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景:徐渭书法生成因缘研究
本文选题:徐渭 + 书法 ; 参考:《中华文化论坛》2013年06期
【摘要】:中晚明书法具有范式转型的重要性质,它既丰富了古典书法的风格序列,又对后世产生深远之影响。作为力倡独创而在艺文诸方面均卓然大成的徐渭,堪称中国书法史上的里程碑,其人其书其识尤引人注目。分析徐渭书法之生成的诸因缘的交互、因果关系与作用对其的潜在或显性影响,有助于全方位地、深刻地理解徐渭书法的图像意义。
[Abstract]:Middle and late Ming calligraphy has the important nature of paradigm transformation, which not only enriches the style sequence of classical calligraphy, but also has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later generations. Xu Wei, who was originally created by Zhuo Ran in all aspects of art and prose, is a milestone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calligraphy. It is helpful to understand the image meaning of Xu Wei calligraphy in all directions by analyzing the interaction of various causes and conditions and the latent or explicit influence of causality and action on it.
【作者单位】: 四川师范大学巴蜀文化研究中心三星堆科研教学基地;广汉三星堆博物馆;
【分类号】:J29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王长安;任诞中的人格显现——徐渭“疯狂”辨[J];戏剧艺术;1995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郭德军;徐渭书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范美俊;;晚明书画转型与社会生活场景[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2 赵伟;“由仁义行”:一个重新认识晚明人文思潮的角度[J];东方论坛;2004年01期
3 夏咸淳;明代文人心态之律动[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4 乔光辉;《儒林外史》中王玉辉形象的生成和接受[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5 刘玉平;旷世奇才的畸变心灵——徐渭的病态人格及其文学创作[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6 陈娟;孙悟空与猪八戒:狂与欲[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7 陈刚;《四声猿》的美学风格析论[J];固原师专学报;2002年02期
8 周睿;对徐渭和黄道周书法创新的重新阐释[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9 郑雷;从玉茗堂到咏怀堂——阮大铖与临川派[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10 易闻晓;袁中道:性命忧惧与生死决心——公安派心态研究之三[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郝文杰;石涛画学与海德格尔艺术哲学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3年
2 卢寿荣;李渔戏曲小说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3 蔡静平;明清之际汾湖叶氏文学世家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4 林丹;王阳明哲学的现象学解读[D];北京大学;2005年
5 吴晓玲;宋明理学视野中的法律[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6 朱贻强;公安三袁居士佛教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伍大福;李涵秋小说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邱才桢;十七世纪下半叶山水画中的黄山形象[D];中央美术学院;2005年
9 冯玉荣;明末清初松江士人与地方社会[D];复旦大学;2005年
10 郑菡;“李卓吾”小说、戏曲评点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青;论汤显祖诗歌的主情特色[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2 左其福;论汤显祖的“唯情”文学观[D];湘潭大学;2001年
3 郑小雅;面向“大地众生” 反映“人生本色”[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4 陈志国;徐渭人格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5 吴云霞;民本与师道的复归[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1年
6 马炜;徐渭书法风格论[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7 侯小强;王夫之非议“诗史说”原因初探[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8 高峰;李贽人生简论[D];湖南大学;2002年
9 向振湘;阳明心学与明代书院[D];湖南大学;2002年
10 郑明星;刘宗周政治思想论[D];湖南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周睿;对徐渭和黄道周书法创新的重新阐释[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2 郑长安;徐渭、董其昌文论比较研究[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3 李普文;;徐渭“学竹于春”考[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5年04期
4 栾义鹏;狂人狂草大写意——徐渭狂态与书画表现及其成因探析[J];齐鲁艺苑;2005年02期
5 张恨无;笔尖点染不妨娇 其中自寓老而瘦——试论徐渭的遒媚观[J];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2004年03期
6 付琼;徐渭自刻文集活动考述——兼及《徐文长初集》的刊年问题[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7 张恨无;;刳肝沥胆抒畸魂——徐渭书法论[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8 傅琼;徐渭研究百年述评[J];艺术百家;2004年01期
9 仇国梁;徐渭疯狂新论[J];扬州职业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鹏;;胆大乎?无知乎?[J];中国钢笔书法;2010年03期
2 王常福;;徐渭草书艺术成因蠡测[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8期
3 仇国梁;徐渭疯狂新论[J];扬州职业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4 韩立中;;痛苦与狂想——献给徐渭[J];美术大观;2006年07期
5 陈佳;;徐渭的绘画对其书法的影响研究[J];文艺争鸣;2009年09期
6 贾砚农;;徐渭书札七种考评[J];青少年书法;2011年16期
7 谢文璇;;徐渭狂草散论[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8 李庶民;;波颓风靡——聂成文的书法创作之路[J];青少年书法;2003年14期
9 盛青;何鸿;;徐渭的书画艺术特征及其市场行情[J];艺术与投资;2006年05期
10 于瑞萍;;狂放豪宕写悲怆——论徐渭狂草书法的艺术特点形成原因[J];美术大观;200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陈永革;;中国书法本体特征浅论[A];《国学论衡》第一辑——甘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学术论文集[C];1998年
2 金春郊;;高校书法教学应侧重实用性[A];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研究[C];2003年
3 李锐文;;论书画同源的审美意义[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上)[C];2010年
4 张文斌;;浅谈水墨漫画创作[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5 ;邱宗康《大篆书艺散论》简介[A];杜牧文学成就与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6 左庄伟;;中华民族绘画之神魂——文人画[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言恭达;;全球化语境下的审美转型与文化自觉[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菡萏;浙江省书法创作作品观摩展在杭州富阳举行[N];中国文化报;2007年
2 徐本一;动以遒劲 静以冲融[N];中国文化报;2008年
3 王靖;研磨毕生的追求[N];中国艺术报;2010年
4 蒋金锵;说“结构”[N];人民日报;2010年
5 王立东 张金书;“书法之乡”的文化坚持[N];中国文化报;2005年
6 张坤山;书法创作的底蕴——书外功[N];中国成人教育信息报;2001年
7 本报记者 续鸿明;张海:一个人的创造力是有限的[N];中国文化报;2009年
8 记者 邓洪涛 通讯员 耿广恩;古城春来发新枝[N];湖北日报;2011年
9 沈鹏 林岫 刘炳森 韩天衡 陈永正;书法创作需要坚实文化基础[N];中国艺术报;2002年
10 彭利铭;浸润传统有心得[N];人民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贾砚农;徐渭书画接受及其风格“影蔽”问题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2 汪世基;当代台湾书法创作之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3 张剑;心学与徐渭艺术思想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7年
4 赵伟平;身心与书法审美关系之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5 由兴波;诗法与书法[D];复旦大学;2006年
6 阴澍雨;明代写意花鸟画溯源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7 陈志平;黄庭坚书学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8 过晓;论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美学概念的“似”[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9 杨疾超;古代书法批评模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10 王守民;明郑—日本殖民统治时期台湾地区碑派书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东民;“书画同体”观念与徐渭大轴书法的绘画性表现[D];浙江大学;2012年
2 徐朝新;斗方书法创作谈[D];中国美术学院;2010年
3 刘雅竹;徐渭绘画作品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潘娇娇;徐渭题画书法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5 彭再生;真知大义从言现 悲情狂才化笔出[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3年
6 刘玉坤;阴阳互补与书法创作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7 欧阳爱武;试论徐渭绘画的价值取向[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8 陈卓;徐渭画风中儒释道思想的表现[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业;中国古代“集大成”书法创作论[D];中国美术学院;2012年
10 郭德军;徐渭书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8528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ufayishu/18528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