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书法艺术的时间性领悟——兼析书法创作中的空间理性误区
本文选题:书法艺术 + 时间性 ; 参考:《哲学动态》2012年11期
【摘要】:正时间是一般的,可据以对任何一种"存在"获得领悟的可能的领域。———马丁·海德格尔对书法艺术由空间性把握进入到时间性理解,是书法创作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的飞跃,这有如庖丁解牛。《庄子》书中称赞庖丁解牛有如绝妙的音乐、舞蹈。"合于《桑林》(古乐)之舞,乃中《经
[Abstract]:The positive time is general, and it can be based on the possible realm of understanding any kind of "existence". - Martin Heidegger's understanding of the calligraphic art from spatial grasp is the leap from the lower stage to the advanced stage, which is like the Pao Ding Xie Niu. In the book of "Chuang-tzu", it is such a wonderful sound. Music, dance. "Dancing in the mulberry" (Gu Le) is the middle classics.
【作者单位】: 大连职业技术学院;
【分类号】:J292.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伏爱华;;“庄周梦蝶”的美学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2 萧仕平;;鱼相造乎水,人相造乎道——庄子人际关系思想试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3 赵卫国;;海德格尔视野中现代性的时间根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4 李孟国;;海德格尔的“伦理”论题与存在之真理[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5 王颖斌;;海德格尔的“无”所隐含的多重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6 邓晓臻;;海德格尔的“此在”范畴——基于马克思文本的比较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7 黄瑜;;黑格尔与海德格尔死亡观比较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8 刘在泉;;对存在者之存在的响应——论海德格尔诺曼底演讲[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9 朱刚;;海德格尔对黑格尔“精神与时间”之关系的解构[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10 钱雯;中西小说时空观比较[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时进;刘晓华;王约;刘小玲;;基于以能力为导向的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的首次正式调查——2010上海卢市湾区公众科学素质调查分析[A];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公民科学素质建设论坛暨第十八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朱军;;让纪录道说——当代中国新纪录运动的语言本体论观照[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3 苏建;陈凡;;论技术与法律关系形态的历史嬗变[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4 孙斌;张艳芬;;全球化语境下的文化帝国主义——从詹明信文化理论出发的一个考察[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7)[C];2009年
5 陈立新;;马克思“改变世界”的存在论寓意[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下)[C];2005年
6 周丽昀;;博客生存与人的主体性[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7年
7 张红岭;;《共产党宣言》与现代欧洲虚无主义[A];浙江省社会学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韩德民;;个性意识、想象力与同情心——有关美育属性的功能性界定[A];“和谐社会中的美学与高校美学教育”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杨春时;;中西主体间性美学的互补:审美同情说与审美理解说[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赵卫国;;人道主义的悲剧与悲剧性的人道主义——理解海德格尔纳粹事件的悲剧境域[A];“西方政治哲学”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2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张凤莲;马克思对西方政治思想传统的挑战[D];南开大学;2010年
4 张爱珍;模糊语义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孙余余;人的虚拟生存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宋金民;水浒小说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军府;现代中国知识分子题材小说叙事伦理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任相梅;张炜小说创作论[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杜浩;同构与冲突[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10 段鹏;开放的艺术及其教育[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阳功庆;论特雷·伊格尔顿的文化批评观[D];湘潭大学;2010年
2 周珍;利科的解释学符号美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汪光宏;基于“生命需要”的高中古诗词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伍振;突发性灾难事件下的科学传播机制探讨[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5 陈章;“Being”、“Ontology”、“Metaphysics”的内涵及关系[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韩月莉;大学生生命教育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7 于溟;詹姆士实用主义真理探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李娟;幼儿艺术教育中的生成性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妹;哲学视域下的文化宽容[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聂国强;从王世贞《_州山人四部稿》谈吴门隶书[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任铎夫;欲探其奥 先识其门——关于书法创作的几点思考[J];青少年书法;2005年16期
2 彭肖天;;论书法艺术的创作[J];青少年书法;2008年10期
3 田永元;;字情,诗情,人情——浅析王勇平书法艺术真谛[J];鸭绿江(下半月版);2010年03期
4 张学忠;唐代诗歌与书法艺术[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3期
5 赵启昌;;临池潜泳 大象无形——我国著名军旅书法家张济海写真[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7年08期
6 李向平;;星耀千古——略论钟繇的书法艺术[J];美与时代(中旬);2010年03期
7 夏义生;;拓展书法艺术的文化视野——何满宗访谈录[J];理论与创作;2006年06期
8 吴鹏;;胆大乎?无知乎?[J];中国钢笔书法;2010年03期
9 常新人;;何骏:“心手相畅”竞时流[J];上海采风;2010年04期
10 何小龙;;银月清辉[J];中国作家;2007年2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莫小不;;梁启超美学思想对书法艺术的启示[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2 沈树华;;联墨·书法·时代·创新[A];联墨艺术与时代——全国第三届联墨名家邀请展暨第二届全国对联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夏东荣;;汉字成为书法艺术的中国文化因素[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邓清远;;简论书法艺术与经济价值的转化及异化[A];贵州省写作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魏伯庆;;书法需要批评[A];三秦文化研究会年录(二0一一年)[C];2011年
6 李会;;浅谈如何创造书法艺术的意境之美[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7 孟云飞;;文字与书法[A];北京三希堂艺术院艺术家文集[C];2007年
8 刘锋;;清代楹联大家的书法艺术简论[A];联墨艺术与时代——全国第三届联墨名家邀请展暨第二届全国对联论坛论文集[C];2011年
9 李菁;;虫洞?——海德格尔的存在之旅[A];全国“当代西方哲学的新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10 陆玉麒;;书法艺术与区域旅游资源开发[A];旅游开发与旅游地理[C];198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旭宇;心声与才气的结晶[N];人民日报;2008年
2 张文周;两晋:妇女书法艺术的鼎盛时期[N];天水日报;2005年
3 飞舟 刘伟;坚质浩气 高韵深情[N];甘肃经济日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王锦华;平平淡淡写人生[N];大同日报;2007年
5 揭方晓;南城:书中有法满田原[N];抚州日报;2008年
6 魏义;流露于笔端的心路轨迹[N];人民日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续鸿明;张海:一个人的创造力是有限的[N];中国文化报;2009年
8 刘艺;古雅蕴藉 风神洒落[N];文艺报;2005年
9 记者 蔡树农;居正砚池静养书[N];美术报;2006年
10 杨天冰;墨以寄情 书以养性[N];甘肃经济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涛;东晋“新体”书法成因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2 辛勋;论朝鲜后半期书法艺术的发展[D];复旦大学;2009年
3 周延;弘一书法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2年
4 汪世基;当代台湾书法创作之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5 钟华;思与诗的对话[D];四川大学;2004年
6 赵周宽;后形而上学与美学[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杨疾超;古代书法批评模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8 杜浩;同构与冲突[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9 赵伟平;身心与书法审美关系之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10 陈琪;敦煌遗书书法浅探[D];兰州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红旗;字体设计与中国书法艺术相关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杨蓓;平面构成中书法艺术的应用及教学[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3 田绍登;书法鉴赏简论[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4 文静;墨海深处的生命凸现[D];贵州师范大学;2008年
5 钱定志;书法传统与创新之可能性浅探[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6 俞在玉;汉字笔画“钩”的文字学意义及其美学特征[D];青岛大学;2010年
7 耿灿;孙过庭书法情性观的美学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8 刘晨昊;中国书法艺术中哲学思想及人格精神的体现[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9 敖侠;曾国藩及其书学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10 徐娟;刘自椟书学精神及其现代意义[D];西安工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7974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ufayishu/17974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