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书法论文 >

殷商出组贞人具名甲骨文书刻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13 15:34

  本文选题:甲骨 + 出组 ; 参考:《郑州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出组贞人共有26位贞人,笔者以贞人为联系,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出组贞人甲骨文予以整理,总结出组贞人具名的甲骨文风格。本文研究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整理殷墟甲骨刻刀,对出土的青铜刀以及玉刻刀予以介绍。就史料《周礼·春官》篇记载的史官一职,结合出组贞人具名的甲骨片,探讨贞人与刻手的关系。第二部分:笔者将出组贞人具名的甲骨文,概括分为单刀契刻规整类、单刀契刻潦草类以及双刀契刻规整类。从用刀特征、字形结构、章法布局三方面,分别总结三类出组贞人具名甲骨文的实践特征。第三部分:笔者对出组贞人具名的甲骨文风格予以分析,并将出组贞人两种不同风格类型予以区别。分析出组贞人具名甲骨文的典型作品,并思考甲骨文由契刻到书写的转换,探讨如何更好地表现出组甲骨文风格特征。
[Abstract]:There are 26 virginity people in the group. Based on the previous studies, the author collates the oracle bone inscriptions of the chaste and summarizes the oracle bone style named by the group. This paper is mainly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the first part: finishing Yin ruins oracle bone carving knife, unearthed bronze knife and jade carving knife are introduced.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Zhenren and engraving hand according to the position of official historian in the historical materials "Zhou Lichun official", combined with the oracle bone piece named by the group of "Zhenren". In the second part, the author generalizes the oracle inscriptions named by the author into three categories: single knife engraving, scribbling and double knife engraving.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prac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ree groups of Zhenren named oracle inscriptions from three aspects: knife characteristics, glyph structure, and layout of rules. The third part: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oracle bone style named by the group and distinguishes the two styl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typical works of Ju Zhenren named oracle bone inscriptions, and discusses the transformation of oracle inscriptions from Qi to writing, and discusses how to better display the style characteristics of oracle bone inscriptions.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K877.1;H121;J29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贾双喜;;甲骨文中贞人不是卜辞契刻人——以契刻贞人字体不同为例[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9年02期

2 巫称喜;;商代贞人与信息传播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10年07期

3 吴仁生;贞人的学识修养[J];殷都学刊;1991年04期

4 李汉鹏;论先秦时期的贞人集团[J];东南文化;1993年04期

5 朱桢;贞人非卜辞契刻者[J];殷都学刊;1986年04期

6 王建军;;贞人名字体在宾组分类中的作用与价值[J];殷都学刊;2012年04期

7 董玉京;《甲骨文书法艺术》[J];寻根;2000年03期

8 王庆华;悉敲古韵 元脉悠长——赏析甲骨文书法的风格特点[J];书画艺术;2003年02期

9 郭昊;甲骨文书法艺术美初探[J];美与时代;2004年06期

10 张坚;;甲骨文书法艺术[J];殷都学刊;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甲骨缘 中国心——江苏省甲骨文学会首次访问台湾成功举办《第二届海峡两岸甲骨文书法联展》巡回展[A];台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蓝青;;秦士蔚先生甲骨文印章的艺术特征[A];台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李嘉超;张佳辉;付灿辉;罗雅慧;陈晓颖;陈晓茹;邹凌铃;;“甲骨文”家居创意设计与营销策略[A];2013福建省传播学年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新华社记者 程瑛 查鑫 程红根;甲骨文与现代人的“亲密接触”[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2 记者 贾宇 赵秋丽;我国甲骨文书法水平亟待提升[N];光明日报;2009年

3 马洪;简琴斋与甲骨文入印的发端[N];中国文物报;2006年

4 陈振海;心存有天知[N];消费日报;2006年

5 记者 姚学文;谢兆岗甲骨文书法在长开展[N];湖南日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林鸣;飘逸的凝重[N];中国质量报;2001年

7 陆健;我与甲骨文书法[N];文学报;2012年

8 记者 石朕;市甲骨文学会成立[N];大连日报;2012年

9 王小琪;甲骨文的发现与学者之功[N];光明日报;2014年

10 本报记者 周巧红 实习生 张天俐 胡少鹏;龙飞凤舞翰墨问[N];安阳日报;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智钧;殷商出组贞人具名甲骨文书刻研究[D];郑州大学;2017年

2 张筱彬;殷商时期贞人集团与王权关系之演变探究[D];郑州大学;2010年

3 白志强;蒙古贞人和科尔沁文化的多样化[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年

4 陈爱民;甲骨文书法的艺术转换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王立奎;何组甲骨文书刻实践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6 田荣菲;历组甲骨文书刻实践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7 吕铭劼;试论罗振玉的甲骨文书法艺术[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8 姜栋;20世纪大陆地区甲骨文书法实践状况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9 池现平;近现代甲骨文书法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10 贺贵富;从神本走向人本[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8837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ufayishu/18837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91f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