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书法论文 >

李匡师书法的再评价

发布时间:2018-05-07 04:05

  本文选题:李匡师 + 书诀 ; 参考:《南京艺术学院》2007年硕士论文


【摘要】: 李匡师是韩国朝鲜后期的代表书家之一。他在王羲之书法的基础上,结合对篆隶本原的探求,创造了有特色的书体一员峤体。李匡师通过书论著作《书诀》,表述了自己的书法思想和对当时朝鲜及中国书法的观点。虽然在评议书法家优劣的时候表现出一定的主观偏向,但他重视并指出学习篆隶古碑增强功力的重要性这一点应当给予肯定。 本文认为他是传入朝鲜的中国“南北书派论”抬头之前的书法家,没有区分南北书风的意识。他虽以王羲之体为中心,却也认识到王帖摹刻失真的弊端,从纠偏的角度确立了重视碑学的进步书法观。所以他最终成为致力于将从中国传入的姿态宽容道美而具有飘逸味道的南朝书风和沉重古朴、苍劲雄伟的北朝书风相调和的代表人物。本文批驳了金正喜等对李匡师的贬评,以还其应有的历史地位。
[Abstract]:Lee Kuang-shih is one of the representative calligraphers in the late stage of South Korea. On the basis of Wang Xizhi's calligraphy and the exploration of the original character of seal script, he created an agent with special characters. Li Kuangshi expressed his calligraphy thought and his views on Korean and Chinese calligraphy through his book theory. Although he showed a certain subjective bias in evaluating calligraphers' merits and demerits, he attached importance to and pointed out that the importance of learning ancient tablets from seal characters to enhance their abilities should be affirmed. This paper argues that he was a calligrapher before the rise of the "South-North Scholars" in China, and did not distinguish between the north and the south. Although he took Wang Xizhi as the center, he also realized the malpractice of the distortion of Wang tie's engraving, and established a progressive view of calligraphy from the angle of correcting deviation. So he finally became a representative figure who was devoted to reconciling the style of books of the Southern Dynasty with the ancient and majestic style of books of the Northern Dynasty. This paper refutes Jin Zhengxi's criticism of Li Kuang Shi in order to return his historical status.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艺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J292.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秀杰;;达其情性 形其哀乐——解读书法艺术的寄情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2期

2 王中焰;;邓石如艺术成就之必然性[J];滁州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3 万新华;;陈洪绶研究廿五年评述[J];大连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4 海啸;;画家书的成功典型——李(鱼单)书法略说[J];东方艺术;2006年08期

5 张捷;书法客观批评模式的构建——源于当前一些书法批评的批评[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6 郑奇,钱志中;翰墨甩块垒 狂气满云间——杨维桢及其书法艺术[J];东南文化;2003年05期

7 尉天池;林岫;;徐利明[J];当代中国画;2007年02期

8 李云并;;试论赵之谦对篆刻边款艺术的创新[J];大众文艺;2010年19期

9 马祥和;;唐、五代书画审美对“法”的诉求[J];大众文艺;2011年13期

10 马祥和;;从唐尚法到宋元尚意——书画审美之比较研究[J];书画世界;2011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晓明;春秋战国金文字体演变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2 周保彬;海因里希·沃尔夫林艺术风格理论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3 贺文荣;中国古代书法教育的结构与形态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4 杨疾超;古代书法批评模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5 郭怀若;石涛书画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6 谢建军;书法美学意象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7 肖文飞;开古今书法未有之奇境[D];中央美术学院;2008年

8 陈海良;中国书法墨法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9 徐沛之;从移植到扎根—香港现代书法史研究(1945-2010)[D];中国美术学院;2010年

10 汪世基;当代台湾书法创作之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莹;草书及行书“飞白”效果的仿真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吴娅林;禅宗思想对中国艺术的影响[D];东南大学;2004年

3 刘建会;唐代书法美学思想探析[D];河北大学;2004年

4 殷娜;论明末书学创新与黄道周的书学实践[D];四川大学;2005年

5 欧阳彩蓉;马王堆简帛书法初论[D];中央美术学院;2006年

6 巩绪发;晚明浪漫书风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段彪;论书法中墨韵表现的历史演进与风格流变[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8 赵彦国;章草书法历史流变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6年

9 查律;草书线性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6年

10 张存良;书谱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8553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ufayishu/18553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b80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