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书法论文 >

黄庭坚的“文气”与书风

发布时间:2018-03-14 13:22

  本文选题:书风 切入点:文人士大夫 出处:《中国书法》2013年0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正这里讨论的"文气"是指文人和文风气质,亦可宽泛地定义为"文人精神",也包括文人在其文学作品中反映出的气韵。每一位名垂青史的文人都有各自的"文气",所不同的是,"文气"的形成有的和时代有关,有的和不同个体的成长经历有关。纵观整个中国古代文人精神的形成和演变,都与此二者密切相关。在两宋文人中,黄庭坚的"文气"独特,颇具典型性。所形成的原因,既有时代的烙印,又有个人品行所致。所谓"书风",是指黄庭坚的书法风格。本文要讨论的,就是黄庭坚"文
[Abstract]:The "literary spirit" being discussed here refers to the literati and literary temperament. It can also be broadly defined as "literati spirit", and it also includes the spirit reflected by literati in their literary works. Each literati with a long history has his own "literary spirit". The difference is that the formation of "literary spirit" has something to do with the times. Some of them are related to the growth experiences of different individuals. The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the literati spirit throughout ancient China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m. Among the literati in the Song Dynasty, Huang Tingjian's "style" is unique and typical. "calligraphy style" refers to the calligraphy style of Huang Tingjian.
【作者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基金】: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古代文人“艺趣”与文人精神生成研究》课题资助。项目批准号:12YJA751013
【分类号】:J29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敬东;确立适应时代需要的书风──兼议流行书风[J];呼兰师专学报;2002年02期

2 何满宗;湖湘书风分析[J];理论与创作;2003年03期

3 陈治元;经典与流行之间[J];青海师专学报.教育科学;2003年03期

4 刘根货;论中原文化生态环境中的中原书风[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5 孟云飞;流行书风浅议[J];美术观察;2003年12期

6 张光兴;从老庄的“无为”精神谈当前不良书风的纠正[J];美与时代;2004年10期

7 皮祖政;;美术字,书法第六体?[J];中国书画;2005年11期

8 彭宏图;流行书风——传统书法的视觉纯粹及其变革[J];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9 张光兴;;从“和”的美学内涵看“流行书风”[J];美与时代;2006年07期

10 杨豪良;;唐代尚法书风的形成及其意义[J];襄樊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孟云飞;;流行书风浅议[A];北京三希堂艺术院艺术家文集[C];2007年

2 佟培基;;试论李白书风[A];中国李白研究(1995-1996年集)[C];1995年

3 张铭;;房山石经刻石书风视觉形式演变的分期研究[A];中国创意设计年鉴论文集2012[C];2013年

4 肖鑫;;“自律”启蒙的迟来与书法大众化背景下的受困[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8年

5 ;谯指南[A];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大典[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陈茁;为“中原书风”注入时代精神[N];河南日报;2007年

2 高鸿;地域书风的形成分析 以漳、厦、泉三地为例[N];美术报;2007年

3 刘殿才;“毛体书风”传后世[N];中国人事报;2009年

4 书法批评人 曾如影;我看“流行书风”[N];中国文化报;2014年

5 本报记者 林雪娜;“国展”扬起八桂书风[N];广西日报;2011年

6 林雪娜;“八桂书风” 迎“国展”[N];广西政协报;2011年

7 李 峰;“流行书风”为何起波澜[N];北京日报;2004年

8 付京生;新古典主义书风与流行书风考辨[N];美术报;2004年

9 张立行;“流行书风”引发书坛大战[N];文汇报;2003年

10 崔梦瑶;地域书风展隆重开幕[N];中华新闻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孟磊;杨守敬对日本近代书风影响[D];中国美术学院;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巩绪发;晚明浪漫书风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王来景;晚明浪漫主义书风郄视[D];河南大学;2007年

3 饶建华;当代“流行书风”现象下的非书法因素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4 叶立文;论“八桂书风”的建构及其意义与价值[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爽;中和之美与齐梁书风的转变[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6 梁昭烈;流行书风与当代大众文化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6年

7 曹恩东;明末书风嬗变现象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宋海涛;清末民初书风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2年

9 刘斌;从出土楼兰简纸看其地域书风[D];河南大学;2013年

10 赵盟;从杨维桢看元末隐士书风[D];曲阜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6113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ufayishu/16113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d25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