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书法论文 >

元青瓷押印考

发布时间:2018-05-19 03:42

  本文选题:押印 + 商周 ; 参考:《中国书法》2012年11期


【摘要】:正中国印章是极富民族特色的文化载体,发端于先秦时代。而就押印艺术的起源与发展而言,著名金石学家周晓陆先生曾在《元押》一书中提到:"押印起源于商周亚形图徽。早在商周之际青铜器铭文卜的族徽符号,便已有了署押的性质;商周时期,许多陶文戳记印也是署押的早期表现。"[1]也有学者认为,汉字押署滥觞于西汉时期的竹木简犊文末的汉字写法。据王献唐《五灯精舍印话》记载:"余藏(东汉)永建五年砖,一侧有文,亦是字,其他汉砖,时有其式。"[2]岳珂《古冢盆杆记》也云:"在西晋永宁元年甓上,有工匠姓名,
[Abstract]:The Chinese seal is a cultural carrier with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which originated in the pre-Qin period. As far as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art of imprint is concerned, Mr. Zhou Xiaolu, a famous goldstone scholar, once mentioned in his book Yuan Yi: "the indentation originates from the sub-shaped emblem of Shang and Zhou dynasties. As early as the Shang and Zhou dynasties, the inscriptions on bronze vessels had the nature of the emblems. During the Shang and Zhou dynasties, many inscriptions on pottery inscriptions were also the early manifestations of this pledge. "[1] some scholars also believe that The Chinese characters were written in the end of bamboo and wood in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According to Wang Xiantang, "the five lanterns of the Tang Dynasty" recorded: "Yu Zang (Eastern Han Dynasty) built five years of bricks, one side of the text, is also the word, other Han brick, when there is its style." [2] Yue Ke [ancient mound basin notes] also cloud: "in the Western Jin Dynasty Yongning Yuan Dynasty, the name of the craftsman,"
【作者单位】: 陕西省书法家协会;
【分类号】:J292.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杰;曹金发;;浅谈南宋两浙地区的宴饮礼俗[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2 邢宇峰;肖建新;;宋代太学教育管理的责任追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3 张晓宁;;周密《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的情感倾向新论[J];安康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4 潘胜强;;中国古代笔记小说中“茅山道士”形象的演变及成因[J];安康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5 王新文;;古代山东地区“打旱魃”风俗考述[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9期

6 郑颖慧;;论宋代商品经济的新发展[J];保定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7 刘坤新;;以南宋彭龟年为视角看光宗朝政局[J];保定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8 韩光辉,陈喜波;皇家宫苑赏石文化流变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9 喻学忠;;晚宋士风主流论析[J];北方论丛;2007年01期

10 田志光;苗书梅;;南宋相权扩张若干路径论略[J];北方论丛;201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俞强;;《水浒传》作者施耐庵假说[A];水浒争鸣(第十辑)[C];2008年

2 赵怀舟;贾颖;赵尚华;;《大小诸证方论》引《香祖笔记》文字考略[A];全国第十一届中医医史文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叶新民;;亦集乃路元代契约文书研究[A];蒙古史研究(第五辑)[C];1997年

4 叶新民;;元代阴阳学初探[A];蒙古史研究(第六辑)[C];2000年

5 曲如意;孙文钟;;试析宋代史料笔记中医药学资料的研究价值[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六届医古文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6 梁真;张琰;;空间设计中的贴面材料运用探微[A];中国创意设计年鉴论文集2013[C];2014年

7 叶淑芬;;元代万柳堂考述[A];北京史学论丛2014[C];2015年

8 杨亮;;宋末元初诗文批评理论的确立与转型——以戴表元的批评理论为中心[A];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二十九辑)——中国文论的两轮[C];2009年

9 周争艳;;从宗教结社和节日活动到广场舞——女性在群体活动中的解放进程[A];2015年07月(下)民俗非遗研讨会论文集[C];201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爱华;乱世与古小说[D];南开大学;2010年

2 苗冬;元代使臣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梅国宏;都市文化视域中的宋词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4 杨秀礼;走向边缘[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田欣;宋代商人家庭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裴会涛;敕与北宋立法关系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7 格日勒图;游牧文化视野中的蒙古族服饰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8 常德荣;南宋中后期诗坛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9 董火民;中国古代抄书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10 李伟峰;香火接续:传统社会的招赘婚姻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巍;宋代童蒙阶段的行为规范教育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邢宇峰;宋代太学管理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3 沈燕杰;《乐府指迷》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4 欧阳秀敏;宋代占卜风气中的士人行为与心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杨永桦;周密休闲思想及行为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6 陈慧智;中日文化交流中的铜镜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7 韩颖;宋代休闲生活初探[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巩怀霞;《香祖笔记》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赵学江;蒙元关中服饰文化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10 贾连港;宋代内禅政治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赵海棚;;试析图形押印的构成形式[J];美术大观;2011年01期

2 黄`,

本文编号:19085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ufayishu/19085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d13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