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与城市主题文化
本文选题:中国书法 + 城市 ; 参考:《艺术百家》2013年01期
【摘要】:城市不仅是人们的生活家园,也是人们的精神家园。当前,我国正处于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在经济全球化的世界潮流下,城市盲目发展所带来的种种问题,如"千城一面",城市文化的消解与衰落,城市中的认同危机与文化冲突等,也日益凸现。城市文化与城市精神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也越来越被世人所认同,打造城市主题文化,提升文化软实力应该成为城市化的核心任务。城市主题文化是城市文化的灵魂与本质,城市主题文化应该充分吸收传统文化的精髓,进行继承发扬与创新,才能塑造出独具民族精神的、富有传统文化与地域特色的、蕴含鲜明时代特征的城市主题文化,成为杜绝"千城一面"的有力屏障。中国书法是中国艺术宝库中的瑰宝,最能表现出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从书法蕴涵的美学原理、美学规律、美学构形、美学技艺出发,将书法融入到城市主题文化建设中,可以打造具有个性的城市主题文化,为城市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带来新的生机。在推进书法城市主题文化建设上,我们一是要充分认识书法艺术在城市主题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性,作为世界唯一的中国书法,融入城市主题文化的建设必将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鲜明的民族特色;二是要寻找书法和城市主题文化的最佳结合点,不断探索、发现和创新,把它作为研究城市主题文化建设的最佳载体;三是要明确城市主题文化发展的路径和目标,即城市文化建设走什么路,朝着什么样的目标迈进。总之,使中国书法艺术和城市主题文化相结合也许是一条城市主题文化建设的"捷径",也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必将得到人们的认可。传统书法艺术融入城市主题文化建设必将使中国风、中国气派的城市更加魅力无限。
[Abstract]:City is not only people's life home, but also people's spiritual home. At present, China is in the process of rapid urbanization. Under the world trend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the blind development of cities brings all kinds of problems, such as "one thousand cities", the deconstruction and decline of urban culture. The identity crisis and cultural conflict in the city are also increasingly prominent. The important position of urban culture and urban spirit in urban development is more and more recognized by the world. It should be the core task of urbanization to create urban theme culture and promote cultural soft power. The city theme culture is the soul and essence of the city culture. The city theme culture should fully absorb the essence of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carry on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in order to create a unique national spirit, rich in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The city-themed culture, which contains the distinctiv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has become a powerful barrier to the elimination of "one side of a thousand cities." Chinese calligraphy is a treasure in the treasure house of Chinese art. Based on the aesthetic principles, aesthetic laws, aesthetic configuration and aesthetic skills of calligraphy, it is possible to integrate calligraphy into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 thematic culture, which can create a unique urban thematic culture and inject new vitality in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Bring new life. In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calligraphy city theme culture, first, we should fully understand the importance of calligraphy ar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city theme culture, as the only Chinese calligraphy in the world. Integration into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 theme culture will have strong vitality and distinct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second, to find the best combination of calligraphy and urban theme culture, to constantly explore, discover and innovate, Taking it as the best carrier to study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 thematic culture, the third is to make clear the path and goal of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thematic culture, that is, what kind of road to tak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 culture, and what kind of goal to make progress towards. In short, the combination of Chinese calligraphy and urban thematic culture may be a "shortcut" to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 thematic culture, and it is also a logical thing, which will be recognized by people. The integration of traditional calligraphy art into the construction of city theme culture will make Chinese style and Chinese style city more attractive.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艺术学院;
【分类号】:J29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志平;;翰墨深心与本土情怀——岭南书法文化建设巡礼[J];同舟共进;2006年10期
2 冯馨阅;;是书是画是音乐[J];广播歌选;2006年04期
3 李森;;蒋力华论书法[J];作家;2009年21期
4 ;艺术作品选登 宋华平[J];公民与法(法学版);2010年04期
5 ;艺术作品选登[J];公民与法(法学版);2010年07期
6 王秉云;;浅谈中国书法艺术之美[J];秘书之友;1991年02期
7 李南友;;中国书法界,我为你悲哀[J];北京文学(精彩阅读);2001年02期
8 刘守安;从《吴门书派研究》谈到中国书法文化研究[J];云梦学刊;2005年05期
9 王宠;;书·非书 开放的书法时空——2005中国杭州国际现代书法艺术展[J];大美术;2005年11期
10 金潜映;;斑斓的书法——柯^乇氏碌暮鹤忠帐鮗J];中国美术馆;2005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东煜;;书法艺术批评千字文[A];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学术研究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马啸;;书法的疆界[A];2006年当代艺术与批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李会;;浅谈如何创造书法艺术的意境之美[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4 王学海;;张宗祥论书的美学思想及对中国书法的审美评价[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董开全;;中国书法与中医学[A];第十二届全国中医药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孙亚光;;文化建设大发展大繁荣 做好油画创作工作[A];2008山东省群众文化学会论文集[C];2008年
7 安旗;;李白书法略论[A];李白学刊(第二辑)[C];1989年
8 刘路喜;;有感而发[A];学校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论坛文集[C];2004年
9 刘泽信;;谈书画为什么要装裱[A];传统装裱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杨远威;;绘画创作个性化散论[A];'2007中国画创作观摩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版编辑 本报记者 吕树建 田宏杰 张德卿;抓住中国书法名城命名契机 促进开封文化大发展大繁荣[N];开封日报;2008年
2 苏娅;中国书法的当代延续[N];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
3 记者 刘红霞 通讯员 春晖;赵守宪被评定为“专业艺术家·一级书法师”[N];大同日报;2009年
4 ;2011中华艺术家书画交流大会论坛[N];海南日报;2011年
5 田宇欣 齐琳;翰墨飘香书辉煌 镁都文化春满园[N];营口日报;2011年
6 记者 王军国;任玉国书法展在兰举行[N];武威日报;2007年
7 谢国正;冯国堂书法展在中国美术馆举行[N];中国现代企业报;2008年
8 汪小玲;从经典走向野逸[N];江阴日报;2005年
9 刘涛;中国书法,美在哪里?[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10 李彬;2009年中国书协“送欢乐、下基层”活动启动[N];中国艺术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龚文;中国传统书画艺术观念研究[D];东南大学;2005年
2 黄一鸣;王铎书法的形式与空间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08年
3 陈海良;中国书法墨法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4 刘宗超;汉代造型艺术及其精神[D];东南大学;2005年
5 彭砺志;尺牍书法:从形制到艺术[D];吉林大学;2006年
6 叶梅;晚明嘉兴项氏法书鉴藏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7 杨志恒;书美发生学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8 由兴波;诗法与书法[D];复旦大学;2006年
9 周侃;唐代书手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10 陈艳;共性·个性·女性[D];中央美术学院;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钟贺;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生命精神”在公共艺术“雕塑”创作中的应用价值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刘晨昊;中国书法艺术中哲学思想及人格精神的体现[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3 刘青峰;城市开放空间中广场文化建设与广场中的公共造型艺术[D];中央美术学院;2006年
4 贺志;浅析当代艺术创作中书法元素的体现[D];沈阳师范大学;2012年
5 张恒烟;略论书法创作中的节奏[D];中国美术学院;2012年
6 刘彤;西安地铁公共艺术设计的地域文化特色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7 庞荣;论书法与音乐的同质性[D];山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曲晓蕊;艺术作品的双重存在:比厄斯利论艺术的审美性和客观性[D];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10年
9 赵柏松;西方人眼中的中国书法艺术[D];河北大学;2009年
10 迟锐;中国新古典风油画人物光线的运用[D];吉林艺术学院;2011年
,本文编号:19351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ufayishu/19351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