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书法论文 >

略说东夷契刻

发布时间:2018-03-15 02:00

  本文选题:大汶口文化遗址 切入点:东夷文化 出处:《中国书法》2013年1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正文化史的新视野中国书法以汉字为根基,书法文化的生成也就与汉字的发源相伴相生。在古东夷地区,远古文化遗址密集,从莒县大汶口文化到邹平丁公龙山文化,再到恒台史家遗址、高青陈家遗址等,东夷契刻(陶文、兽骨契刻)不断出土面世,昭示出了汉字书法的筚路蓝缕之功与远古文明的灵光闪烁。从文化史的视野中看,她是中国文字刻划的原生状态,研究和利用这些远古的资源,有其现实意义,对于认识与理解中国书法的品格与传统,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具体探讨大汶口契刻、丁公契刻与寿光契刻的书法史意义。最近数十年来,山东境内的莒县陵阳河大汶口文化遗址、邹平丁公龙山文化遗址、桓台史家遗址与高青陈家遗址陆续出土,发端与衍生在今齐鲁大地上的东夷文化的古迹不断问世,对中国文明史的既有叙述秩序形成了强有力的冲击。特别是东夷契刻的发现,意义重大。
[Abstract]:Chinese calligraphy is based on Chinese characters, and the formation of calligraphy culture goes hand in hand with the origin of Chinese characters. In the ancient Dongyi region, ancient cultural sites are dense, from the Dawenkou culture of Ju County to the Dinggong Longshan culture of Zouping County. To the Hengtai historian site, the Gaoqing Chenjia ruins, and so on, Dongyi Qi (pottery, animal bone carving) has been unearthed, which shows the painstaking work of Chinese calligraphy and the brilliant light of ancient civiliz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history, She is the original state of Chinese characters. It is of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study and utilize these ancient resources, and it is of great value to understand and understand the character and tradition of Chinese calligraphy.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calligraphy history of Ding Gong Qi and Shouguang Qi carvings. In recent decades, the Lingyang River Da Wenkou Cultural site, the Zou Ping Ding Gong Longshan Cultural site, the Huantai Shi Jia site and the Gao Qing Chen Jia site in Shandong have been unearthed one after another. The historic sites of Dongyi culture, which originated and derived from the present Qilu land, have formed a powerful impact on the existing narrative order of the history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especially the discovery of Dongyi Qi,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作者单位】: 山东滨州政协文史委;北京大学中文系;
【分类号】:J292.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李象润;;万里黄河流淌出中国书法——书法在文化地理视域中的历史考察[J];管子学刊;2014年02期

2 李象润;李浴洋;;东夷契刻:中国书法的原生态——直插中华汉字根底基因的哲理对话[J];书法赏评;2014年01期

3 李健胜;;夷夏羌东中西说[J];青藏高原论坛;201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杨金萍;卢星;;东夷巫医文化对针砭术的发源及早期医学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医史学分会第十四届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晶晶;长江中下游史前玉器的审美特征[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丁雨辰;莒文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2 李建;山东地区东周时期积石积炭及膏泥墓葬的考古发现与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玉明 ,董泾青;论青岛与海洋文化[J];青岛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

2 谢飞东;聂晖;;读字(十一)[J];中国钢笔书法;2013年11期

3 团子;任军;;齐长城沿线:中国地质、文化博物馆[J];旅游世界(旅友);2013年09期

4 ;5000年前的开颅手术[J];奇闻怪事;2013年10期

5 刘绍荣;;十个人与十二栋楼房[J];飞天;1998年06期

6 王蔚华;;清代民间牙雕鉴识[J];收藏界;2003年09期

7 于成宝;;古代酒具漫谈[J];古典文学知识;2005年06期

8 ;四月,让人心驰神往——特别的地方[J];文化月刊;2010年04期

9 张新建;;万马奔腾 与时俱进 澳大利亚籍华人 姚迪雄画马艺术[J];艺术市场;2010年10期

10 ;[J];;年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赵莎莎;山西会馆重修再现大汶口古镇繁荣[N];泰安日报;2011年

2 记者 马骏;加快大汶口遗址开发保护进程[N];泰安日报;2011年

3 记者 赵莎莎;品牌细流汇就文化长河[N];泰安日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邹吉宏 王雷;构建青岛旅游发展的新平台[N];青岛日报;2009年

5 夏丽苗 记者 赵垒;泰安旅游寻求突破[N];中国旅游报;2004年

6 中共山东省泰安市委书记 杨鲁豫;以文化产业发展促进结构优化升级[N];人民日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邢兆远;激活文化力构建强势产业[N];光明日报;2009年

8 邓有峰 高伟仁;这里风光最旖旎[N];潍坊日报;2011年

9 王刚邋贺长泽;璞玉的嬗变[N];青岛日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李小千;找准“亮点”就能走远[N];中国经济时报;2002年



本文编号:16139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ufayishu/16139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091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