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古代印章文化
本文选题:西藏 + 古代印章 ; 参考:《西藏研究》2014年03期
【摘要】:西藏古代使用印章的历史非常悠久,社会上各个阶层的人士在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活动中和订立契约文书时都大量使用各种印章,现今存世的各种印章的数量也十分庞大。一些重要的印章还和西藏历史的一些重大事件密切相关,成为重要的历史见证。西藏印章上镌刻多种文字,印章的材质、镌刻的艺术、保管和使用等都具有鲜明的特色。西藏古代印章形成了一种印章文化,成为西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Abstract]:Tibet has a very long history of using seals in ancient times. People from all walks of life use them extensively in political, economic, cultural and religious activities and in making contract documents. The number of seals that exist in the world today is also very large. Some important seals are also closely related to some important events in Tibetan history, and become important historical testimony. Tibetan seal engraved on a variety of characters, seal material, engraved art, custody and use have distinct characteristics. The ancient seal of Tibet formed a seal culture and became an important part of Tibetan traditional culture.
【作者单位】: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
【分类号】:J29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史方圆;;八思巴钱文读法[J];内蒙古金融研究;2002年S1期
2 晓阳;金言;;元代八思巴文大元通宝雕母[J];内蒙古金融研究;2003年S3期
3 杜国录;;元顺帝八思巴文至元通宝[J];内蒙古金融研究;2003年S3期
4 阿·达木丁苏荣,浩·蒙哥;《蒙古方体字——八思巴文》选译:序·导言·结论[J];西北民族研究;1989年02期
5 陈乃雄;;八思巴文钱释疑[J];内蒙古金融研究;2003年S2期
6 郝苏民 ,刘文性;扬州出土元代圆牌之八思巴文和波斯文再释读[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01期
7 布仁布和;;哲盟出土八思巴文至元通宝[J];内蒙古金融研究;2003年S4期
8 刘昭棣;;稀有的八思巴文“至元通宝”白铜钱——兼谈元世祖铸行“至元通宝”钱[J];内蒙古金融研究;2003年S4期
9 乌恩;美国华盛顿弗立尔美术馆藏品八思巴文款青花龙纹瓷盘档案部分摘要[J];艺术市场;2005年03期
10 葛师科;;也谈巴思八文款青花瓷器的年代[J];文物;199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乃雄;;八思巴文钱释疑[A];《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第三辑)[C];2003年
2 史方圆;;八思巴钱文读法[A];《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第一辑)[C];2002年
3 周宏远;;八思巴与元代“八思巴文”铸币[A];《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第六辑)[C];2006年
4 卫月望;;蒙古四大汗国钱币中有蒙文及八思巴文之图释[A];《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第四辑)[C];2003年
5 唐晓东;;八思巴文“至元通宝”背星钱[A];《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第六辑)[C];2006年
6 杜国录;;元顺帝八思巴文至元通宝[A];《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第四辑)[C];2003年
7 唐石父;高占宇;俞大雄;;元钱又拾零[A];《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第三辑)[C];2003年
8 布仁布和;;哲盟出土八思巴文至元通宝[A];《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第五辑)[C];2003年
9 王培义;;元世祖八思巴文“至元通宝”出土古城[A];《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第五辑)[C];2003年
10 宋康年;;对三枚八思巴文“大元通宝”钱属性的推断[A];《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第六辑)[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孙燕燕;八思巴文碑:藏身京郊[N];北京科技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刘潇潇;寻觅八思巴文遗迹[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刘潇潇;八思巴文大家谈[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4 金错刀;铸币上的“八思巴文”[N];中国商报;2004年
5 本报记者 刘潇潇;八思巴蒙文并不难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6 邹万银;蒙文字之一八思巴文字[N];内蒙古日报(汉);2006年
7 民族所 邸永君;我院濒危学科亟待扶持[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8 王国平;唱响新西藏的主旋律[N];光明日报;2008年
9 胡唯元;文字编码新标准:不再为“名”所累[N];科技日报;2006年
10 夏晔;十年铁笔刻千寿[N];中国商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乌力吉白乙拉;八思巴文变形体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7年
2 敖特根;敦煌莫高窟北区出土蒙古文文献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3 郑伊看;蒙古人在意大利[D];中央美术学院;2014年
4 李静蓉;元代泉州基督教石刻图像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崔爽;元代官印的初步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4年
2 陈建东;基于Unicode的八思巴文信息处理的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8年
3 刘振春;索伦牌符的发现与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4 图雅;蒙古语文字的性质及其词式书写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5 刘青松;萨迦地方政权体制探析[D];西藏民族学院;2010年
6 张青;凉州会谈对元代宗教政策的影响[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7 梁燕;中国传统文字装饰性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8 代高峰;蒙古族文字变迁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9 张鼎;论元代铜币[D];内蒙古大学;2013年
10 陈月香;内蒙古阿尔寨石窟31窟壁画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8849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ufayishu/18849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