缶翁与其它碑帖结缘的往事遮掩殆尽。近年随着上海图书馆碑帖善本研究工作的深入展开,笔者发现不少与吴昌硕有关的碑帖善本,或为其题跋,或为其自藏。吴氏书画创作虽富含郁勃、雄强、肆意之气,然其碑帖收藏还是兼收并蓄,主张各体兼备的,并非一味追求质朴的金石气。
[Abstract]:Zheng Wu Changshuo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collection and the inscription of the tablet in his life, because his copy of the Stone Drum text was too famous.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 research work of the Shanghai Library, the author found that there are a lot of inscriptions and inscriptions related to Wu Changshuo, or for its postscript. Wu's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creation is rich in Yu, Xiong strong, wanton gas, but its collection of tablets is still eclectic, advocating the various physical integrity, not the pursuit of simple stone gas.
【作者单位】: 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研究所;
【分类号】:J29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关田;;诗画之缘,忘年之交——记吴昌硕与诸贞壮交游[J];中国书画;2004年05期
2 华振鹤;吴昌硕两度入仕途[J];文史天地;2004年10期
3 马海宁;;老道恣肆 炉火纯青 吴昌硕书法楹联赏析[J];收藏界;2004年08期
4 乃泉;海上巨擘吴昌硕与二十世纪诸画派[J];上海艺术家;2005年02期
5 丁羲元;吴昌硕的绘画艺术[J];荣宝斋;2005年03期
6 棋子;;吴昌硕《寿石天竺图》赏析[J];艺术市场;2006年04期
7 王小军;;谈吴昌硕的艺术创新[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8 王小红;;从吴昌硕《朱子家训》观照吴氏早期生平及隶书风貌[J];书画世界;2008年01期
9 ;吴昌硕故事七则[J];书画艺术;2008年02期
10 葛金根;;浑朴厚重 烂漫缤纷 嘉兴博物馆藏吴昌硕遗札[J];收藏家;200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陈维彪;;吴昌硕对石鼓文的理解与创新[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景迪云;吴昌硕与鄣吴故居[N];文艺报;2002年
2 好运;吴昌硕书画印皆有玩头[N];中国商报;2007年
3 采访 尧小锋 整理 吴新;警惕吴昌硕作品鉴定的误区[N];中国证券报;2009年
4 马明宸;吴昌硕的仕途经历及心态[N];中国艺术报;2011年
5 顾村言;征集难与真赝判断事关《吴昌硕全集》质量[N];东方早报;2014年
6 周新月;进退之间:客寓苏、沪的吴昌硕[N];东方早报;2014年
7 顾飞;诗书画印吴昌硕[N];中国石化报;2003年
8 徐冶敏;一代巨匠吴昌硕[N];中国邮政报;2005年
9 陈毛应邋马洪亮;吴昌硕纪念馆四馆资源共享[N];中国文化报;2007年
10 黄鼎;吴昌硕画作拍场“捉鬼”[N];上海证券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小坂克子(久保克子);论吴昌硕的艺术[D];中国美术学院;2012年
2 柳时浩;吴昌硕、齐白石对近现代韩国画的影响[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4年
3 李淑辉;时空交界下的文化抉择[D];南京艺术学院;2007年
4 王传峰;中日近现代书法交流比较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12年
5 陈晨;“海派”绘画作品鉴定与市场价格研究[D];南开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邵仲武;吴昌硕引书入画之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5年
2 张丹;论海派画家吴昌硕绘画艺术创新[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3 吴柳;吴昌硕花鸟画构图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4 任文;吴昌硕艺术价值与市场价格的反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5 段肖瑶;吴昌硕写意花鸟画中线条的艺术魅力[D];山西师范大学;2014年
6 李杰;作画须凭一股气—吴昌硕笔墨与《墨花系列》[D];南京大学;2012年
7 李勤;吴昌硕书风对我篆书创作的影响[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8 荣钢;吴昌硕篆书风格成因初探[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3年
9 吕高飞;吴昌硕篆刻美学研究[D];南昌大学;2014年
10 田晶;吴昌硕书法与绘画关系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5979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ufayishu/159795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