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白华的书法交游
本文选题:宗白华 切入点:胡小石 出处:《中国书法》2013年0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正与胡小石交游宗白华(一八九七——一九八六)留德归国后,于一九二五年入南京东南大学哲学系执教。胡小石(一八八八——一九六二)亦于次年兼任该校国文教授,并在一年后正式调入。其后,东南大学因合校,于一九二八年几经更名为国立中央大学。自此,直到一九五二年宗白华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宗、胡二人共事二十六载,并结为好友。当时的胡小石不仅以学富著称,且已俨然为南京书坛巨擘;而宗白华一生中包括书学在内的最具代表性的美学论著,也在这段时期完成。二人夙缘,可谓不浅。往来论学交游的梗概和片段,已见于宗白华一九八五年所作《〈胡小石书法集〉序》[1]中,这里依据其他文献线索,拟再补充数条。
[Abstract]:After returning to Germany from 1897 to 1986, he joined the Department of philosophy of Southeast Nanjing University on 1925. Hu Xiaoshi was also a professor of Chinese at the university the following year. In 1928, Southeast University was renamed 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 several times. From then on, Zong Baihua was transferred to the Department of philosophy at Peking University in 1952. Zong and Hu worked together for 26 years. Hu Xiaoshi at that time was not only famous for learning and wealth, but had become a great power in Nanjing's book world; and Zong Baihua's most representative aesthetic treatise, including the study of books, was also completed during this period. The general outline and fragments of the exchange theory of the world have been found in Zong Baihua's book entitled "the Collection of calligraphic works of Hu Xiaoshi" in 1985 [1]. Here, according to other literature clues, it is proposed to add a few more pieces.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文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宗白华美学与现代新儒学研究”(11CZW016)阶段成果
【分类号】:J292.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震川;;析宗白华的诗歌美学特征[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2 张国芳;;论宗白华艺术学视野下的哲学心路[J];滁州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3 叶隽;;“一体二魂”所反映的二元论问题——《浮士德》的理性路径与歌德思想的自我矛盾[J];德国研究;2009年03期
4 杜正华;;论宗白华意境论及其独特性[J];大众文艺;2012年10期
5 徐欢;;郭沫若与宗白华传统人生观的思想共鸣[J];郭沫若学刊;2009年04期
6 田智祥;;宗白华的内倾型人格与他的诗意情[J];甘肃社会科学;2009年02期
7 王维玉;;逻辑与经验事实的冲突——朱光潜前期美学论著中的矛盾及当代反思[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2年08期
8 时宏宇;;道、气、象、和的生命流动——宗白华生命哲学的构建[J];东岳论丛;2012年11期
9 孙迎光;;以玉比德——诗性德育的一个专题[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10 刘志华;;“同情”与宗白华的“艺术化人生”[J];理论学刊;2006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永春;《少年中国》与五四时期社会思潮[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王进进;宗白华美学思想述评[D];浙江大学;2005年
3 邓小林;民国时期国立大学教师聘任之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4 时宏宇;宗白华艺术学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王云亮;话语的转型[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6 李修建;名士风流[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7 王永;还原·想象·阐释[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8 田智祥;宗白华的精神人格与美学之路[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郭景华;观看之道:作为精神史的艺术史[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张黎敏;《时事新报·学灯》:文化传播与文学生长[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严雯;歌德对宗白华艺术人生观的影响[D];湘潭大学;2010年
2 王凡;“舞”:中国艺术的审美基型[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帆;论《流云》与宗白华的美学思想[D];西南大学;2011年
4 林敏敏;从超二元对立角度浅析宗白华意境论[D];云南大学;2011年
5 刘天召;宗白华艺术哲学思想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6 雷震;宗白华《艺境》的诗性言说方式探析[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7 张爱武;宗白华生命美学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2年
8 史爱兵;宗白华对中国艺术学的几点重大贡献[D];河北大学;2003年
9 莫先武;现代意境理论的生成[D];苏州大学;2004年
10 马凌燕;马采的艺术学理论研究——从艺术学独立运动到现代艺术学体系[D];东南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进进;宗白华研究综述[J];云梦学刊;2004年06期
2 张X;;宗白华的哲学贡献[J];大学时代;2006年04期
3 孙琪;;宗白华散步美学里的“中国艺术精神”情结[J];名作欣赏;2006年02期
4 刘志华;;“同情”与宗白华的“艺术化人生”[J];理论学刊;2006年03期
5 王艳明;;论宗白华思想的审美之空[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6年06期
6 葛永波;;宗白华美学的文化理想及其哲学基础[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7 冯云轩;;比较王国维宗白华的意境理论[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1期
8 王进进;;论宗白华的比较视界[J];殷都学刊;2008年04期
9 徐欢;;从西方到本土——宗白华美学思想转换背景浅析[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08年01期
10 盛洁;;试论宗白华《美从何处寻》[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张文涛;;对传统的发现和阐扬——宗白华美学思考的价值关怀[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2 王岳川;;宗白华:中国式的体验美学家[A];东方丛刊(1995年第4辑 总第十四辑)[C];1995年
3 欧阳文风;;梁启超、宗白华美学的相似性及其启示[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4 程相占;;“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的学术展示——读王德胜《宗白华评传》[A];东方丛刊(2003年第2辑 总第四十四辑)[C];2003年
5 萧湛;;论宗白华美学的伦理学内涵[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宗白华;;忆郭沫若君[A];郭沫若研究(第四辑)[C];198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赵利民 王朝洁;走近宗白华[N];中国文化报;2002年
2 袁李来 罗静;行云流水宗白华[N];光明日报;2002年
3 袁李来 罗静;行云流水宗白华[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
4 林同华;“宗白华研究专家”究竟做了些什么[N];文汇报;2009年
5 李丽;宗白华的“散步”方式[N];文艺报;2001年
6 肖鹰 清华大学哲学系;宗白华美学的“反流”之源[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7 卢政;追寻美学散步者的足迹[N];中华读书报;2003年
8 龚静;重新与宗白华一起散步[N];东方航空报;2000年
9 高音;飘瞥的视角[N];团结报;2001年
10 蒋述卓;宗白华与中国现代诗学[N];文艺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田智祥;宗白华的精神人格与美学之路[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时宏宇;宗白华艺术学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阳文风;宗白华与中国现代诗学[D];暨南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璐璐;宗白华审美之维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2 王瑞;论宗白华对中国文化精神的美学探索[D];新疆大学;2008年
3 宋婕;宗白华美学与中国古典美学[D];延安大学;2010年
4 吴金香;宗白华美学思想的学术特质[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5 赵全会;宗白华生活美学思想初探[D];山东大学;2007年
6 王艳明;宗白华的“空”观及其美学意义[D];郑州大学;2007年
7 于怀美;宗白华美育思想初探[D];苏州大学;2008年
8 赵靖;论宗白华诗画美学思想[D];沈阳师范大学;2012年
9 韩君君;宗白华美学中的“生命观”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3年
10 彭品荣;以“游”入“境”[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6167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ufayishu/161676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