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书法论文 >

浅谈书法的“自然”

发布时间:2018-03-19 22:04

  本文选题:自然 切入点:不自然 出处:《大舞台》2012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大家在评论一幅书法作品时常常使用到"自然"这个词语。什么是"书法的自然"呢?书法中的自然又包括哪些方面呢?哪些原因造成不"自然"?做到哪些可以使书法"自然"呢?书法中要体现自然,这需要一个从自然到不自然再到自然的过程,但到最后的这个自然并非所有的人都能做到。本文从一些角度来谈论怎样做到书法的自然。
[Abstract]:People often use the word "nature" when commenting on a calligraphy work. What is the "nature of calligraphy"? What is the nature of calligraphy? What are the reasons why it is not "natural"? What can be done to make calligraphy "natural"? To embody nature in calligraphy, it needs a process from nature to unnatural and then to nature, but to the last nature, not all people can do it. This paper discusses how to do nature of calligraphy from some angles.
【作者单位】: 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分类号】:J292.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文飞;;开古今书法未有之奇境——沈曾植书法评述[J];东方艺术;2009年08期

2 张洪峰;;论晚清大篆书法兴起之原因[J];大舞台;2011年01期

3 段惠子;;梁山献《评书帖》执笔论[J];东岳论丛;2011年09期

4 王同顺,李红;试论镇江书法碑刻对书法艺术的贡献及其历史地位[J];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5 钟一鸣;;傅山的艺术思想与“四宁四毋”[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6 刘晴;试论中国传统美学中的两种美感——“错采镂金”之美与“芙蓉出水”之美[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7 吕瑛;;论董其昌的“画欲暗,不欲明”[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8 沈文中;;明代湖笔业鼎盛的社会历史原因探究[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9 朱圭铭;;各极其变 各极其趣——论晚明书家师古观的转变[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10 郑为人;文化生态与书风之流变[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张静;;论三种“自然”观念透视下的汉魏思想变迁[A];社会·经济·观念史视野中的古代中国 国际青年学术会议暨第二届清华青年史学论坛 论文集上[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顾琴;海派篆刻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2 杨宝林;刘熙载书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3 金钟淳;中国印章的特征和艺术性[D];中国美术学院;2009年

4 孟祥娟;隋唐京兆韦氏家族文学论考[D];吉林大学;2010年

5 邵敏智;清代书法理论之碑学审美意识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10年

6 熊沛军;王世贞书论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7 张金梁;明代书学铨选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8 马汉钦;中国形神理论发展演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9 金丹;包世臣书学的重新审视[D];南京艺术学院;2005年

10 彭砺志;尺牍书法:从形制到艺术[D];吉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成伟;先秦秦汉时期汉字形体演变及其应用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2 方姝;徐渭花鸟画风格成因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3 葛炜;沈曾植书法艺术思辨性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4 任庆;中唐音乐诗的繁荣及其成因[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戴斌;董其昌王铎书法师古之比较[D];南京艺术学院;2010年

6 范宇波;从祝允明、文徵明在明代的书名沉浮看艺术批评中文化权力的介入[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7 吴坤培;陈奕禧书法观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聂国强;从王世贞《_州山人四部稿》谈吴门隶书[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9 冯亚军;书法侧锋用笔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桑秀娟;清初隐士书法研究[D];海南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书法家向彬[J];文艺生活(艺术中国);2010年06期

2 何满宗;;澄怀观道写性灵——观冷柏青书法[J];文艺生活(艺术中国);2009年Z1期

3 ;书法家李逸峰[J];文艺生活(艺术中国);2010年03期

4 ;书法家杨远征[J];文艺生活(艺术中国);2010年02期

5 ;书法家曾祥彪[J];文艺生活(艺术中国);2010年07期

6 曾好;;以古为师应时而变——访军旅书法家倪进祥[J];文艺生活(艺术中国);2010年01期

7 ;书法家罗光磊[J];文艺生活(艺术中国);2009年06期

8 张静;向耘郎;;试论中国书法艺术的抽象性[J];时代文学(上);2010年04期

9 吕成;;介绍题壁书法(上)——找回失去的传统[J];青少年书法;2010年18期

10 ;书法家盛景华[J];文艺生活(艺术中国);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田原;;姑妄言之[A];论漫画——中国漫画交流文集[C];2003年

2 孟云飞;;文字与书法[A];北京三希堂艺术院艺术家文集[C];2007年

3 马啸;;书法的疆界[A];2006年当代艺术与批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著名书法家曹伯庸教授书法作品选登[A];陕西省社会科学界解放思想论坛文集[C];2003年

5 苏位东;;磊落晶莹 柔情久远——浅论刘如生书画与人格[A];城市文化与艺术审美[C];2008年

6 刘泽信;;谈书画为什么要装裱[A];传统装裱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卜灵;;毛泽东同志书法抉微[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四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1984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84年

8 张学u&;弓晓峰;;中国书学与禅学刍议[A];2005年世界语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安旗;;李白书法略论[A];李白学刊(第二辑)[C];1989年

10 佟培基;;试论李白书风[A];中国李白研究(1995-1996年集)[C];199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胡传海;书法家应该是个文化人[N];美术报;2005年

2 记者 刘杰;全国50名书法家挥毫书就百米长卷[N];各界导报;2008年

3 宋会杰;宜阳书法家协会换届[N];洛阳日报;2008年

4 ;秦皇岛市书法家协会第四次代表大会召开[N];美术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秋晔;我省青年书法家保国安赴新加坡展览获得成功[N];青海日报;2008年

6 记者 帅泽鹏 通讯员 刘善宝;全省首个农民书法家协会在鼎城成立[N];常德日报;2008年

7 记者 刘小飞;市书法家协会召开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N];郴州日报;2008年

8 毛永强 杨晓金;扶风县书法家协会成立[N];陕西科技报;2009年

9 记者 党淑琴;延边书法家协会第五次代表大会在延召开[N];延边日报;2008年

10 记者栾易鑫;市书法家协会召开第四次代表大会[N];秦皇岛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朴相泳;论“松雪体”对高丽末朝鲜初书画艺术的影响[D];山东大学;2005年

2 李放;苏轼书法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3 张俊松;书法碑帖图像去噪、轮廓拟合及纹理建模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4 孟云飞;两晋书法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5 谢建军;书法美学意象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6 肖文飞;开古今书法未有之奇境[D];中央美术学院;2008年

7 刘灿铭;中国现代书法史[D];中国美术学院;2009年

8 金丹;包世臣书学的重新审视[D];南京艺术学院;2005年

9 李正寿;谢赫“六法”对朝鲜时代文人画的影响[D];暨南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月桂;书法意境美研究中的逻辑运用[D];西南大学;2008年

2 狄德全;论沈曾植的书法艺术[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李晓林;试论书法研习对雕塑创作的积极作用[D];中央美术学院;2006年

4 李阳洪;梁章钜的书法题跋与翁方纲的关系[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庞亚青;唐代书法美学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6 刘斌元;论草书创作的癫狂状态[D];河南大学;2009年

7 隋邦平;丰坊书法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8 尼志强;宋浙刻本对唐欧体书法的传承与变异[D];河南大学;2006年

9 刘元良;玄学与六朝书法[D];四川大学;2006年

10 徐磊;碑学兴起对行书发展的影响[D];中央美术学院;2007年



本文编号:16361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ufayishu/16361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846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