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书法论文 >

中国书法史中的“帖学”与“碑学”

发布时间:2018-06-09 14:29

  本文选题:帖派 + 碑派 ; 参考:《民族艺术》2013年02期


【摘要】:帖派是东晋南朝以至隋唐时期,以纸为书写材料,以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书法墨迹为取法对象的书法流派。而碑派是指魏晋北朝以至隋唐时期,以碑石为书写、铭刻材料的书法流派。"帖学"是指对《淳化阁帖》中的二王书法的技法和美学原则进行传承、借鉴和发展的知识体系,而"碑学"是指对魏晋北朝的碑派书法进行传承和借鉴的知识体系。
[Abstract]:It is a calligraphy school with paper as the writing material and Wang Xizhi and Wang Xianzhi's father and son's calligraphy ink as the object of learning from the calligraphy of the Eastern Jin and the Southern dynasties and even the Sui and Tang dynasties. The tablet school refers to the calligraphy school of the Wei, Jin, Northern dynasties and Sui and Tang dynasties, in which the tablet stone is written and engraved with materials. " "placard study" refers to the knowledge system that inherits, uses for reference and develops the techniques and aesthetic principles of the calligraphy of the two kings in Chun Hua Pavilion, while "tablet study" refers to the knowledge system that inherits and draws lessons from the calligraphy of the tablet school of Wei, Ji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
【分类号】:J29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R壱粈^;;汉碑书法的两条发展脉络[J];上海博物馆集刊;2005年00期

2 张家信;;河北古代书法艺术散论[J];齐鲁艺苑;2008年01期

3 ;现代碑学、帖学之争[J];荣宝斋;2009年04期

4 刘志宏;浅论碑帖结合现象[J];淮北煤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5 陈龙国;碑帖正名琐谈[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年12期

6 杨建军;;津门八家在当代书法碑学与帖学的发展与转化过程中的艺术成就[J];天津美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7 ;从“学院派”到“新帖学”、“新碑学”——陈振濂先生的“研究型”书法创作探险之旅[J];中国美术馆;2009年12期

8 王莉娜;;碑学与扬州画派书风[J];国画家;2011年01期

9 王雪玲;略论阮元的书法理论与碑学派的兴起[J];渭南师专学报;1995年03期

10 王夕闻,董世斌;清代碑学兴盛成因略论[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彭一超;;试论联墨艺术的时代性[A];联墨艺术与时代——全国第三届联墨名家邀请展暨第二届全国对联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邓清远;;简论书法艺术与经济价值的转化及异化[A];贵州省写作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段剑源;;君子立身,务修其本——与设计专业大学生谈书法课学习的重要性[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上)[C];2010年

4 刘锋;;清代楹联大家的书法艺术简论[A];联墨艺术与时代——全国第三届联墨名家邀请展暨第二届全国对联论坛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铎;立足碑学 深入经典[N];中国艺术报;2010年

2 刘一闻;我看海派书法[N];解放日报;2004年

3 张其凤;帖学的守望者[N];美术报;2006年

4 孔鹤;学书法是临碑好还是临帖好[N];中国老年报;2009年

5 曹利华;为启功说几句话[N];中国文化报;2008年

6 李廷华;清代书法变异的学术背景(下)[N];美术报;2005年

7 秦燕春;“吴兴鬼才”的聪明字[N];中国文化报;2009年

8 郭舒权;海派书法三家赏析[N];美术报;2007年

9 祖京强;翰墨飞扬[N];团结报;2011年

10 肖鑫(北京);浅谈《阁帖》的借鉴价值[N];中国艺术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建;晚清贴学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4年

2 邵敏智;清代书法理论之碑学审美意识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10年

3 王守民;明郑—日本殖民统治时期台湾地区碑派书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4 龚文;中国传统书画艺术观念研究[D];东南大学;2005年

5 辛勋;论朝鲜后半期书法艺术的发展[D];复旦大学;2009年

6 汪世基;当代台湾书法创作之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7 刘维东;清代《大观帖》鉴藏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2年

8 徐沛之;从移植到扎根—香港现代书法史研究(1945-2010)[D];中国美术学院;2010年

9 李明;“道咸画学中兴”说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10 刘兆彬;康有为书法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段永成;沈曾植帖学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2 张云霁;晚清碑、帖书法美学思想比较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3 李宇平;碑派笔法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4 贺芳;清中期帖学书法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5 沈倩;清代行草流变及文化探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朱超;两大碑学高峰[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7 胡基魁;论晚清碑帖融合的书学思想及其实践[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8 崔伟;论何绍基对碑与帖的有机融会[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9 张学峰;双峰并峙,,两种景观[D];中央美术学院;2008年

10 王超;浅析杨守敬的碑帖学思想[D];山西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0000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ufayishu/2000049.html

上一篇:张剑【书法作品】  
下一篇:盛唐书法摭论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cd3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