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书斋到市场:论古今书法生态在产业文化中的突围
本文选题:书法产业 + 文人 ; 参考:《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13年06期
【摘要】:"书法产业"是一个集创作、展销、收藏、投资和审美批评等于一体的书法产业链。古代书法交易经历了汉魏时期的遣兴托志和宋元时期的清赏雅玩,此间虽然也存在零散的书法交易行为,但较之明清时期的书法商业行为还有不小的距离,更与当代书法产业的理念有本质的区别。明清时期文人开始主动涉足书法商业圈,但文人"不为人役"的文化品格与现代的商业化理念不无抵牾,一定程度上延缓了书法商业化的进程,也注定了古代书法交易难以形成现代产业链条。书法"申遗"成功后,我们面临着融入世界发展潮流和实现产业化运作的现实,书法产业化的格局已经初步形成,尽管目前还存在与市场接轨的种种问题,但产业化对传统书法生态的颠覆是历史的选择。
[Abstract]:Calligraphy Industry is a calligraphy industry chain that integrates creation, exhibition, collection, investment and aesthetic criticism. The ancient calligraphy trade experienced the Han and Wei dynasties and the Song and Yuan dynasties. Although there were scattered calligraphy transactions, there was still a long way to go in comparison with the calligraphy commercial behavior i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More with contemporary calligraphy industry concept has the essential difference. During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the literati began to take the initiative in the calligraphy business circle, but the literati's cultural character of "not serving the human being" and the modern commercial idea conflicted with each other, which to some extent delayed the process of 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calligraphy. Also doomed the ancient calligraphy trading difficult to form a modern industrial chain. After the successful application of calligraphy, we are faced with the reality of integrating into the world trend of development and realizing the industrialization operation. The pattern of calligraphy industrialization has been initially formed, although there are still various problems connected with the market at present. But the industrialization subverts the traditional calligraphy ecology is the historical choice.
【作者单位】: 西南科技大学文艺学院;
【分类号】:J29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倪进;;中国书画作伪史考[J];艺术百家;2007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延;;金农书法中的结体、用笔之辩[J];书画世界;2010年05期
2 许婷婷;李永辉;;李唐山水画之变化——从有“无我之境”到“有我之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8期
3 张雷;;高校公共书法课实践教学模式初探[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9期
4 高寿仙;;“行业组织”抑或“服役名册”?——宋代“团行”和明代“铺行”的性质与功能[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5 牛筱桔;;周f 画笔下的女性形象[J];图书与情报;2011年02期
6 王秀涛;;矛盾的稿酬制度与当代文学生态[J];出版发行研究;2009年02期
7 董春林;;宋代会社研究综述[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8 巨保铭;;汉字书法风格浅析[J];沧桑;2008年05期
9 彭志斌;;北宋李成山水画的风格及影响[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10 闫小春;;浅谈磁州窑铁锈花装饰的艺术特色[J];当代艺术;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张乾元;;《周易》“称名取类”的美学意义[A];第十一届全国中医药文化学术研讨会;第十届全国易学与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赵怀舟;贾颖;赵尚华;;《大小诸证方论》引《香祖笔记》文字考略[A];全国第十一届中医医史文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王小芸;赵怀舟;钱超尘;;傅山手钞《玄机口诀》顾炎武跋质疑[A];全国第十一届中医医史文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红梅;商会与中国法制近代化[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张欣;先秦饮食审美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阴澍雨;明代写意花鸟画溯源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4 李阳;当代文学生产机制转型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田欣;宋代商人家庭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李君;“存在之由”与“变迁之故”[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贾海建;神怪小说与山岳信仰关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黄健美;上海士绅李平书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9 张路平;蔡龙云武学思想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1年
10 陈碧芬;明清民本思想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传宝;唐代工笔人物画中男子冠饰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培源;从我国古代农业技术的发展看“道”与“技”的辩证关系[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3 侯军伟;宋代安全生产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4 李明丽;汉代“私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张晴;中国绘画“疏密”二体的语言构造和风格意蕴[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6 倪春纳;政党、知识分子与思想整合[D];南京大学;2011年
7 瞿朝祯;魏晋南北朝画论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8 卢海娟;论查士标对倪瓒山水画的承与变[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冯亚军;书法侧锋用笔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程泽明;哲学与思想史视野中的《中国艺术精神》[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武金勇;苏翰宇;;博采众长,有容乃大——元初汉族画家与高克恭的交游对其画风影响[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2 刘越;;从晚明画谱看当时文人的审美取向[J];学术交流;2010年01期
3 佘燕敏;;谈宜兴紫砂艺术[J];陶瓷科学与艺术;2011年03期
4 程大利;关于王孟奇[J];中国艺术;2000年03期
5 王伟;李冰林;荀丽;;浅谈元青花人物故事的思想内涵[J];陶瓷科学与艺术;2006年03期
6 赵洋;;山寨文化——中国式波普[J];艺术与设计(理论);2009年11期
7 戴耕;;中国古代文人隐士制道服而衣的风尚及精神情怀[J];装饰;2009年12期
8 常姗姗;孙敬;;简析传统没骨画的风格特征[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21期
9 刘洋;;突围的浪潮——中国当代艺术现象解读[J];新西部;2010年07期
10 童志国 ,俞明德 ,黄岩;“文人画”三人评[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199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刘翅;;徐渭绘画艺术探索[A];2002中国未来与发展研究报告[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郎绍君;是文人自风流[N];美术报;2001年
2 薛玉森;墨竹之德与文人育化[N];中国文化报;2011年
3 商报记者 原琳 米丽姗;孔良法:浪漫唯美文人壶[N];北京商报;2011年
4 裘金康;学识·才情·书艺[N];美术报;2003年
5 沈阳师范大学教授 董文;书卷气——文人书法的显著特征[N];辽宁日报;2002年
6 叶瑜荪;晚清浙江文人竹刻[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
7 陈华强;谈文人式盆景及其推广[N];中国花卉报;2004年
8 黄翔;谈文人画与文人树[N];中国花卉报;2005年
9 王淑玲;“文化陕军集体转业”[N];陕西日报;2004年
10 尚辉;拓宽地缘文化的审美边界[N];中国文化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鞠文俐;论朝鲜时代后期传统家具[D];清华大学;2009年
2 韩雪岩;吴门画派山水画之“仿”研究[D];清华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刘一杭;清末民初时期的文人与书籍设计的转型[D];汕头大学;2011年
2 王员林;论当代设计艺术的生存方式与发展策略[D];厦门大学;2006年
3 董雷;炫彩的华美[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4 郝海波;清代篆书:继承与流变[D];中央美术学院;2008年
5 张驰;论当代架上绘画的多元意义[D];天津美术学院;2007年
6 莫武;由朱s辍睹B肌匪健对浴仿墼娜俗痰姆⒄筟D];中央美术学院;2004年
7 田龙;中国画色彩的和谐与演变——析中国画色彩问题[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王雪峰;论文人画观指导下的工笔人物画[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9 李红菲;书籍装帧的文化价值[D];江南大学;2004年
10 王志刚;“另类”文人画家傅山绘画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3年
,本文编号:17935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ufayishu/17935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