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书法论文 >

中原书风的追寻及其走向

发布时间:2018-03-26 15:49

  本文选题:书风 切入点:华夏文化 出处:《中国书法》2012年03期


【摘要】:正一为了便于叙述,我们把河南书坛近十几年的创作道路划分为三个阶段,即七十年代初到一九八○年;八十年代初到一九八七年;一九八七年至一九九○年。研究书法现象与研究其它艺术门类一样,应做到逻辑与历史的统一。任何时期所出现的书法艺术现象,均是随着现实生活和书法本体的发展而历史地产生和形成的。任何时期的审美风尚主流,一方面产生于现实生活,一方面又有着割不断的历史的继承性。河南地处中原,不仅是华夏文化的摇篮,也是书法艺术的发祥地。描述历史不是这篇文章的主旨,但我
[Abstract]:For the convenience of narration, we divide the writing path of Henan calligraphy field into three stages, namely, from the early 1970s to 1980, from the early 1980s to 1987, from the early 1980s to 1987, from the early 1970s to 1980, from the early 1980s to 1987; From 1987 to 1990, the study of calligraphy, like that of other art categories, should be a unity of logic and histor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real life and calligraphy Noumenon, the mainstream of aesthetic fashion in any period, on the one hand, originates from real life, on the other hand, has the inheritance of continuous history. Henan is located in the Central Plains. Not only the cradle of Chinese culture, but also the birthplace of calligraphy. Describing history is not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but I
【分类号】:J29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正大书风展作品选[J];中国书画;2003年04期

2 傅京生;;明清浪漫主义书风概述[J];书法世界;2003年01期

3 王伶儿;;关于“流行书风”的一点思考[J];创作评谭;2003年04期

4 杨大伟;流行书风思辨[J];河南社会科学;2005年05期

5 ;八桂书风作品选[J];南方文坛;2008年04期

6 顾工;;对历史上书风流行现象的考察[J];书画艺术;2011年04期

7 刘根货;;文化生态对地域书风的影响——以中原书法与江浙书法为例[J];中州学刊;2011年06期

8 张俊东;;“流行书风”学术意义之反思[J];书画艺术;2012年02期

9 姬学友;;论鲁迅书风[J];鲁迅研究月刊;2012年04期

10 张英俊;;宋禅对“尚意书风”的影响[J];中国书画;2012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孟云飞;;流行书风浅议[A];北京三希堂艺术院艺术家文集[C];2007年

2 佟培基;;试论李白书风[A];中国李白研究(1995-1996年集)[C];1995年

3 张铭;;房山石经刻石书风视觉形式演变的分期研究[A];中国创意设计年鉴论文集2012[C];2013年

4 肖鑫;;“自律”启蒙的迟来与书法大众化背景下的受困[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8年

5 ;谯指南[A];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大典[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朱中原;“流行书风”再辨[N];美术报;2007年

2 胡秋源;当代书风有点甜,白光书法有点辣[N];中国艺术报;2013年

3 张乃田;流行书风“流而不行”[N];安徽日报;2003年

4 杨应时;流行书风:从传统走向现代[N];北京日报;2002年

5 本报记者 陈茁;为“中原书风”注入时代精神[N];河南日报;2007年

6 高鸿;地域书风的形成分析 以漳、厦、泉三地为例[N];美术报;2007年

7 刘殿才;毛体书风传后世[N];中国消费者报;2008年

8 刘殿才;“毛体书风”传后世[N];中国人事报;2009年

9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贾祥伦;开一代齐鲁书风先河 树一面地域文化旗麾[N];美术报;2011年

10 书法批评人 曾如影;我看“流行书风”[N];中国文化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彭志文;笺纸上的书法与设计[D];苏州大学;2016年

2 孟磊;杨守敬对日本近代书风影响[D];中国美术学院;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文博;民国时期洛阳书法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2 闫函;战国中山王三器铭文书风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3 王晓晓;隋唐朝代更迭期楷书书风融合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5年

4 罗俊;南宋四明地区士流书风的家族性[D];中国美术学院;2015年

5 巩绪发;晚明浪漫书风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王来景;晚明浪漫主义书风郄视[D];河南大学;2007年

7 饶建华;当代“流行书风”现象下的非书法因素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8 叶立文;论“八桂书风”的建构及其意义与价值[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刘斌;从出土楼兰简纸看其地域书风[D];河南大学;2013年

10 李爽;中和之美与齐梁书风的转变[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6685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ufayishu/16685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a82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