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书法论文 >

今昔篆刻面貌及心态之差异

发布时间:2018-05-20 06:07

  本文选题:篆刻艺术 + 艺术潮流 ; 参考:《中国书法》2014年03期


【摘要】:正我从小学篆刻,可谓情有独钟。几十年来,由入门期,到几近疯狂的创作期,到今天的观剖析和思考期,兴趣依旧未减。如果我们把篆刻看作一股艺术潮流,只不过是由"弄潮"到"观潮"罢了。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起,我对篆刻艺术产生一种困惑或者是一直进行着没有明确结局的思考,于是写了一篇文章表达一下心声。近闻全国第七届篆刻艺术大展已开幕,但是对其庐山真面目还未得
[Abstract]:I am from the primary school seal cutting, can be said to have a special love. For decades, from an introductory period to a nearly crazy creative period, to today's period of analysis and reflection, interest remains unabated. If we regard seal cutting as an art trend, it is only a trend from "tide" to "watching tide". Since the 1970s, I have been confused about the art of seal cutting or have been thinking about an undefined ending, so I wrote an article to express my feelings. I have heard that the 7th National Seal cutting Art Exhibition has been opened, but it has not yet got its true face.
【分类号】:J29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叶一苇;浙江是我国篆刻艺术发祥地[J];今日浙江;2003年01期

2 ;甘海民的篆刻艺术[J];美术大观;2003年02期

3 史泓;品味美韵——评《自学篆刻引导》[J];美术之友;2004年01期

4 杨向东;篆刻催我奋进[J];新闻爱好者;2004年01期

5 唐春玉,翟熙伦;篆刻的两个发展方向[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6 董绍伟;对当代篆刻艺术独立地位的思考[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04年03期

7 杨抱林;;方寸艺术上的美学——李华年教授篆刻艺术作品欣赏[J];贵州文史丛刊;2007年02期

8 石以品;;中国篆刻艺术与古文字[J];艺术探索;2009年01期

9 ;篆刻艺术欣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J];中华民居;2009年07期

10 彭善民;;篆刻艺术小组:戒毒社会工作的本土创新[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茹桂;;《贾德宇书法篆刻集》序[A];三秦文化研究会年录论文集[C];2004年

2 庞任隆;;中国篆刻艺术语言浅说[A];三秦文化研究会年录(二0一三年)[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健亚 本报记者 冯俊锋;篆刻艺术能否走出低谷[N];四川日报;2001年

2 记者 张立行;篆刻:由冷转热[N];文汇报;2000年

3 陈复尘 刘春华;骆們們:乐山乐水·亦仁亦智[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5年

4 潘国霖;李岚清篆刻艺术展在人民大学举办[N];中国教育报;2007年

5 郭青剑邋实习记者 张亚萌;当代篆刻艺术大展在京开幕[N];中国艺术报;2007年

6 叶一苇;小小方寸 万顷境界[N];光明日报;2007年

7 记者  蔡树农;中国篆刻艺术院成立[N];美术报;2006年

8 蔡树农;从新概念篆刻扯开去[N];美术报;2006年

9 ;当代篆刻名家谈篆刻艺术市场[N];美术报;2006年

10 特约记者  朱同;谈“当代篆刻艺术大展”[N];美术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赵宏;试论清代篆刻艺术的发展与繁盛[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申铉京;明清中国篆刻对韩国篆刻的影响[D];中国美术学院;2010年

2 赖起凤;论篆刻艺术的书法基础[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3 陈鹏;抗战时期陪都重庆篆刻艺术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4 石军海;篆刻中的笔意论[D];南京艺术学院;2013年

5 韩学宁;篆刻艺术在当下日常运用中的几个现象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4年

6 李云并;易大厂篆刻艺术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7 罗舒宁;论闻一多篆刻艺术[D];湖北美术学院;2010年

8 王可;篆刻艺术对视觉传达设计的影响与启示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9 曲学朋;邓尔雅篆刻艺术的特色[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3年

10 夏雷;篆刻与绘画形式美的互通[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本文编号:19134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ufayishu/19134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98c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